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戏曲音乐艺术对板胡演奏艺术的影响

2021-01-13安静

艺术评鉴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

安静

摘要: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凝聚,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整体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尤为突出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品创作。对此,本文也将以戏曲音乐艺术的影响为切入点,从板胡演奏出发,分析戏曲音乐艺术给板胡演奏带来的基本影响,并探讨作品内容的呈现。

关键词:戏曲音乐艺术  板胡演奏  主要影响  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164-04

板胡这件乐器的生存植根于梆子腔戏曲,本身是具有独奏性特点的。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板胡也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器乐化艺术表现优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许多演奏家都开始不约而同的在这一领域展开探究,他们主要把梆子腔戏曲当作主流创作元素,展开相应的作品创作,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会直接采用戏曲曲牌或者是板式进行改编,这能够在充分凸显戏曲音乐本身风韵的同时展示板胡演奏艺术魅力。戏曲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不断体现,使板胡演奏艺术更加丰富,个性与器乐化语言得以更突出、鲜明的展现,而这种独特个性的展示,也成为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另一种传承载体。

一、戏曲音乐艺术给板胡演奏艺术带来的影响

(一)戏曲音乐与板胡的流源

弓弦乐器是我国民族器乐艺术发展历史中较为悠久的音乐传播工具之一,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隋唐出现了以“嵇琴”为名的乐器,在《乐书》这本著作中也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了嵇琴的制作流程和演奏方法,这种文字性的记载体现了弓弦乐器在隋唐已经获得了相对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流传并普及到群众的生活中。由于嵇琴属于北方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而他们在当时又被称为胡人,因此中原腹地的民众也把这种乐器称之为胡琴。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弓弦乐器在外形和类别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发展,如乐器共鸣体的媒介开始有皮面、板面等类别,在这里,板胡就属于后者。直到明清时期,弓弦乐器与戏曲梆子腔的结合就变得更加密切,板面振动的弓弦乐器在此时就成为了戏曲的伴奏乐器二股弦,在演奏中也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和价值。彼时的山西和陕西,以及河南和河北地区对板胡的称呼是存在区别的,两个大区域的演奏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总体来看,板胡的音量和音色较为响亮高亢,亦可表现奔放与洒脱,也可展示温柔与婉转,所以也可以给人带来豪情霸气与缠绵悱恻的情感体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板胡的演奏特色也与北方梆子腔的唱腔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例如,陕西的梆子腔以高亢嘹亮为特点,河南的豫剧又十分浑厚泼辣,河北的邦子掷地有声,且铿锵有力。以上这些都体现出戏曲音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板胡演奏本身的风格,两者在审美上日渐趋同,迸发出交相辉映和相得益彰的色彩。

(二)戏曲音乐与板胡的审美取向

在创作或者是表演戏曲的时候,板胡的表现力本身也与戏曲存在一定的趋同性。戏曲音乐的格调变化多端,如上板和散板两种板式,上板的节奏在表演时为一板一眼或者是一板三眼等,而散板的节奏变化就有多变性,这种具有变化特征的板式能够以强烈的情感宣泄来奠定整个剧情的基调,也依赖唱腔的设计。戏曲音乐板腔体所展现出来的弹性趋向都能够集中映衬到板胡的散板演奏上,例如秦腔中的滚白、豫剧中的飞板、蒲剧中的界板等。以豫剧为例,行韵、哭韵和绝韵是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种韵律通常交叉配合使用,其强大震撼力能够渲染戏剧本身的情绪,其“散”的含义就更加丰富,且以紧打慢唱的形式展现,对内张力,对外紧凑,能够让人感受到急迫的情绪。再如,《秦香莲》就给板胡演奏曲《叙事曲》注入了一定的灵感。就上板节奏来讲,弹性趋向的展示也是相对明显的,无论是力度还是律动都不是绝对平均的。也就是说,戏曲音乐的结构和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板胡演奏自身的审美。

(三)戏曲音乐给板胡演奏带来的人文影响

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这就说明了音乐文化的发展绝不是形单影只的,而是集合了多个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体现,其中包括人文、地理和传统等多个层面,这也意味着音乐文化能够传递出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理念。在这一态势的引导下,音乐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时间、文化等概念。尤其是就传统的农业社会来讲,由于农民的劳动会随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劳作时产生的音乐也会不断变化。这一变化不止体现在劳作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环境、物质、社会面貌、人类情感都会影响文化的内涵,让文化显露出特定的艺术特色,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始终名列前茅,灵感恰好就植根于万千物质世界,如果音乐创作缺乏新的元素或者是理念,那么也必然会失去核心的表达思想作品,也会缺乏内涵和深度。总的来说,音乐的技术性较强,作曲家和演奏家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从戏曲音乐中吸收精华和养分,感悟群众在生活和情感中展现出来的审美趋向,让音乐作品也可以集中体现人类集体的理念和思维。

二、分析戏曲音乐艺术在板胡演奏中的运用内容

(一)以秦腔等为素材的板胡演奏

秦腔作为我国戏曲种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被称作乱弹,流行于陕西关中一带,也较为集中的辐射了甘肃、青海、宁夏等整个西北地区。在秦腔音乐中,板胡作为其伴奏的主要乐器,充分展示和烘托了秦腔的艺术特点。在多部具有陕西风格的板胡作品中,以秦腔为主的特性音调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这种广泛使用特性音调创作的板胡作品,既可以传递演奏者的地域风格,技术技巧的展示对地域风格情感思想的解读,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板胡在戏曲音乐中的特点和优势,其主要对应的是秦腔中的欢音与欢音音调、苦音与苦音音调,前者传递的是积极向上的情绪,后者传递的是悲愁且伤感的思想。当然,在创作需求的引导下,这两个音调在一首作品中也会同时使用。

《秦腔曲牌》是知名度非常高的板胡独奏作品,也是以秦腔音乐元素为核心素材的代表作品。早在1952年,板胡演奏家郭富团就选择了秦腔戏曲中的个别曲牌音乐创作了这首板胡曲,这首作品具有调式调性旋律明显、板式速度变化频繁、节奏律动强弱分明的鲜明特征,充分展现出了器乐演奏与秦腔艺术本身结合的特点,而且也大大推动了板胡演奏的普及程度。乐曲总共由引子、慢板、中板、华彩和快板等五个部分组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集中了秦腔唱腔的精华和演奏方法。乐曲引子乐段以曲牌《官谱》先声夺人,后转第一段逐渐放慢舒缓音乐情绪旋律线条,第二乐段运用了秦腔戏曲中的《杀妲姬》这一曲牌改编,音乐气氛相比第一乐段激越高昂,第三乐段运用了音形短小的曲牌《入洞房》这一曲牌,音形短小,趣味喜悦。第四乐段在幽默诙谐和热烈情绪放慢之后出现华彩乐段,将乐曲推向了高潮,并引出最后的变化再现乐段。秦腔曲牌音乐曲目较为繁多,用途也非常廣泛,在板胡独奏作品中体现出的秦腔音乐,也充分展示了板胡是最能体现秦腔音乐要素的主奏乐器之一。

(二)以碗碗腔为素材的板胡演奏

碗碗腔本是来自于陕西关中一带东路地区的皮影戏,随着民间艺术的区域交流和拓展,也被引入到河南和山西一带。碗碗腔在演奏的时候,除了板胡演奏外,还需要借助特定的敲击乐器碗碗和弹拨乐器月琴与弓弦乐器二股弦(俗称碗碗腔“四大件”)一起演奏,而皮影戏在实际表演中也需要借助灯光,所以又被民众称作灯碗腔。值得注意的是,碗碗腔的起源时间并不明确,但清朝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演奏体系和板式,以这种腔调为素材的板胡演奏大多都具有清新且淡雅的特点。

在1958年板胡演奏家张长城创作的《红军哥哥回来了》的慢板乐段就运用了碗碗腔素材与音乐风格,在这种音调风格中,音乐旋律既有亲切的叙述性,又富含热情与质朴的表现,苦音调式特性音fa和si的不同处理,充分展示了主人公思念的苦涩与质朴率直的性格。

(三)以郿鄠为素材的板胡演奏

“郿鄠调”(“郿鄠”)又称“迷糊”,是陕西郿县和鄠县一带流行的戏曲,关于这一戏曲剧种的名称至今仍存在争议,最为普遍的观点就是这一曲调直率且豪爽,尽管节奏是慷慨激昂的,但却能传递出幽默的风格,能让群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迷迷糊糊的状态。另外一种观点是,秦岭山脚下郿县和鄠县流传着的民歌小调。无论哪种流传,这一剧种的曲调都是民族器乐作品中的重要音乐素材。相对于秦腔来讲,这一戏曲的发展期限是相对较晚的,集合了陕西地区其他的音乐素材,也传承了区域的优良传统。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陕西戏曲在风格上保持着总体一致,但不同的腔调之间也存在细微差别。

郿鄠通常以三弦为领奏乐器,加上板胡和竹笛,俗称为郿鄠“三大件”,它和陕西其他剧种一样,调式音阶中的fa和si是特点,但这两个音的音率在谱面上从不标记,全凭演唱者或演奏者口传心授、学习模仿而理解感受,最终达到韵味十足、信手拈来的自如。板胡演奏家刘明源以郿鄠戏曲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郿鄠联奏》,是郿鄠戏音乐精华的器乐化展示。整首作品没有明显的结构设计和音乐张力的对比,全曲以悠闲的音乐语言及风格性演奏技法,突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和韵律节奏,风趣的对句和大小滑音使音乐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基调。

(四)以豫剧为素材的板胡演奏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以豫剧板胡为主奏乐器。豫剧音乐属于板腔变化体,其风格具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地方特色浓郁、酣畅淋漓。所以,以豫剧为素材的板胡作品也承接了戏曲原有的风格,能够彰显出河南中原的地方风格。

《河南梆子腔》是板胡演奏家赵国良采用豫剧音乐元素创作的板胡作品,全曲由引子、小快板、慢板、快板组成。作品还原了豫剧板胡mi、la的四度定弦,在引子部分,“口语化”的小三度滑音及导板“字字催”的乐句引入,将乐曲带进了具有二八板节奏特征的第一段,在第一段中不断使用大小音程滑音的比对,意在突出音量与音乐形象的对比与戏剧性的变化表现,第二段由引入跌宕起伏的旋律第一部分和抒情的旋律线条第二部分,再加上第三部分怡然风趣的曲调与第四部分富有浪漫幻想而又飘逸潇洒的夸张表现共同组成;在这之后慢起渐快的段落中,在风格特点和华丽技巧的选集中一气呵成地展示了“飞板”段落的情绪变化魅力,结束句以戏曲锣鼓经的节奏语感和“急急风”般的自由换弓淋漓酣畅的结束全曲。

(五)以河北梆子为素材的板胡演奏

河北梆子在整个中国梆子腔体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山西和陕西的梆子在流傳到河北之后延伸而成的全新产物,音乐风格大多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听起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的感觉。

1960年,作曲家阎绍选择了河北梆子中的“行弦”“幺二三”“花梆子”等音调,创作了独奏曲《花梆子》,这一曲目的旋律十分丰富,具有非常明显的歌唱性特点,整个乐曲由六个段落组成,包括引子、小行板、慢板、快板、紧板、尾声。引子是使用了“导板”的戏曲音乐板式元素,相对自由的节奏特塑造出磅礴的气势,并引入突出了戏曲锣鼓点节奏特点的小行板,而随后的慢板段落则是声腔化的器乐歌唱性表现,突出河北梆子韵味的同时,更要体现和展示出器乐语言中特有的、不同于声腔表达的特色和魅力,在这一段落的演奏中,集中用左右手综合演奏技术表现了型腔的韵味及戏曲演员生动婀娜的舞台形象,华彩是器乐化的技术技巧展示,之后的快板段落是对之前音乐内容的再现。小行板和紧板是作品音乐元素的再现,利用板式和节奏的多种变化,营造出劲切激越的情绪,同时将全曲的情绪发展推向最高潮,总的来说,这首曲目的不同声调排列十分紧密,彼此交相辉映,营造着激昂的氛围和情绪,能够逐步把曲调推向高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音乐艺术给板胡演奏带来的影响是持久且深远的,不仅让板胡演奏集各家所长,也让这一乐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精神向往。本文通过秦腔、碗碗腔、郿鄠、豫剧、河北梆子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戏曲音乐艺术在板胡演奏中应用的基本内容与应用,充分结合了戏曲音乐艺术本身的特色,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以期以个人拙见为作品创作、器乐演奏、理论研究等提供帮助,同时,通过文章的研究,也体现了作为演奏者与教学研究本身,更需要认真挖掘戏曲音乐和板胡演奏艺术之间存在的共性,并分析两者的艺术表现规律,探寻戏曲艺术与板胡演奏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雅雯.浅析板胡独奏曲《宫调》的创作与演奏[J].黄河之声,2019(19):4-5.

[2]付晋.谈板胡演奏的艺术形式[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09):144.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
浅析第七届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
高职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