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1-01-13王立

艺术评鉴 2021年24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融合

王立

摘要:融媒体时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影视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为了满足影视产业对影视后期人才需求,高校需要加快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调整,加大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影视后期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影视动画从业人员。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本文就融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影视艺术教育  融合  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011-04

影视艺术独特的流行艺术形式以及视听语言带给人们极致的艺术享受。影视娱乐是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之下,人们的观影体验愈发丰富,对影视作品艺术价值提出更高要求。融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融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艺术人才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带动全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基于影视作品对大众娱乐的重要性以及思想影响性,我国也不断加大对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的扶植力度。产业的发展以及扶持政策出台,促使影视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强化,但是仍然难以满足行业需求。融媒体时代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特征,有效丰富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技术、传播形式、载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依照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及影视产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促使课程改革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影视后期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联系紧密,课程内容需要与教学理念、技术不断融合,促进艺术与技术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二、融媒体时代下的影视艺术人才培养定位

从目前来看,影视专业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影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影视专业课程建设不能满足于现状,需要抓住时代的机遇,对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促进我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艺术与技术融合,培养综合型人才。高校本身应该及时更新观念认识,了解社会对于影视人才的需求,明确自身定位,明确艺术与技术的融合目标。传统影视后期制作主要强调软件技术制作。融媒体时代,为影视后期提供了更多精细化工具,市场也对内容及形式有更高要求。影视作品需要适应互联网互动性、即时性的传播特征,及碎片化、扁平化的内容特征。影视后期作为影视制作的关键一环,需要充分考虑时代要求与特征。高校在进行影视后期课程设置时,应该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将艺术作为基础,关注对学生相关制作技术的培养。

其次,实践与理论融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理论发展,高校影视后期课程需要强调实践教学,构建起健全可靠且能够与影视动画理论教学体系实现相辅相成的实践体系,以强化人才素养。比如,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载体,促进学生影视后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融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影视后期制作价值导向与艺术需求的融合

影视艺术具有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文化性、政治性等多个特点,影视后期制作应关注作品对社会思潮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教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于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树立影视后期制作价值导向与艺术需求相融合的学习观、工作观。

1.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题定位

影视艺术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视觉效果等多种感官刺激,通过审美感受实现建构社会意识形态、陶冶情操、传播文化等功能。影视后期制作需要充分考虑作品对文化、历史的传承、展望、认知功能。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对大众观念具有明显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视艺术中有所体现,促使其成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影视艺术作品,欣赏者感受到生动形象的正面人物形象、精彩纷呈的画面、曲折动人故事情节,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传递给观众。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专业教师充分挖掘影视作品本身的思想教育价值,并培养学生站在思想层面看待影视艺术作品,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对影视艺术的深刻认知。社会职业核心价值观在影视作品和教学内容的融入,对于我国影视艺术教育事业和文化复兴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名影视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教育认知,将一些积极的、正面的影视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根据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资料的制作中。

2.影视教育内容的顶层设计

自电影诞生,已有百年历史,发展至今产生了数以万计的经典之作。为了方便案例的引用,影视专业教师需要对其加以分层和分类。结合整体教学需求和学生学段进行顶层设计。从横向设计来说,根据电影的题材、功能进行分类;从纵向设计来说,可分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段。高校教师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审美特点、思想发展特点、能力发展特点对影视资料进行筛选,并根据不同功能的影视资源应用于相应的课程教学。比如,从功能维度将电影资料分为创新创意教育、影视思维训练、影视文化欣赏、学生成长发展,其中创新创意教育重点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树立创新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让他们有能力、有意识地站在电影行业发展前沿去创造和学习。影视思维训练以训练学生电影思维表达能力为主,通过艺术交互体验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时空跳跃性和造型形象的理解。影视文化欣赏将训练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电影语言和意义表达为主。学生成长发展以形象示范引导,培养学生挑战自我、情感表达、人际沟通、为人处世能力为主。对影视资料进行顶层分类设计之后,分别上传到对应的网络文件夹或者平台,师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用,为教师备课、授课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二)影视后期形式创新与艺术素养的融合

1.整体审美能力的提升

影视艺术教育包括信息传递、娱乐体验、方法借鉴、艺术审美等多种功能。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将以上教育功能加以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对教学素材——影视资料进行精心筛选,并且保证时代电影与经典影视的合理比例,使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掌握艺术创新、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理论与技能。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而言,后期是至关重要的,后期人员对电影艺术性、审美性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观众的整体观影体验。专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元素之间的融技巧,以达到整体提升影视质量的目的。比如,配音、配乐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融合,使得影视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学生对这些优秀作品的体验,激发他们产生丰富的心理活动。在优秀案例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一边感受美好的艺术享受,一边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作品的语言、色彩、意境、场景等细节要素,正确获取作品所传达的观点,实现了寓教于乐。此时,学生对影视后期知识所形成的印象是立体的、丰富的、直观化的,对电影整体审美的理解更为深入。以案例为载体,教师还可以对影视拍摄的基础知识进行渗透,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影视制作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个影视制作流程的层面来看待后期工作,也是提升学生整体审美能力、后期能力的途径。

2.影视技术审美的形式认知

在电影内容与形式的转化上,观影者与制作是相反的,观影者通过形式去理解内容,制作者则是将内容通过形式加以体现。形式是影视作品内容的内在要素结构和组织方式,对内容的呈现效果影响重大,比如推移、拉伸表现画面在空间上的远近距离。后期工作者需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技术的融合,促使影视作品达到与预期一致的呈现效果。影视后期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时,要注重分析与讲解的层次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近年来,各种新的影视形式、元素、现象不断涌现,其载体也逐渐从影院、电视台转到各种移动终端和App。新媒体时代所形成的新影视产物成为对影视艺术的时尚追求。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微电影,并借助案例教學引导学生尝试新技术、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继而利用新技术实现技术与审美的融合,强化学生对影视技术审美的形式认知。

(三)数字媒体娱乐体验与艺术审美的融合

1.心灵情感抒怀的艺术共鸣

影视对现实世界进行艺术化、客观性再现,是艺术家艺术想象和创作的融合。艺术作品通过影像、声音、色彩等调动观影者的多重感官体验,甚至带给其更多的想象。对影视作品情节与人物的体验,是影视艺术体验的基础。影视后期课程教学需要有意识的利用数字媒体娱乐体验,培养学生对影视信息进行捕捉的能力,帮助学生发展艺术感受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创新意识。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影视史上公认的情节生动、画面精美、艺术高雅、思想深刻的影视作品,作为案例应用到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影视作品情感传达的理解,促使学生产生艺术共鸣。审美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欣赏主体的经验、经历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也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比如,为学生设计议题教学,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借助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维度理解作品及其后期技术。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促使其视野融合,逐步形成深度学习,继而达到与作品对话与创作者共鸣。

2.审美交流共享的情感升华

情感体验在交流共享之后得到进一步升华。因为,交流共享的过程是输入、输出的双向过程,不断激发交流者的情感与思维。这种对情感与思维的激发,对于情感的升华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得到他人肯定而进行的有形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以及双方之间判断趋向一致的过程,都充斥着审美交流与共享。教师需要对影视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根据学生欣赏数字化影视作品所产生的情感与思想来掌握对精彩片段的分析进度。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来帮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文化性审美趣味。相同的素材可能对观者而言产生完全不同的刺激,甚至有激发与创作者目的相反的感想。比如,影视中奢华的礼服与豪宅,原本所要传达的是对奢靡的抨击,但学生观看时也可能产生艳羡,继而进行模仿,甚至不惜走上错误的道路。专业课程教师在引用这类案例时,可以借助数字化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警示,促使学生情感升华,达到教师预期。

3.团队实践共创的体验深化

数字技术对人们娱乐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为影视后期课程教师需要正视这一现状和趋势,加强对数字化影视后期技术的讲解。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影视后期教师的大众化,很多非专业人也能够借助数字化工具对影视进行简单处理。相比于专业人士而言,这些作品可能有些稚嫩,专业教师既需要引导学生以欣赏的态度汲取创意经验,也需要培养学生以批判的态度促进影视后期的专业化发展。数字化后期处理易学难精,学生既不能因为影视后期“走下神坛”而感觉前途渺茫与失落,亦不可自满于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际比赛,让学生通过团队比赛与合作清晰本身优势。相关校园活动可以对外开放,只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校外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更为开放的态度促进团队合作,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能力定位,促使学生精益求精。

(四)数字媒体与课程体系的融合

融媒体时代促进了内容产品的生产效率,大众对影视作品的期待更高。未来,只有创意与技术并重的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融媒体时代谋求立足。影视后期课程需要加快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做好课程结构优化工作。首先,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将在校教育与行业发展相联系。其次,应该开设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相关课程,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提升。高校加强与优秀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相关影视制作任务保证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的一致性。相比于高校,影视企业对行业发展、新技术与新理念的诞生更为敏感,二者之间的深入合作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影视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影视艺术人才缺口巨大,高校所需要承担的人才培养责任更大。影视专业课程教师需要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和学生,促进课堂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飞.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0(10).

[2]牛超杰.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合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