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媒体对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2021-01-14吴雨萌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环球首映 2021年12期

吴雨萌 鲁迅美术学院 摄影系

新媒体技术在中国电影制作领域中的介入,不仅催生新媒体电影,还对服务和广告等产业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先进技术的驱动下,逐渐实现产业的密切连接,并共同推进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新媒体对中国电影制作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要多维度和深层次地进行剖析和研究。新媒体电影产业是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和普及应用的产物,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且在资源配置和整合方面仍存在问题。而中国电影制作中需科学引进新媒体技术,并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制作优良的电影作品。关于新媒体对中国电影制作影响的思考,要从内容制作和技术应用等不同层面进行立体和全面的分析。依托新技术体系形成的媒体新形态,新媒体在电影制作领域中的介入,更有助于拓展电影发行渠道,并在内容生产和题材的选择上形成新思路。

一、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的趋同性表现

(一)电影内容趋同

电影是更易于激发大众同理心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展现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新媒体环境下,电影制作形成流量思维,制作单位更注重从流量视角选择题材和制作内容。根据市场和大众的需求进行内容供给,导致电影逐渐出现“去艺术化”问题。制作单位完全依照市场需求进行电影制作,导致内容趋同,电影市场中的产品呈现出显著的同质化特征。新媒体背景下,中国电影原本的艺术属性逐渐被弱化,电影更趋向大众文化,而失去原本的艺术性质和独特性。电影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商品,并在虚拟和实体空间进行交易。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更流行制作和拍摄IP电影,围绕具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网络小说进行影视化创作。尤其是最近几年,整个电影市场聚焦网络文学,拍摄大量迎合年轻观众的影视化作品,虽在技术的驱动下呈现具有冲击力的影像作品,但却不能展现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不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和健康化发展。

(二)电影主题和题材趋同

中国电影制作具有浓厚的商业性和市场性,主要是根据大众审美和口味进行产品供给。新媒体环境下,制作公司更注重追求流量,并从中深度挖掘数字价值,进而产生电影主题和题材趋同的问题。目前,电影已成为特殊的消遣工具,仅能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并不能在思想上给予启发和启示。无论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是《诛仙》都是当下盛行的仙侠类电影,大多根据网络文学改编。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网络文学的传播和内容发酵提供多样平台,并对电影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电影制作公司更乐于拍摄和制作具有市场的电影,选择有群众基础的小说或易于引发话题的题材。当所有电影制作公司都以互联网思维选择电影主题和题材时,势必导致整个电影娱乐化过度,生产大量低劣恶俗的影片。

(三)技术应用方式趋同

具有冲击力的电影更易获得年轻观众的追捧和喜爱,进而导致电影制作公司会利用相同的技术手段制作和拍摄迎合市场的作品。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制作出现技术应用方式趋同的现象,虽能呈现高品质的画面,但内容的趋同不利于整个电影市场的创新发展。电影制作公司都会采用相同技术手段,营造具有美感的电影画面,为作品的情感抒发和情节冲突展现创造条件,导致整部影片缺乏一定的叙事性和思想深刻性,仅停留在画面的美感和视觉冲击上。新媒体环境下,先进技术成为电影制作和主题展现的重要手段,甚至成为影片宣传的亮点和噱头。例如,奇幻电影《爵迹》中就运用大量的技术元素,并以全真人CG技术为推广口号,吸引年轻观众进入影院进行观看,但整个影片缺乏艺术感和思想性,不利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而技术的堆砌,并不能制作出具有质感和艺术感的影片,仅能为观众提供视觉体验,人物关系和故事情缺乏逻辑性,根本不能称之为优质影片。中国电影市场中类似于《爵迹》的影片较多,都利用技术手段营造视觉效果,而影片缺乏故事性,不利于推进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制作生态表现

(一)电影播放形式多样态

在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制作者为核心进行内容供给和产品生产。广大观众是消费者,是被动的观影人,在电影制作环节不具备任何话语权。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崛起和发展,促使我国整个社会快速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并自主和自由地进行观点表达和信息发布,继而对电影制作产生一定话语影响。电影制作单位若想获取商业利益,保证电影具备极强的商业价值,就必须根据受众的个性化观影需求,对影片的制作手段进行创新,并逐渐形成多样态的电影播放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影院,大众可在互联网平台观看电影。尤其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电影制作公司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就必须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影片播放。例如,电影《囧妈》就是依托抖音短视频平台抢占春节档上映的影片,并引发相应的话题,促使该部影片获得较大的市场反响。新媒体环境下,影片的播出不再局限于固定模式,而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电影呈现。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制作更趋向于数字化和多样化,并根据大众需求选择适合的平台进行电影宣传和播放。电影播放作为中国电影制作的最后环节,在新媒体技术的驱动下,逐渐形成多样态发展模式,并依靠不同的播放形式获取流量和经济效益。

(二)推动网络电影快速发展

传统电影的播出和内容发酵,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要素的限制。而新媒体语境下催生的网络电影获得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具有时代映照性的新媒体电影产业。新媒体技术在中国电影制作领域中的介入,推动网络电影的快速发展,并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影体验和视觉体验。相较于进入影院的传统电影,依托互联网平台播出和放映的网络电影成本更低,通过开通和发酵话题吸引流量,由此获取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受众可通过浏览电影目录快速选择喜欢的影片,不会受制于电影院的单一渠道输出,可从大量的素材库中选择符合自身审美情趣的影片。网络电影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产物,对中国电影制作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影响。可根据大数据分析判定网络电影不同题材的受众和认可度,继而能够以逆向思维思考电影工业的创新发展。电影制作单位要具备前瞻意识和引领思维,不被当下热门电影局限,要制作和拍摄不同类型和题材的电影,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情感服务。

(三)催生互联网发展思维

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媒体语境下,围绕中国电影制作而产生的互联网发展思维,就是既定情境和语境下催生的新视角或思想。电影制作者会从互联网思维分析电影产品的制作和生产流程,并在内容和题材选择上更看重流量导入。新媒体技术、5G技术、VR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创作者生产、电影市场的消费模式和传输形式都产生不同的影响。电影制作单位不仅要考虑票房,还要对网络舆情和大众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继而保障影片产生正向的影响。尤其,涉及敏感话题的影片,若在网络中产生负面影响,会影响线下影院的票房和观影质量。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制作领域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思维,制作者和创作者会以互联网思维审视制作流程和程序,并在题材和类型选择上更注重参照社会民情和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已成为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的重要工具,以既定的结果为参照,对中国电影制作流程和方式进行优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制作健康和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艺术和文化的原则

新媒体环境下,相关人员需秉承尊重艺术和文化的原则,对中国电影制作模式和形式进行创新,确保该领域能够获得健康和创新发展。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不应过度追求流量,要充分展现电影艺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技术服务内容优质呈现的原则

无论是数字广播,还是触摸媒体,都是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形成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是时代变革和技术升级的产物,应秉承技术服务内容优质呈现的原则,将其引进中国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要致力于生产和制作优质的电影,为大众提供多样的精神享受和视觉体验。

四、新媒体促进中国电影制作创新发展之策

(一)加强电影制作过程的质量把控

电影制作者和创作者,要发挥新媒体积极影响,能够加强电影制作过程的质量把控。要根据当前内容趋同问题,慎重选择影片拍摄的主题和类型。要制作具备艺术性和文化性的优秀电影,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和高品质的电影产品。要适当弱化电影制作过程中强硬的集权特质,赋予导演绝对的话语权,要充分保证整个影片拍摄的质量和艺术效果。既要注重市场分析和大众反馈,还要在电影制作的整个过程中做好技术把关,不能完全听从市场和资本,要制作和生产多类型、多主题的优质电影。要注重制作过程的优质资源整合,把握电影细节,并以导演和编剧为中心进行高质量的叙事。不过度强调视觉冲击力,要保证影片具备良好的故事情节,富有逻辑的向人们传达动人和深刻的故事。此外,若想利用新媒体促进中国电影制作实现创新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例如,设立创意奖项,鼓励和督促导演或编剧等关键的制作者和创作者,始终秉承创新开拓思想,对电影制作模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制片方、电影导演、编剧、观众都应成为中国电影制作的参与者,但要分清重点与主次,各自发挥作用和职能,共同推进中国电影制作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新媒体技术需在电影产业价值链中合理介入

当前,中国电影制作成本极高,主要原因是选择片酬高的流量明星,不仅无法保证电影质量,还不利于中国电影制作模式的升级。在此背景下,必须将新媒体技术合理介入电影产业价值链中。在重要制作环节,必须使用专业人员,尤其导演和编剧必须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要选择具有艺德和表演能力的演员参与制作。电影产业应与互联网产业协同发展,并根据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用户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供给。例如,既要拍摄适合影院播放的大电影,还要生产具有文化性和思想深刻性的网络电影,确保整个中国电影制作实现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的播放与发行渠道,需对互联网传播和新媒体播放的优越性建立新的认识。甚至,当5G技术被广泛应用和普及后,大众会以手机为媒介观看电影。而制作公司应根据大众的需求和电影工业创新发展的最新动态,科学地对电影制作模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升级。面向手机终端制作符合需求和数据传播格式的影片,继而开拓和发掘电影市场潜能。电影应真正成为流行的文化产品,且不以影片破票房为获取利益的唯一手段,可利用商业广告合法合规获取利益。例如,依托新媒体播放影片,通过在片头播放商业广告达到获利的目的,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三)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协同发展

新媒体技术推动新媒体电影产业发展,并对传统电影制作产生不同影响。新媒体语境下,要多视角审视中国电影制作领域的发展问题。既要充分发挥传统电影制作的优势,又要看到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潜能。将不同的电影制作方式和手段进行融合,实现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协同发展。不仅可丰富电影市场生态系统,还可为大众提供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电影产品。要拍摄出具备艺术性、文化性、思想性、娱乐性的优秀影片,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杜绝电影内容和技术使用趋同的现象,积极制作和生产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优秀影片,并根据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渠道发行和播放优秀电影。既可利用传统影院增强观影的体验感,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大众观影提供便利渠道。要在新媒体平台和线下影院同步发行优质电影,进而推动中国电影制作领域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下,相关人员需对中国电影制作的发展和当下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新媒体在中国电影制作中的渗透,为内容生产和供给,以及先进技术的使用方式等都产生不同影响。电影工作者要致力于推动电影制作领域高质量发展,并合理地对电影产业价值链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新媒体技术的驱动下,逐渐向其他产业延伸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