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1-13孙娜林松毅胡蒋宁陈冬李淋

中国食品 2021年24期
关键词:营养学思政营养

孙娜 林松毅 胡蒋宁 陈冬 李淋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并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20年教育部进一步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对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食品营养学是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营养学基础—食物营养—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为主线,阐述了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与国民身体素质息息相关,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国民强健的体魄。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营养过剩带来的疾病威胁程度已大大超过生活困难时期营养不良的危害,肥胖、糖尿病、冠心病以及痛风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都与膳食营养有关。

目前,营养健康观念在国家核心层面日渐突出,从国务院到各个政府部门相继颁布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导合理膳食,并指出“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6月30日印发并实施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强调“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食品营养学课程蕴含着鲜明的思政元素,具备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基础。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引入为营养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先进事迹,将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强国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强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素质的培养,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递给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协同育人相统一,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建立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到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毕业要求指标点有效统一。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要和顶层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依据。在教学大纲中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无缝融合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食品营养学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并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对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将思政教育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家精神渗透进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将课程思政内容引入食品营养学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根据食品营养学课程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科学家先进事迹、历史事件等,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采用案例法、启发式、分组讨论等多元形式传递育人理念。

例如,在第一章绪论部分讲述营养学发展简史时,引入我国著名营养学家吴宪教授的先进事迹。他为解决国民的营养不良问题潜心研究营养学,主持制定了国内第一个《中国民众最低限度之营养需要》标准,从而向学生展示吴宪教授的强国精神、奉献精神和求实精神。

3.丰富教学方法,引入“翻转课堂”、“互动式课堂”、案例教学、线上线下一体化等新型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的行动意识中。把融入思政元素的食品营养学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以智能手机、教学APP等为传输终端,通过“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的“翻转课堂”模式,结合“互动式课堂”、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的行动意识中。

课前知识传递:教师在课前将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到学习任务中,通过微信群、QQ群或教学APP发布,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课程思政材料。

课中知识内化: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思政元素呈现给学生,并就典型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生问师答”“生教师问”等新型教学形式,使思政内涵无形之中融入讨论中。另外,通过课堂总结提炼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传递的思政内容。

课后知识拓展:教师可以把思政内容融入到“课后测试”和“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将思政元素加以应用。

4.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中,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推进食品营养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把考核标准向思政考核评价靠拢,在现有的考核标准基础上增加思政教育元素评价模式,了解和检验课程思政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食品营养学课程的考核可以以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课堂测试、课后作业以及食谱设计实践环节等,可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品德觉悟、专业能力、任务参与度、社会责任意识等。另外,为引导学生重视思政内容的学习,在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中,将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内容编成测验题、作业题和试题,有效地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课程思政实施后,根据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成绩进行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评价,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综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成效”为中心,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四个维度,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至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的全过程,构建“思政、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图1),将德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

基金项目:“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BKJGLX293);2021年度大连工业大学社科联课题重点项目(GDSKLZD202114);2021年度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JGLX2021190)。

作者简介:孙娜(1988-),女,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功能与营养。

通信作者:李淋(1979-),女,吉林白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营养学思政营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眼睛需要营养吗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