APP下载

抗疫案例融入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2021-01-14朱丽芳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抗疫

朱丽芳,杨 蕊,陈 露

(南阳职业学院中医中药学院,河南 南阳 474500)

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开设在第二学期的必修基础课程,其内容繁杂,教师讲授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抗疫案例融入中药学课程自带的“思政内核”,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前以课程思政为主视角下的高职教学改革中凸显出了独特魅力。

1 抗疫案例与中药学课程思政创新融合点

1.1 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坚定专业自信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深度介入,彰显了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国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底气和信心。经过临床筛选和验证,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等被证实有效,以这些中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可中药的独特优势,掌握中药专业知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

1.2 中医药先锋人物榜样和事迹,传承家国情怀

“最美逆行者”是对无数抗疫先锋舍小家、保大家壮举的高度赞誉。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勇挑重担,而今又为抗击“新冠”再次出征武汉;张伯礼在超负荷工作下,胆囊炎发作,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后一周即投入工作,通过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将中国方案应用于抗击疫情中;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与时间赛跑,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这些抗疫先锋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

1.3 全民共战攻坚克难,弘扬工匠精神

备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从无到有,集结了全国各地4万多名建设者,连续作战、不眠不休,不到10天建成,体现了人民团结向上、敢于担当、勇于创造、锐意进取、科技创新和持续奉献的精神。陈薇院士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50多天的奋战研制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通过全民共战攻坚克难的鲜活事迹,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发扬工匠精神,坚持本心,实现自身价值。

2 研究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价

2.1 研究设计

以中药学专业2001班和2004班共1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雨课堂参与投票的形式,投选出学生心中的抗疫先锋人物或事迹,课程开始前在B站、百度等网站收集整理了抗疫相关的视听资料,并建立好雨课堂,同步发布《巧说本草》动画小视频。参考宁艳梅等[1]研究内容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在课程教学结束时以问卷形式进行效果评价。

2.2 实施效果评价

2.2.1 对学生自身的影响

调查可知,约77.27%的学生在学习前对抗疫时期中医药的使用情况略有耳闻,超过9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教师在讲授中药学课程内容时,以中医药在抗疫时发挥的作用为切入点教学,46.96%和26.0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时所挖掘出来的中药学课程内容背后的故事、规律及体现的精神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影响较大和非常大,这说明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开展是有必要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86.95%的学生认为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比较重要和很重要。

2.2.2 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中药学课程很多内容背后都蕴含着中医药人不遗余力、在艰难困苦条件下撰写著作、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84.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中药学课堂上的思政教育让自己产生了共鸣。教师以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典故、名人、传说、古诗词文化为基础和特色进行中药学的课内外教学,90%以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提高,并很喜欢中药学知识相关的历史背景、时事动态,临床相关案例、事件的讨论。

2.2.3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调查可知,仅28.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引入抗疫相关案例时非常顺畅自然,说明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环节还需要加倍投入精力。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讨论、分析案例,且多数学生喜欢结合知识点穿插课程思政的内容。通过教学超过50%的学生认为感受到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及感恩、热爱、敬畏、责任、自信等品质,90%以上的学生对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整体效果比较满意。

3 抗疫案例融入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思考

3.1 抗疫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要有适度性

就抗击疫情本身而言,所使用的药物多为清热解毒、止咳平喘药,这些与各论部分内容结合紧密,抗疫事迹和人物身上体现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与总论部分历代本草典籍的诞生和医者仁心仁术的博爱精神相呼应,在抗疫案例选择时要有适度性,选取生动的抗疫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影响教育学生[2],发挥协同效应。

3.2 建设能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课程思政平台

雨课堂虽然功能较多,但仅是教学辅助手段,尽管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网页版发布内容、导出数据,但起不到教学平台的作用。例如,胡阳等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创建了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平台[3],包括教学活动、统计、作业、考试、PBL、资料、通知等模块,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学习和进行过程性评价。

3.3 评价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究

调查显示,学生希望能够多途径、全方位地评价课程。例如,在讲授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时采取课堂手绘思维导图和POP海报的形式,高职学生在这种课堂形式中能够尽情投入自己、发散思维。

3.4 打造实力派的教师队伍

后疫情时代抗疫档案成为珍贵的教学资料,若要恰当的结合、灵活的运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特点,发现讲好一门课的基础包含对这个专业大部分核心课内容有1/3的简单认识,学生爱听或者愿意听的不是纯粹的当堂课内容,而是以此为基础的综合加工,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在依靠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教学时,教师需提前将这些工具和手段运用自如,才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把控课堂节奏,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