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读写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2021-01-14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言语习作深度

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颜 琳

统编教材构建了“阅读”与“写作”交互融通的编排体系,充分体现了读写能力发展的融合性、整体性、共生性。读写深度融合的根本任务就是建构阅读与写作的共享策略知识体系,从读促写,写后悟读,提高“读写一体化”的言语运用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寻“读写深度融合”的多元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制定的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存在交互融通的共同点,梳理如下:

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1.在阅读中积累词语;2.阅读中有自己的感受想法。

习作目标是:1.在写话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2.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是:1. 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2.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课外阅读获得的语言材料。

习作目标是:1.观察周围世界,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把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2.尝试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是:1.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辨别情感色彩,体会表达效果;2.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习作目标是:1.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2.能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应用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

从各个学段的目标体系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学段“读”和“写”的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双向共通。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在写作中领悟阅读方法,二者是共同体。只有“读”“写”同频,双翼共振,言语表达才能顺利实现;只有“读”“写”合璧,融合一体,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全面提升。

1.依托习作单元,“横纵向”系统训练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是一个有机的横向读写训练系统。每个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独立习作5 个读写融合的训练项目。这些横向训练项目有目标、有层次、有密度,彼此关联,相互呼应。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先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交流平台”中归纳总结:要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通过“初试身手”将精读习得的写作方法迁移,尝试片段性写作。再对照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借助批注,直观示范,明白如何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可以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闻、口尝,还可以注意事物的变化。最后,安排学生独立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仔细观察一种事物或景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样的横向读写训练,有机地将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到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发挥习作单元的从读学写的引领示范作用。

同时,3-6 年级统编教材的8 个“习作单元”也是一个纵向的习作要素融合的训练系统。三年级上的习作要素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年级下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四年级上册要求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四年级下册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五年级上册要求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五年级下册是要求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六年级上册选取不同事例或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六年级下册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

从8 个“习作单元”的纵向习作训练系统可以看出,3-6 年级的习作要素是相互融通的,呈现出鲜明的阶梯性。三年级从简单的观察习作到六年级真情实感的表达,这种习作纵向梯度的训练难度随着年级不断攀升,实现了习作思维从表象走向内在,从简单地写清楚走向围绕中心意思写出真情实感。读写的深度融合,就是要依托习作单元的横向纵向训练系统,进行写作知识的深度开发,促使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深度融合,将写作策略内化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2.聚焦生活情境,挖掘“小练笔”素材

面对生活的大舞台,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寻找读写融合的练笔内容,做到“有米可炊”。统编教材有许多小练笔的内容指向生活情境,教师要努力搭建“生活素材园地”,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使读写融合的“小练笔”素材不拘一格,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

例如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的小练笔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路上,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景色或景物,写几句优美的语言。学生善于在生活情境中认真观察,创作了《花香四溢的上学路》《学校门口的大榕树》《美食一条街》《种满芒果树的人行道》。课堂上的小练笔,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制作成习作课微视频,营造说话和写话的良好氛围。如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小练笔,教师将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制作成微视频,引导创作“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让学生听锅碗瓢盆的声音,引导创作“厨房是一个音乐厅……”让学生听暴雨的声音,引导创作“暴雨是一位了不起的鼓手……”。

3.连结文本样式,运用“微习作”仿写

小学生的写作知识不够丰富,教师要连结精读课文的写作秘妙,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表达的“共通样式”,在比较阅读中,感悟文本写法的精妙,提取带有规律性的语言模型,并加以迁移运用,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真正助力读写的深度融合。

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总分构段的文章,每一段围绕开头的中心句,以比喻、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天的雨的颜色、气味,这是进行读写深度融合训练极好的范本。学生通过连结文本样式,仿写句子,迁移运用:

秋天的雨,__________。(写拟人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 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______给了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品评,发现翠鸟的捕鱼动作用词十分准确,如果去掉“冲、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吞下去”这些词语,无法体现它捕鱼速度快,动作敏捷。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表达经验,要求用词准确,引导学生观看体育课投篮视频,再让学生仿写《快速投篮》《精准投篮》等“微习作”。

读写深度融合的切入点要找准,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言语秘妙”,提取文本的“言语模型”,寻找文本表达的“共通样式”,将阅读与写作相关联的语文要素连结起来,通过“微习作”仿写训练,让习作要素转化为习作能力。

4.拓展创意思维,鼓励“多元化”续写

统编教材的“预测单元”和“习作单元”中,读写活动可以穿插互动,相互交融;读写策略也可以共享渗透,相互迁移。例如,三年级上册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是一篇运用“预测”阅读策略的略读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预测“长胡子还可以做哪些事情?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创意思维一经点燃,“多元化”续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另一篇略读课文《小狗学叫》也是预测不同结局的童话故事。第一种结局:小狗继续向各种动物学叫。第二种结局:小狗被枪射中,碰上农民,获救了;第三种结局:小狗发现自己会叫汪汪声,不想再学叫。学生不但训练了“预测”的阅读策略,也训练了“创编”童话的习作技能。这样的读写融合活动,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实现双向交流互动,使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形成经纬交织的“读写共享策略”知识体系,两者相互关联,相互融通,彼此成就,协同发展。

总之,读写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有利于语言输入向语言输出转化,有利于言语的获取向言语的运用转化。依托习作单元,进行横纵向系统训练;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情境小练笔;联结文本共通样式,进行微习作仿写;拓展创意思维,鼓励多元化续写,实现读写融合发展,智能同生共长。

猜你喜欢

言语习作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习作展示
关于冬天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