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坝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之“社农文旅”融合发展较场模式

2021-01-13甘锐周正浩张静祎兰治宇

旅游纵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坝州脱贫攻坚

甘锐 周正浩 张静祎 兰治宇

摘 要:近年来,阿坝州藏羌各族儿女团结协作、砥砺前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取得重大突破,但对照脱贫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根据阿坝州茂县叠溪镇较场村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社农文旅”融合发展较场模式,以期对阿坝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脱贫攻坚;社农文旅;较场模式;阿坝州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阿坝州社科资金项目2021年度立项课题(ABKT2021029)。

(一)以社联农

以社联农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垂范,干部带头,群众参与,联合农村、农民、农业优势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实现“农村建设有合力,产业发展有优势,农民致富有渠道”的以社联农的目的(见图1)。

(二)以农兴文

以农兴文是以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深入挖掘乡村本土文化,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生产专业技能,增强农民文明意识,振兴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有特色,产业升级有人才,乡风文明有氛围”的以农兴文的目的。

(三)以文促旅

以文促旅是以乡村特色文化、乡村优势产业、乡村生态环境为支撑,充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突出文化主题特色,丰富乡村文化旅游活动项目,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有主题,乡村活动有灵魂,乡村产品有特色”的以文促旅的目的。

(四)以旅富社

以旅富社是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积极打造乡村特色产品,丰富乡村旅游活动内容,拓宽农民创业致富渠道,增强乡村内生动力,提高合作社收益,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实现“集体经济有成效,农民收入有保证,乡村振兴有前景”的以旅富社、富民兴村的目的。

近年来,阿坝州各族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国家东西协作扶贫、省内对口帮扶地区的鼎力帮助下,同舟共济、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全州累计完成10.3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见表1),60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13县(市)以无漏评、无错退、平均认可度达99.22%的成绩历史性实现全域脱贫摘帽,2.4万名有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2万户8.1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3.6万名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贫困群众生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比提高到75.63%[1]。全州5个集体、14名个人分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奖,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虽然阿坝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认真总结、公正评估,对照脱贫要求和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找问题、查不足、补短板、辟新径、固成果、衔振兴、建小康已成为当下阿坝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任务和历史使命。

(一)优势1.区位优势

叠溪镇较场村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机遇较多。较场村位于青藏高原东源的横断山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西北部,岷江上游。海拔2 325 m,距茂縣城约60 km。较场村是叠溪镇政府驻地,G213国道横贯全境,是四川重要旅游环线九黄线西线的必经之路,旅游交通区位良好,为较场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区位条件。

2.资源优势

(1)生态资源禀赋

较场村资源丰富,秀丽的山川、碧绿的海子,构成了较场村绝对优越性的生态环境资源。辖区内不仅有虫草、贝母、羌活等野生名贵中药材,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扭角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等珍稀野生动物。

(2)人文资源富集

一是蚕丛文化溯源古蜀历史。较场村作为叠溪镇政府的驻地,不仅有《禹贡》“古梁州之域”的记载,还有蚕崖山、蚕崖关、蚕崖石等蚕丛遗迹。

二是历史古迹铭刻悠久史实。较场村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朝古迹——“点将台”和“摩崖石刻”,玉垒洞和“偷油洞”2处历史古迹以及“蚕陵重镇”和“古城墙”珍贵遗址。

三是民族文化演绎多彩民俗。较场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羌族村落,共173户660人,有着古朴的羌族民风。以村中的池塘为界分为上街组和下街组,村民均为羌族,羌族服饰、饮食、礼俗、建筑等文化保留完整。

四是茶马古道述说互市故事。较场村是茂县北线的交通要塞——松茂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古道自今都江堰市至松潘县,其开通于三国蜀汉时期,距今已有1 700余年,古道成为藏、羌、汉民族之间互换战略及生活物资的交通要道。

五是抗震文化彰显家国情怀。较场村地处龙门山地震带,百年来屡次遭受地震的洗礼,现有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叠溪地震遗址。1933年的7.5级叠溪大地震和2008年8.0级汶川大地震,尽管两次地震都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但不同的是1933年的地震让富饶的川西,呈现满目疮痍的景象;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国家的政策、人力、物资、经济的大力救援下,较场村上下一心在废墟中重建家园,一座座崭新的羌楼拔地而起,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文化。

3.政策优势

(1)全域旅游格局描绘发展前景

全域旅游成为国家各部门共识,利好政策不断出台。201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指出,要将藏区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上来,建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阿坝州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落实“生态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理念,全域全时多元景区格局初步成型[2]。

(2)乡村振兴战略指引发展方向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村庄区位、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2020年阿坝州明确30个村为2020年度创建州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各示范村应聚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同时,按照“保护优先”原则,传承民俗文化,创新文化产品,以特色产业和独特文化为依托,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

(3)百镇建设行动带来发展机遇

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3年开始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为试点镇量身定制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支持,探索扩权强镇改革,打破制度“坚冰”[3]。叠溪镇以茂县唯一的扩容试点镇的身份入选了“百镇建设行动”,为较场村的旅游建设提供发展机遇。

(4)灾后恢复重建创造发展条件

阿坝州政府印发《茂县叠溪“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规划农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四大类重建项目25个,估算总投资4.12亿元,助力较场村2020年建成幸福美丽新家园,同步实现全面小康[4]。目前,新磨村灾后重建农房集中安置点——较场村,已建成住房22栋,每栋面积约200 m2,全村现有停车场面积约3万 m2,可停车800余辆。新建农副产品销售中心,面积约2 000 m2。

(二)劣势

1.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不够

较场村全村耕地43.53 hm2,林地947.4 hm2,草地493.87 hm2。较场村主产花椒、茂县清脆李子和秋淡季蔬菜。目前有种植户118户,李子种植面积约26.67 hm2,年产40万 kg;花椒种植面积23.33 hm2,年产1.5万 kg;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3.33 hm2,年产50万 kg,2020年种植收入560万元。较场村无规模养殖户,散养户有80余户,主要养殖猪、鸡等。尽管农民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由于产业融合意识淡薄、发展观念和生产方式落后、农特产品单一、产业链较短、宣传营销欠缺、人才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产业深度融合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经济收入不稳定。

2.乡村治理能力不强

(1)基层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

一是党员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村民民主管理意识淡薄;四是乡风文明建设力度不够;五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一是专项资金少,设施建设投入不多。旧村老寨的村容村貌、道路、水网、电网、通信等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少,远不能适应较场村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村寨打造的需要。

二是开发力度较小,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较场村原有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低、规模小、设施陈旧;公共卫生间、游客休息场所、自驾游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三是信息化程度低,智慧旅游严重滞后。目前,较场村尚未建立自己的旅游信息专题网站,不能及時发布旅游信息,旅游服务项目、旅游线路产品、特色活动等无法及时宣传。

3.乡村文化挖掘不深

(1)乡村文化内涵渗透较浅

现今,较场村尽管历史文化和羌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但由于片面追求农业产业经济开发和环境治理,而忽视了对村寨传统文化、本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一是有“形”而无“魂”。古蜀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古道文化、抗震文化构成了较场村丰富的文化形态,文化底蕴深厚。但走进较场村,村寨文化氛围不浓,文化宣传仅停留在“墙上画画,门上挂挂”,文化活动内容单一,代表性文化产品匮乏,文化体验项目空白,文化景观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是有“表”而无“里”。尽管较场村人文资源富集,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尤其是茂县新磨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落实,22栋羌族建筑特色民宿拔地而起,平整宽阔的羌族歌舞广场矗立在尔玛天街,新老街头的灯柱、栅栏、垃圾桶等还能找到如同三星堆和金沙一般的古蜀文化影子。但文化内涵未渗透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节庆活动也未能充分展示文化主题,从村名背后的故事、餐桌饭菜的味型、历史古迹的典故、村民共同认同的文化符号、羌房农舍的摆设、羌歌民舞的活动以及婚丧嫁娶的民俗等都未得到充分体现。

(2)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够

一是旅游资源同质化。较场村地处民族地区,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与周边村镇、景区景点有高度重合之处,自身缺乏个性和特色。

二是地域竞争挑战较大。随着茂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前较场村在旅游地空间竞争中处于弱势,主要表现在旅游开发基础差、旅游知名度不高、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开发程度低、旅游开发难度大等方面,旅游地域竞争挑战较大。

三是旅游产业尚未成形。就目前旅游产品开发而言,较场村旅游活动项目、特色文化旅游体验、旅游文创产品加工等产业尚未成形,旅游产品结构仍处于简单粗放的观光阶段,旅游活动项目单一,参与性弱,旅游产品也局限于单纯的资源陈列。

4.乡村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较场村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擇进城务工,农村的空心化现象严重。较场村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从业人员除少数外来人员外,其余大部分是原有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务工人员等。当地老百姓平时主要进行农事劳作,旅游旺季再转向旅游接待、服务和商品售卖等工作,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年龄较大、学历不高,较少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意识和水平也参差不齐,而具备生产、管理、规划、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尤其是面对旅游产业新态势,专业旅游人才紧缺,有些方面甚至是空白,人才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新旧动能转换下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限制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拓展(见表2)。

5.乡村生态建设力度不大

一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欠缺。随着较场村耕地面积的减少,加之村民现代农技知识和生态环保意识欠缺,依然按照传统生产方式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来实现增产增收,家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废水也未进行科学处理和循环利用。

二是环保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党员干部未针对国家政策做好环保教育宣传,未将环保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农民环保意识未引起高度重视,发现的问题未严格按照制度及时处理,导致村民环保意识低下,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

三是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生态建设原本落后的乡村难以应对生产、生活垃圾和废水等经济发展带来的“附作物”。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较场村应按照目标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主动作为,争创典范。并以新时代“三农”工作为总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统筹兼顾,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振兴之路。

(一)社农文旅融合,创建较场模式(产业振兴)

1.创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较场村集体经济运营模式

针对较场村产业发展现状和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依托特色种养、悠久历史文化、优美自然风光和浓郁民族特色等优势资源,耐心引导农户创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模式,走联合发展之路,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规模与现代化的矛盾、农户与企业的矛盾。在“一心二街五区八景”特色小镇规划布局下,按照“健全机制,合理运作”策略,积极发挥合作经营、共同发展的集体力量,不断提升农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增强自身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见图2)。

2.统筹规划,精准施策

在深入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当地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点、总量控制、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思路合理制定较场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在精准定位、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正确引导,根据较场村自身资金能力、游客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把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休闲农业与发挥相关产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布局,控制总量,有序发展。同时,要考虑游览线路的设计,在景点周边规划布局好特色旅游产品;在产品开发上要体现集中、集约,积极打造古蜀文化、羌文化和村寨文化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村寨,确立“一心二街五区八景”特色小镇规划布局,“一心”指较场村游客中心,“二街”指古蜀文化步游街(老街)和云上尔玛风情街(新街),“五区”指古镇秘境观景区、古蜀文化探寻区、农事活动体验区、农特产品展销区、舌尖羌味品鉴区,“八景”指教场村8个景点,合理布点,统筹规划。依托较场村独特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构建“2+2+4”全时四季旅游产品体系,“2”指白昼和夜晚经济,即昼游古镇秘境,夜观云上灯火;“2”指两大文化品牌打造,即古蜀文化品牌和羌族文化品牌;“4”指四季主题文化游,即春观山青水碧、夏居清凉羌地、秋觅古蜀传奇、冬赏冰雪胜景。科学定位,精准施策。

3.整合资源,突出特色

要深入调查农户掌握资源状况,根据村寨和农户的资源状况,积极引导农户联合经营,并在整合村寨和农户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以突出乡村特色为主线,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游客需求为目标,科学设计游览线路,合理布局游览项目,统一制定收费标准,形成“村寨特色尽彰显,农户联营共监管,家家产品有特色,活动项目有组织”的良性经营链,使游客在组织有序的旅游氛围中获得乡村深度体验,从而打造出深受游客喜爱的乡村特色旅游品牌。

(二)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羌寨(生态振兴)

1.积极培育,绿色发展

要坚持生态优先、富民兴村的方针,努力将较场村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绿色发展、生态兴业之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先进信息化手段、市场运作模式变革传统产业,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休闲农业、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主题民宿、度假康养、研学亲子、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绿色、生态、环保产业链。依托九寨沟、黄龙、大草原、中国古羌城、叠溪松坪沟、蚕陵古镇、地质公园、新磨新居等载体,积极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度假、避暑康养、文化传承、活动竞赛、民俗体验、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等服务,彻底改变过去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粗放同质等现状;培育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打造一批内涵丰富、寓教于乐、参与度高的精品民俗文化节、民间传统技艺展示、农事体验、亲子乐园、研学旅行、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户外康体等节庆活动和游乐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乡村智慧旅游,将村寨基本情况、产业特色、农特产品、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游乐项目、旅游线路、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等编织成网,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行服务。

2.整治环境,美化家园

针对村寨违规占地、私建乱修、违法经营等行为和“脏、乱、差”环境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干部带头、党员垂范、群众参与”的长效管控和治理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完成清脏、治乱、增绿任务,加快补齐村寨人居环境短板。依据规划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绿,实现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在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保洁、环境卫生等领域探索“家家出人力,户户担责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养一支懂业务、能担当、负责任、讲奉献的管护队伍,确保环保设施设备长期发挥效益,村寨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3.完善设施,改善条件

根据目前较场村基础设施落后和短缺的现实状况,在政府有限资金的扶持下,长远规划,统筹兼顾,以实现村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为前提,进一步完善村寨道路、电网、通信、公厕、给排水、紧急避险、环保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设施(含无障碍设施)。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控工作,切实做好项目建设、项目评价、长效管护工作。积极推进农宅减灾节能改造,提高农舍安全防灾和节能水平。加大村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建设力度,改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生存条件恶劣区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提炼文化内涵,树立文明乡风(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乡村群众素质的具体表现,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法宝,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5]。

1.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文明

要积极培育和拓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依托较场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古蜀文化,加强传统羌历新年、古蜀历史、蚕丛文化、农事节气、民间习俗、传统手工艺、特色餐饮等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拓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活态利用,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把特色鲜明的“羌味蜀韵”培育和扶植成符合游客需求的乡村传统文化。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加强蚕陵古镇、叠溪地质公园以及较场村非遗文化、农业遗产、羌族文化、历史文物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并加以合理适度利用,将较场村打造成为“处处述历史、步步有文化、人人讲文明、户户显特色”的魅力羌寨和网红打卡地。

2.塑造文化符号,发挥灵魂作用

针对叠溪较场村特有的古蜀文化资源,通过历史文脉溯源,塑造本地村民认同的文化符号——“蚕”,以此作为村寨文化建设的灵魂和乡村旅游文化主题。“蚕”的一生演变过程不仅创造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奇迹,从远古到现代一直让人无比敬畏。“蚕”文化的塑造,不仅可讲述古羌人迁徙定居的曲折历史和崇尚自然的信仰,还可揭示古蜀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古蜀文化的深刻内涵。此外,“蚕”所蕴含的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精神也可作为乡村振兴历史阶段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灵魂和内在动力的源泉。例如,汶川映秀围绕感恩和爱国主义教育提炼出的“情”文化;茂县黑虎羌寨围绕传统习俗“万年孝”而提炼出的“孝”文化;金川县马奈乡凭借独特“马奈锅庄”而提炼出的“舞”文化,等等。

3.提炼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要根据较场村蚕陵文化和羌族文化的特色,以蚕陵重镇、叠溪海子等资源为依托,整合较场村区域内丰富的蚕陵文化、古蜀文化、羌民俗文化等资源,联合打造古蜀文化和羌民俗文化两大文化品牌。

第一,以蚕陵文化为依托打造古蜀文化第一村的品牌,紧抓历史悠久的亮点,明确其历史文化的主题。构建“蚕陵文化+民俗文化”“蚕陵文化+研学旅行”“蚕陵文化+文化创意”等多维度的历史文化主题,增加村落的吸引力。根据较场村老街房屋老旧特点和阿坝州“三微三态”重要指导思想,参照古蜀民居的设计风格,着重提炼古蜀蚕陵文化元素,将其打造成具有浓郁古蜀文化特色的“古蜀文化步游街”。要依托点将台、摩崖石刻、乱石公园等主要旅游资源,结合历史文化及地质地貌特征,深度挖掘体验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度和游客对神秘古蜀文化的好奇心,提升历史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例如,①蚕蛹民宿:选择适宜的区域打造蚕蛹特色民宿,模仿气泡酒店的设计理念,还原游客对蚕丛文化的体验;②古蜀寻宝:以乱石公园的乱石群为依托,在特定的区域寻宝,所寻宝物为古蜀历史文化故事小卡片,既满足游客的探寻心理,又增进游客对古蜀文化的了解;③穿越迷宫:依托点将台的八卦风水石头阵和地质科普馆,创设穿越迷宫体验小游戏,实现科普、娱乐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目的;④古蜀印象:依托图腾广场,打造类似梦回大唐的古蜀印象实景剧,成为夜间旅游的重要体验产品,增强游客对古蜀文化的印象。

第二,以羌民俗文化为基石,打造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品牌,深挖羌族传统文化,发掘遗忘或者正在被遗忘的羌民俗活动,将文化进行多元化融合,实现静态文化体验化、生活文化艺术化、民族文化国际化及历史文化趣味化的良好效果。要依托较场村新街(新磨村灾后重建项目)的良好基础设施和环境优势,以羌民俗文化为重要元素,将其打造成独具羌族文化特色的“云上尔玛风情街”。在此街布局羌民俗相关的旅游体验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增进游客与原住民的文化交流,增强游客的游兴,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例如,扎草龙、酿酒、羌秀、羌茶等传统手工艺展示体验区;羌族节日、婚嫁等传统习俗展示體验区;糍粑、搅团、酸菜、土火锅、刨汤宴等系列特色餐饮的制作和品鉴的蜀源羌乡百家宴美食体验区。

第三,要以观赏自然风光为主要发展思路,依托较场村擂鼓山、神龟会游、叠溪海子、羌碉等重要景观资源,以游客亲近自然和对自然风光的直观体验为立足点,竭力打造集观光、娱乐、休闲、亲子等主题活动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体验产品。例如,①云端速度:以高空溜索观景为途径,让游客在感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还能多角度欣赏自然美景,满足游客的探险需求;②奇妙空间(亲子乐园、亲子厨房):设置亲子魔法厨房、亲子绘画、亲子陶艺、亲子彩石涂鸦等亲子互动类体验项目,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③步步惊心玻璃栈道:玻璃栈道是目前阿坝州众多旅游项目中空白的体验项目,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引爆点,不仅可以满足游客追求惊险刺激的心理需求,还能使游客从不同角度欣赏较场村独特的自然风景,参与性和吸引力极强。

第四,要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依托较场村现有优质种、养产业,紧抓游客对乡愁的记忆,增加游客对农事活动的体验,将现有种、养区域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亲子、体验于一体的农事活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区域内进行种植、耕作、饲养、采摘等体验活动,增加游客对农事活动的认知,促进该区域“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为游客后备厢经济打下基础,实现富民增收。例如,①采摘、种植:规划特定的区域进行农事文化体验,感受采摘和种植的乐趣,增加游客对乡愁的追忆;②认养、包株:依托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让游客对自己喜好的农作物进行认养或包株,有农户负责管理,每年丰收时节将游客认养或包株的农副土特产品快递至游客家中,满足游客个性需求;③养殖园区:又称迷你动物园,在特定区域养殖部分家畜和家禽。一方面可以供亲子游客进行动物的认知、观赏、近距离接触,增进游客对农村家禽生态养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游客对绿色农副产品的认知,并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四)健全组织体系,形成发展合力(组织振兴)

1.健全基层组织,发挥党员作用

要积极引导村寨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堡垒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同时,要定期组织民主议事活动,落实民主监督和社会实践,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体检”,在问题中“抓药”,在实践中“考试”,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产业增产增收、村集体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及村民生产生活获得感不断提升的“主心骨”,最终达到一呼百应,群众满意和拥护的良好效果。

2.分类引导,协调发展

针对较场村区域发展格局,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分类引导,积极构建“叠溪羌乡-蚕陵古镇-较场新村”新型村镇发展体系。创新村镇建设模式,实施“社农文旅”融合发展,完善村镇建设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村镇空间体系有效延伸,带动镇域协调发展。要把握村镇功能布局调整、产业转移、重大活动承办等有利时机,以村镇功能定位为先导,依托较场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地域特色,聚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避暑康养、研学教育、户外体育等领域,吸引功能性项目、特色文化活动和品牌企业落户,建设主题鲜明、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魅力较场村。

(五)竭力“筑巢引凤”,夯实振兴基础(人才振兴)

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组织振兴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才振兴[6]。“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只有孕育人才培养的土壤,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筑巢引凤”吸引有技术、能力强、想干事的人才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人才的“领头羊”作用,带动乡村全面发展。

1.外引智才,内夯基础

一要针对现有基层组织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打破村镇地域与职业、年龄与性别的限制,拓宽人才招聘渠道,招贤纳士、择优选拔,切实组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同时,要充分利用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契机,通过“两推一选”和全程公开透明的方式,正确引导村民遴选信得过、有才干、顾大局、敢担当的真正受群众拥护的村级带头人。二要营建人才发展空间和良好工作环境,增强外来大学生村官归属感,并竭力为其搭建发挥才能的舞台,使其具有成就感。同时,在大学生村官履职期间,还要积极为其搭建个人发展平台,提供职业提升机会,使其事业有前景,工作有盼头,做事有激情,尽量避免“返城回流”现象发生。三要在夯实基层组织的基础上,通过组织部等单位组织的集中理论学习、外出现场教学或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村镇、社区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筑巢引凤,引才返乡

针对现今较场村人才短缺和空巢村寨的现状,要努力创建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服务环境。首先,必须制定一系列优待政策(如土地和房舍低价租赁或无偿提供、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免税或减税政策等),吸引种养大户、旅行商、企业家、名医、名师、大学生等专业技能人才下乡发展,为其营造发展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其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制度,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养老、政务中心、农贸市场等。此外,还应加快村寨的网络、交通、水电管网、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安全应急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返乡创业人才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从而让较场村的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较场村寨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健全机制,表彰奖励

要及时健全基层人才激励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待政策,切实提高返乡人才及基层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与实际福利。树立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基层组织“领头羊”等模范典型,并给予物质奖励和公开表彰。通过表彰先进、组织宣讲及讨论等活动,激励全体农户创先争优,以此吸引返乡人才加入乡村振兴建设队伍中。

4.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一要根据较场村自身特色、农户要求、村民特长,结合产业发展需要,主动联系人社、就业、院校,旅游、农牧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确定培训对象、设置培训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并积极做好农户的宣传动员工作。二要通过有组织、分类别、重实用、讲实效的培训模式,加强种植、养殖、营销、普通话、礼仪、民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讲解服务、羌族民间歌舞表演、特色羌餐制作、农副产品加工、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电商、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三要创建一支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以专业人才为保障、以职业农民为主体、以乡土人才为特色的本土人才队伍,切实提高较场村党员干部、经营业主和村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干部服务于民能力和村民创业就业能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发挥自我造血功能,从而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

[1] 阿坝新闻网.阿坝州以脱贫攻坚成效助推高质量发展[EB/OL].(2020-08-25)[2021-10-22].https://www.sohu.com/ a/414755119_115960.

[2]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全域旅游盘活世界级资源四川藏区旅游展示强大后劲[EB/OL].(2016-11-14)[2021-10-22]. 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16/11/14/1040 3736.shtml.

[3] 環球网.百镇示范蓬勃发展 四川特色小镇数量全国第二[EB/OL].(2017-05-12)[2021-10-22].https://m.huanqiu.com/ article/9CaKrnK2HOt.

[4] 新浪网.茂县叠溪“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后重建规划出台[EB/OL].(2017-11-10)[2021-10-22].http://sc.sina.com. cn/news/m/2017-11-10/detail-ifynstfh3726100.shtml.

[5] 黄六招,文姿淇.新时代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及治理机制[J].领导科学论坛,2021(6):5-14.

[6] 牟敏璐,牛岸华,史永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陇西县为例[J].甘肃农业,2020(11):39-40.

猜你喜欢

阿坝州脱贫攻坚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盛夏的夜晚
阿坝州藏族度炯节活态传承特质以及文化建构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