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考论

2021-01-13韩洪泉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征线路建设

韩洪泉

长征文化是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为基础而生成、发展的文化形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就内在结构而言,长征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载体,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长征文化的基本逻辑体系。在制度文化层面,长征在革命进程和当代中国的特殊历史意义、政治意蕴和深远影响,为长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在精神文化层面,以长征精神为核心凝结起长征文化最基础、最精彩、最深刻的元素,决定了长征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在物质文化层面,以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为重点,构成长征文化的主要物质形态,长征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亦藉由物质文化得以呈现出来。物质形态的长征文化点多线长面广,呈现出显著的线性文化特征。这是长征文化的突出特色,也是长征文化的独特优势。长征物质文化遗产犹如散落在神州大地的颗颗明珠,如何连珠成串,使这一“地球的红飘带”闪耀其璀璨光芒、焕发其时代魅力,是长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历史演进

长征文化是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生成和发展的,并且主要沿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分布,这是长征文化区别于一般文化的鲜明特征,长征物质遗产也因此具有典型的线性遗产特征。所谓线性文化遗产或曰文化线路(Culture Route),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种新类型,2008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文化线路宪章》中作出明确规定,其核心要求是能够反映较长历史时期内相关国家、民族及地区之间进行的持续的物质、思想、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交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代表性的文化线路类遗产项目主要有欧洲文化线路(European Culture Route)、美国国家历史步道(National Historic Trail)、日本遗产(Japan Heritage)等。在我国,对作为线性遗产的长征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大致经历了“长征沿线”“长征路线”“长征文化线路”三个时期,这也在客观上反映了长征物质文化建设演进的历史轨迹。

(一)“长征沿线”时期

自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便开始以“二万五千里”等作为长征的代名词,彰显了长征文化的线性特征。后来又加入红二方面军(红2、红6军团)、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长征路线,总里程达到6.5万余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长征文物的保护,各种形式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也带动了长征沿线文化遗产的系统开发和全面建设。从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的50多年间,长征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时间上的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长征胜利逢五逢十周年纪念之际成绩比较显著;二是空间上的独立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各支长征部队线路上以及长征途经各地区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性。改革开放以来,长征纪念活动规格不断提升,长征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也渐趋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态势。“从瑞金到延安”日益成为对长征的一种通俗表述(虽然长征会师后的最初落脚点并非延安),长征沿线各地区之间也有许多积极互动和密切联系。

(二)“长征路线”时期

进入21世纪,关于长征路线的整体性思考和规划有了新的突破。2005年,唐双宁(时任国家银监会副主席)致信国务院领导人,根据自己重走长征路的体会和思考,针对长征沿线地区交通不便的现实,建议国家投资对已有路段进行连接改造,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条相对通畅的“长征路”,冀有一举数得之效。(1)唐双宁:《关于建设“长征路”致马凯主任并曾培炎副总理的信》,《走进长征——唐双宁党史文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2页。作者自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同志均作批示。”2016年,唐双宁(时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进一步提出,鉴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以及长征路线涉及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现实,必须由国家层面统筹、各相关省区市参与,推动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唐双宁:《长征路线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光明日报》2016年3月14日;《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走进长征——唐双宁党史文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39—241页。在此前后,以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专家为代表,学术界明确提出“长征路线”这一概念,围绕长征路线申遗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罗哲文建议,要把红军长征线路尽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保护长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3)《专家建议将红军长征线路纳入“国保”》,《中国文化报》2010年10月27日。2011年11月30日,《四川日报》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杨先农、侯水平、李后强的《长征路线“申遗”正当其时》一文,建议以四川省牵头,联合长征沿线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长征路线”来申报中国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在学术界引发热烈反响。(4)杨先农、侯水平、李后强:《长征路线“申遗”正当其时》,《四川日报》2011年11月30日。他们的调研报告很快得到四川省委领导指示和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院开展长征申遗调研活动。(5)邓全伦:《长征路线申遗红利远超2000亿》,《长江商报》2015年4月27日。同年1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邀请长征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发起单位,共同推进长征路线“申遗”,很快得到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科学院的积极响应。(6)曾江:《长征路线申遗倡议引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2月10日。2012年6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八届西部地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上,发布了《“弘扬长征精神推动长征路线申遗”成都·汶川共识》,明确了推动长征路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建设红军长征文化馆、实施长征路线扶贫战略、支持长征沿线畅通工程等任务。(7)马迪:《西部社科院发布长征路线申遗共识》,《西部时报》2012年6月15日。同年12月,在成都召开了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及《世界遗产》杂志社主办的长征路线申遗座谈会,围绕长征路线申遗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8)《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光明日报》2012年12月10日。近年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开展并完成长征文化资源(四川段)的调研工作,编辑出版10卷本《长征文化资源(四川段)研究丛书》,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开设长征路线申遗研究专栏,积极承办相关理论研讨会,设计推出申遗纪念邮册、宣传册、纪念章,酝酿筹备建立长征文化研究会等。(9)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文化遗产正当时》,《天府智库报告——2016重要决策咨询成果精粹》,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0—430页。

(三)“长征文化线路”时期

以2016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牵引,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在陕西延安召开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长征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负责同志、长征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代表以及长征重要节点城市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进行交流。这次会议对推进长征文物的保护利用,加强长征文化线路的整体建设,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7年,国家文物局在印发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长征——红色记忆工程”,从国家层面编制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规划,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利用、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老区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该项工程自2017年正式启动,通过前期工作,已经编制完成《长征文化线路总体保护策略研究报告》《长征文化遗产线路总体保护规划》,各项具体工作正在推进之中。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就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出明确部署。在所列的6大重点工程中,第3项就是“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并明确提出要推进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加快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发展目标。(10)《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7月30日。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明确部署。(11)《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人民日报》2019年12月6日。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也列入其中。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均为线性文化。长征沿线各地以此为契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长征文化线路整体建设初见成效。如江西省公布了一批长征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指导各地联合制定和落实《长征文化线路保护推进计划》(12)郁鑫鹏、黄霞:《江西省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利用》,《江西日报》2017年3月6日。;贵州省首次通过线性方式统筹布局红色文物保护,在遵义市申报了两条长征文化示范线路,一为黎平会议至遵义会议线路,一为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线路,涉及文物点约900处,规划投资50多亿元(13)黄黔华:《投资五十亿保护“长征路”》,《贵阳晚报》2017年3月17日。;云南省对以昆明为中心的长征文化线路保护建设情况作了系统调查,为加强整体建设进行了准备。(14)董杨:《传承红色文化激励奋斗精神——昆明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开发和建设调查》,《云南日报》2018年11月2日。特别是2020年以来,长征沿线各地根据国家统一规划要求,加快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各段建设进度,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规划编制加速推进,重点建设区先行示范,标志性项目有序实施,各项工作按计划展开并取得顺利进展。全国政协也组织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革命文物保护”视察团,到江西、甘肃、宁夏、陕西等地考察。(15)李冰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回顾与展望》,《人民政协报》2021年1月7日。2020年12月23日至24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对前期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就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16)刘智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4日。

二、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长征文化具有线性文化的共性特征,又不同于一般的线性文化。长征文化线路有着诸多不同于任何其他线性文化的独特属性,有着一般文化形态所不具备的丰富蕴含、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加强长征文化线路整体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长征文化线路的地理条件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广大地区,历史背景是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所进行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意义,决定了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重大政治意义。长征不仅是党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和重要时期,而且成为时局转换、形势发展的枢纽和关键。中国共产党从长征出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进而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亦即新长征之路。从这一层面来说,长征文化线路既意味着横向上在中国广大地域内的拓展,也意味着纵向上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轴线上的延伸,亦即时空两条线路上的文化形态。新时代的长征文化线路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政治工程,在多个维度彰显出其现实意义。在历史层面,长征文化线路建设作为红色记忆工程,担负着还原历史场景、丰富历史记忆、总结历史经验、探寻历史规律的职能,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跨越千山万水、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荣历史的记忆和再现,彰显其对赓续优良传统、塑造政党形象、阐释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在现实层面,长征文化线路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力长征、不懈奋斗的生动体现和有效载体,通过多个领域、多种形式的纪念和宣示,彰显其对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觉悟、助推政治建设、辅助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由于长征(远征)故事在世界范围内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以及几十年来红军长征在国际上的深远影响,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将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和多元渠道,彰显其对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意义。

(二)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长征文化线路建设是历史与现实交汇、保护与开发并举,以整体线路建设为依托,长征文化的丰富资源可以得到更加集中而高效的开发利用。如果考虑到当年红军长征途经的地区,大多数在今天仍然属于中国建设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其经济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的。长征文化线路建设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地区通力协作,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展开具体的投资建设,经济效益不容低估,经济意义十分重大。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直接带动长征红色旅游。长征旅游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重要牵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牵引作用。长征文化线路上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点多线长,关联度高,尤其是国家正在着力打造的“重走长征路”精品旅游线路,打破地域局限,实现全程贯通,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成倍增长。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直接拉动长征沿线地区脱贫工作。贫困人口及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光荣而艰巨。长征沿线老区多、山区多,是按既定时间节点实现脱贫目标的重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难点。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特殊性,能够切实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把文化线路建设与交通道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在2020年底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的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直接推动长征沿线地区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长征沿线地区是我国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的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效益也是经济效益。长征文化线路建设是开发与保护的统一,通过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把改善长征沿线文化资源保存状况与改善长征沿线生态环境整体风貌结合起来,必将大大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冠以文化之名,其文化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长征文化线路作为一种线性文化遗产,“线路”是其外在特征,“文化”则是其本质内涵。长征文化与长征文化线路在内涵上并不完全一致。广义的长征文化,是指与长征相关的历史过程和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长征文化,是指与长征相关的精神成果以及物质成果中的精神要素。长征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形态,内涵十分丰富。长征文化线路就其内涵来说,更侧重于长征物质文化层面,或者说作为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的长征文化形态。但长征文化线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长征制度文化、长征精神文化密不可分、融为一体,前者是载体,后者是灵魂。因此,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意义是十分广泛的。首先是长征文物保护的意义。这是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将从整个长征线路的层面,提升长征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长征文物的开发和利用。其次是长征文化全面建设的意义。以长征物质遗存的保护、建设、利用为基础,必将在长征沿线地区以至更广阔的地域内,推动长征文化全面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再次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意义。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必须有大视野,仅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长征沿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荟萃之地,也是我国民族宗教文化交融之区,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之所,长征文化线路建设以长征文化为龙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融汇和全面呈现,必将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三、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对策思考

文化事业是百年大计。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铺垫和累积,但正式提出时间不长,创新发展任重道远。长征文化线路建设是国家重大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把握重点,注重效益,真正形成整体优势,充分彰显其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在彰显政治性和历史性上下功夫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长征文化线路建设是长征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主要依托,而长征文化所特有的政治性、历史性特征,要求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必须突出红色文化这条主线。一是要建构红色记忆。长征文化是在红军长征历史进程中生成的文化,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长征的历史进程,在空间上集中呈现为长征文化线路。长征文化线路通过连点成线,串连起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建构起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红色记忆。建构长征红色记忆,要把长征历史与长征之前和长征之后的历史结合起来,要把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结合起来,要把党史、国史和军史结合起来,要把长征和新长征结合起来,在宏阔的时空背景中感悟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二是要传承红色基因。长征文化线路镌刻和流淌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也凝结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一个故事就是一种精神,一件文物就是一座丰碑。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要把静态的文物与动态的历史、看得见的物质与看不见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杜绝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真正把握住、传承好以长征精神为标识的红色基因。三是要讲好红色故事。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离不开深厚的学术支撑。加强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要进行系统考察和深入调研,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从理论上把长征文化讲透彻,从学术上把长征历史讲清楚,进而以真理、真实、真情把长征故事讲生动,切实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以申遗工作为牵引,在彰显全局性和长期性上下功夫

长征文化线路建设与长征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密切相关。如前所述,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和长征沿线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围绕长征申遗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工作,但许多基础性问题尚未解决,全面启动和实质性推进依然困难重重。应该看到,以长征线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综合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成功申遗的案例来看,长征线路申遗可谓刚刚起步、任重道远。长征文化线路应志存高远,以申遗为长远目标和重要牵引(但不应以此作为唯一目标或主要目标),以此高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推动建设和发展。一是要统筹规划。要站在国家层面进行通盘考虑,做到全国统筹与各地谋划同步展开,物质建设与理论研究同步进行,长征线路与长征精神打通谋划,先行试点与全面推广高效衔接。二是要统一标准。既要对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搞建设,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特别是线性文化遗产建设和申报的经验,取法乎上,及早准备,避免折腾;又要全国统一标准搞建设,特别是各地长征文物保护开发利用,要力争做到统一的规划设计、统一的标识符号、统一的保护标准、统一的配套设施、统一的行业规范等,避免一窝蜂。三是要整合力量。长征文化线路建设以及申遗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如文化、文物、旅游、交通、建设、环保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等),既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领导力量和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整体谋划和建设,又要整合调动相关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好大事,久久为功,期有所成。

(三)以文物保护为基础,在彰显科学性和社会性上下功夫

文物是长征文化线路的核心要素,文物保护是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长征文物的调查摸底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建设开发利用工作卓有成效,依托长征文物建设的一系列专题纪念馆博物馆(如遵义会议纪念馆等),不仅成为长征文化鲜明地标,而且成为红色旅游经典品牌。对长征文物应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的原则,统筹保护、建设、开发、利用等工作,强化其真实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一是要不断加大保护力度。长征胜利距今已有85年,文物保护任务艰巨,应该坚持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两者并重,在广泛调查、充分研究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长征文物的保护等级,根据长征文物的不同价值和意义,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并结合第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新增一批价值突出、意义重大的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要持续提升建设水平。国家文物部门应统一制定和实施长征文物建设规划,有重点地提升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纪念场馆的建设开发,有计划地改善各类长征文物的保存状况。各地各级应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地方特色搞好建设,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防止盲目攀比、盲目上马,力戒好大喜功、贪大求洋。三是要切实增强社会效益。突出长征文化线路的整体性、连续性特征,科学凝练主题,凸显地域特色,搞好线路衔接。要更新陈列内容,提升展示水平,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展陈说明及讲解的权威性、准确性,同时积极建立与学校、党政机关、驻地部队、社区等的共建机制,开展富有文化特色和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长征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

(四)以红色旅游为重点,在彰显联动性和体验性上下功夫

红色旅游是革命文物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的重点内容。长征文化线路这条“地球的红飘带”,同样是一条飘动的宏大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长征红色旅游串连起长征线路上一个个单独的点,在寓教于游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实现了长征文物的教育价值,也彰示了长征文化的线性特征。长征线性文化的价值内核是长征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长征精神,正是在红色旅游的线路上才得到连贯的、完整的呈现。2016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通知》,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有31个景区与长征红色旅游密切相关,其中17个是长征主题红色旅游景区,14个是与长征红色旅游有重要关联的景区。(17)《关于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通知》,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612/t20161230_962839.html?code=&state=123.以红色旅游为重点推动长征文化线路建设,一是要突出线路特色,着力打造一条“长征历史步道”,建设配套标识指引系统,形成集多元文化展示于一炉的线性文化遗产展示廊道(18)杜凡丁、杨戈、张依玫:《长征文化线路保护策略初探》,《北京规划建设》2018年第5期。,同时加强各个主题、各条线路的建设和互动,既要凸显各个主题景区的特色,又要鼓励各个景点、各条线路之间的自由组合,因地因时制宜,灵活搭配编组;二是要突出体验特性,以“步行沉浸式体验”为主要体验方式,使游客在行走中深度感悟长征的历史情境,增强整体线性体验,逐步推出若干研学旅行以及体验旅游的精品线路,建设一批具有较强互动性和体验性的长征文化公园、长征文化体验园等;三是要突出教育特征,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反响良好、教育功能突出的长征旅游景点,着力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融入长征红色旅游,开展长征红色旅游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长征文化线路的教育功能。

(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彰显人民性和服务性上下功夫

过去几年来,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长征文化线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9)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今后一个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要突出为民情怀和服务意识,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自觉结合、有机融合。一是以基础建设带动乡村振兴。长征文化线路基础建设,如文物保护、景区开发、道路建设等,都可以帮助沿线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带来项目和投资,进而推动当地的发展。各地长征文化线路建设要围绕乡村振兴目标,特别是要结合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动机。二是以产业支撑带动乡村振兴。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特别是红色旅游发展,能给沿线地区带来宝贵的资金、人员和信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内在包含着富民兴业的社会功能。规划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开发,要着眼于支持乡村群众参与餐饮、住宿、导游、交通、运输、销售等经营服务,带动农村人口就业致富;要引导沿线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手工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既能促进长征文化线路建设,又可拉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更直接助力乡村群众发家致富。三是以精神激励带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要“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一九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19年3月17日。。要依托长征文化资源,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使沿线群众优先接受长征文化的熏陶和长征精神的感染,增强长征传人的自豪感和振兴乡村的自信心,激发和汇聚起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腾飞的强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长征线路建设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在安装中的应用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