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绘画颜料考

2021-01-13温翡烟

科学Fans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朱砂丹青颜料

温翡烟

在我国古代,当人们形容某个人擅长作画时,会说那人“工于丹青”,“丹青”的本意其实是朱红色的丹砂和青色的青雘(huò)两种矿石颜料。这两种冷暖对比鲜明的颜色,在诗句中常用来喻指图画,久而久之,便约定俗成地作为中国画的代称,流传至今。除了丹青,国画颜料中还有许多色彩的来源是你意想不到的。

纵观中国传世名画,不论是《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这类人物画,还是《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一类的山水风景画,都能历经千年而色彩依旧。尤其是《千里江山图》,画中山峦青翠欲滴,色泽如新。这些颜料从哪儿来的?

中国画颜料分为三类——矿物类、植物类和化工合成类。出现时间最早、运用最广泛的要数矿物类颜料。早在几千年前的石器时代,人们用过的器皿上就有用红色矿石粉末着色的痕迹。后来古人运用智慧,对处理彩色矿石的手段越发精进,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矿物颜料,也称“石色”。矿物颜料较稳定,不易褪色,光泽效果好,覆盖力极强,成为国画颜料中的主力军。

例如中国色彩中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就有不少由矿物制作。朱砂是红色颜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采挖出原矿后,去除杂质,研磨成粉,经水飞等工序后,朱砂可分为三层,分别为最细腻、颜色呈橘红的“朱磦”, 略粗但色泽鲜红的“二朱”和最粗且略帶黑色的“三朱”。

除了红色,用同样的方法炮制蓝铜矿、孔雀石,得到“石青”与“石绿”,根据颜色深浅又分为头青(绿)、二青(绿)、三青(绿)、四青(绿)。把一块黄金石从外到内分别炮制,包裹在最外层的石料制成“土黄”,外层较松散的部分制成正黄色的“石黄”,包裹在内层的石料制成橙黄色的“雄黄”与金黄色的“雌黄”。这几类矿石颜色艳丽,光泽璀璨,《千里江山图》正是大量运用了这些颜色,展现出辽阔超凡的气势。

由于矿物颜料制作难度较大、成本高且部分伴有毒性,所以聪明的古人把目光投向了植物,从植物的根、茎、叶、花中提取汁液来制作颜料。植物颜料质地透明,稳定性较差,用水做调和,因而也被称为“水色”。

国画颜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颜料有海藤树汁提炼的“藤黄”,胭脂虫体内提取的“洋红”,蓝靛汁液制作的“花青”,以及将茜草、红蓝花和紫草茸三种植物蒸制成的深红“胭脂”,因产自燕国,又写作燕脂。由于水色易褪,现存的古画中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

随着绘画技术的发展,从自然界中提取颜料已经难以满足画家们作画的需求了,于是化工颜料应运而生。除了今人熟知的曙红、酞蓝之外,古人已经人工合成银朱色①来代替朱砂使用了。

最后再说一说中国画中最不可或缺的墨色,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乌金”“玄香”“乌玉”之称,表明墨的珍贵。《述古书法纂》记载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可见最早的墨是由煤烟、石墨等矿物制成。后来古人改用松枝烧制的烟灰做墨,取材自植物。再后来又用化工提取的桐油来制墨。可以说,制墨技术的发展与国画颜料的发展方向是完全吻合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画颜料的发展也不断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古人利用智慧取材自然,现如今人们也使用科技手段制造出合成颜料来补充天然色的不足,使得画面语言更加丰富,也让国画艺术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朱砂丹青颜料
衡南朱砂坳为何再也不出朱砂了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朱砂记
丹青阁賦
颜料抹在了脸上
含朱砂、银朱蒙药的安全性研讨
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对小鼠肝组织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