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纪实与评析

2021-01-14执教者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魏晓霞评析者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端点顶点帐篷

执教者 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 魏晓霞评析者 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观察、折、剪、画、摆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画三角形的底与高。

3.三角形的特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会画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它是帝王的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你能找出金字塔上的三角形吗?(生指出图中三角形。)

师:(出示课件)这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观察这张图,你能从图中找到三角形吗?(生指出图中三角形。)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的,在这些图中,你能找到三角形吗?(链接图库)还有什么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你能说说吗?(生指出图中三角形并说说自己发现的三角形。)

生1:我发现红领巾上有三角形。

生2:我发现流动红旗的表面是三角形。

生3:我发现相机的三角架上有三角形。

…………

师: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学生,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更加深入地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自主探索

1.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的特征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学具,现在就请同学用这些学具,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生分小组制作。)

(师巡视,视频展示各小组活动情况。)

(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做法。不同做法,贴到前面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看!虽然大家做的这些三角形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可是它们有着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师:别急,同学们就结合你做的三角形,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再汇报好吗?(小组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教师也做了一个三角形贴黑板上。)

3 个顶点。(摸摆的三角形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3 条边。(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直直的边。)

3 个角。(课件演示,板书。)

师:我们认识了三角形,又发现了三角形的共同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

生: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师:同学们,你们都认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就叫做三角形吗?那好,我们来判断一下,这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出示课件。)

师:看,第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

生:不是,三角形。

师:我们看看,按照同学说的,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的图形就叫三角形,那这个图形有三条边,也有三个顶点和三个角,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有一条边不是直的呀!

师:这么说来呢,我们还需要给三角形的三条边作出限定是吗?(是的)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是什么呢?

生:老师我觉得这三条边还必须得是线段。

师:好的,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图吧!现在三条边都是线段了。那它是不是三角形呢?

生:也不是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老师我觉得这三条线段必须得是围在一起。

师:好那么看第三幅图,它是不是三角形呢?

生:还不是。

师:那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只说这三条线段围在一起了还不行,还必须得说明白,它们是怎样围在一起的。我们来想一想,这三条线段怎样围才是三角形呢?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是线段的两个端点互相连接在一起才行。

师小结:也就是说三条边都得是线段,还要围成,而且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么我们才能说这个图形就是三角形,对吗?

师:现在谁愿意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生:我觉得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而且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

(课件出示三角形定义。)

生齐读:由3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师:三角形的3 个顶点我们可以用字母A、B、C 表示,这样表达起来比较方便,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记做△ABC。

(2)练习。

(课件出示:辨认三角形。)

师:你们认识三角形了吗?看看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

…………

2.底和高。

(1)底和高。

(课件出示:帐篷。)

师: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帐篷吗?

生:使用过帐篷。

师:我们出去玩经常会用到帐篷。看,这个帐篷的表面就是三角形。那你们要是钻到这个帐篷里能站起来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们可以钻到帐篷里站着试一试 。

生2:可以量一量。

师:测量,怎样量呢?谁能到前面指一指。

师:就是测量这个三角形顶点到这条边的长度?这样量呢?其实这就是三角形的高。

师:我们都学习过画哪些平面图形的高呢?

生1:平行四边形。

生2:梯形的高。

师:我们怎样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呢?(课件演示。)

师:请你试着画一画三角形的高吧。

(生试画,师巡视。生汇报,演示。)

师:(指着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叫三角形的高?

师:我要想把它画得准确要用什么来画呀?(三角板。)

师:用三角板画高时要注意什么

(师画:一条边与这条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顶点对齐。)

(生用三角板再次检查画出的高。)

(2)练习。

(判断高)

师:现在就用你的这双慧眼看一看,这些是三角形的高吗?(出示课件,生判断高画高。)

师:请同学在1 号学习单上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生画高,师巡视。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生检查)

师:怎样检查呢?

生:我们可以用三角板来进行检查。

师:你觉得一个三角形中有几组底和高?哪3 组呢?

生:3 组。

师:请同学在2 号学习单上画出这3 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3 组底和高?(生画高,师巡视。)

三、总结评价,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了画高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你们能继续探索学习,勇攀高峰。

评析: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认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清晰,内容层层递进,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讨论,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魏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搜集了大量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三角形。这使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三角形,唤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概念形成的过程。

在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时,魏老师没有急于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先自己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再结合学生说的内容出示相应的图形。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所具备的3 个特征:一是三条边都是线段,二是围成,三是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水到渠成地得出三角形的定义。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认识三角形时,教师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喜欢的方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在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中有共同的特征。学生从感性认知过渡到了理性认知,在这样的共同自主探究中知识得到升华。

画高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都学习过画哪些平面图形的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梯形高画法。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4.精心设计练习注重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没有集中到最后,而是穿插在每一个板块的讲解之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更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内化与理解。结尾处的开放性试题,通过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3 组底和高,直观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高的特殊性,从而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

猜你喜欢

端点顶点帐篷
今晚,我要睡在帐篷里
帐篷里的笑声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帐篷节”开始啦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搭在水上的帐篷
基丁能虽匹配延拓法LMD端点效应处理
数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