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百年路 为民世纪程
——以毛泽东日常谈话为中心的研究

2021-01-13唐正芒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老百姓

唐正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正值国家积弱积贫、内忧外患,人民饥寒交迫、水深火热,民族饱受战乱、山河破碎。正所谓:“有多少苦同胞怨声载道,铁蹄下苦挣扎仇恨难消。”在此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其初心使命就是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倒悬。“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2)毛泽东:《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5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就是怀这一初心、循这一使命而奋斗的。从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开天辟地到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的惊天动地。一路走来,有血泪辛酸,更有红旗招展;有探索学步,更有凯歌行进;有攻坚克难,更有辉煌灿烂。然所有的奋斗、牺牲、成就、胜利,均未离开人民这个中心和主题。本文拟以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典型和象征,以毛泽东的日常谈话为中心,回望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的带路人”而“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艰辛奋斗路,秉持人民中心理念、践行初心使命的世纪历程。这对于我们今天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奋进新征程的新篇章,成就民族复兴的伟业,有着特殊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践行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典范,毛泽东郑重强调:“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3)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1957年3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这是他对全党的要求,更是毛泽东本人的不变初心和永恒追求。

从少年时代受母亲常助乡邻善良言行的熏陶,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再到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一直把解救贫苦百姓作为自己不变的人生目标。他曾深情地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掉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其第一种情况就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地要掉泪”(4)陈廷一:《贺氏三姐妹》,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260页。。1926年毛泽东就曾动情地期望党内能有大批同志“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挽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5)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丛刊〉序》(1926年9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从而让他们争得翻身解放。

在中央根据地瑞金召开“二苏大”时,毛泽东郑重地向大会提出“要深刻地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他自己更是考虑得无微不至。如(因男人当红军)“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6)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他呼吁对所有这些关于群众生活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7)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他自己就亲自带领沙洲坝的乡亲们挖井,解决他们最困难的喝水问题。

延安时期,毛泽东了解到侯家沟有两个村庄的妇女不能生孩子,便亲嘱中央医院化验水质以查清原因。大年初一他给枣园村的乡亲们拜年,关切地问乡亲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机关干部和部队砍柴的时候,砍了树没有?机关的羊群吃了群众的庄稼没有?借东西还了没有?损坏东西赔了没有?机关、部队干部对老乡们的态度好不好?(8)许顺富:《毛泽东与陕北延安的父老乡亲》,《红广角》2013年第9期。为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精兵简政”的意见,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的著名命题。他曾掷地有声地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10)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突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会议室遭雷击。参加会议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雷电打死,一位农民的一头驴也被雷电击毙。事后,这位农民便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制止。他陷入深思:一个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反映我们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后来发现是由于征粮过多,农民负担太重所致,于是很快下大力气纠正过来。几年以后,毛泽东还一直记着此事,趁中共“七大”召开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四次“检讨”了这个问题,用以自省并教育全党干部。这生动体现毛泽东对老百姓一往情深,对曾加重了人民负担的失误十分不安。在他的观念中,共产党是以为人民谋翻身解放、谋自由幸福而受到人民衷心爱戴的,而现在竟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了人民的埋怨和不满,所以,毛泽东不仅不追究骂他的人,相反的是深深地内疚,深感对不起人民群众。1947年,胡宗南20多万军队进攻延安,情况紧急。周恩来请毛泽东速离延安,毛泽东坚定回答:“老百姓走完了我再走。”他觉得在延安住了十余年,一直处在和平环境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后来他决定要和陕北老百姓一起打败胡宗南,再过黄河。

我们不必说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为了人民利益而在战火纷飞与白色恐怖中的流血与牺牲,也不说成千上万英烈们刑场上的《国际歌》与战场上的厮杀声,就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这些总关民情“一枝一叶”的一往情深,“于细微处见精神”,则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中心理念即跃然纸上、溢于言表。

“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毛泽东认定:“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人民的疾苦决非小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每外出视察但凡进到群众家中,都会“又问吃来又问穿,家里地里全问遍”。或嘱身边工作人员询问老百姓,诸如生活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征购是不是多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好不好、民主不民主、有没有强迫命令,干部打不打人等(11)张耀祠:《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75页。。1950年初夏,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造成河水泛滥,最后演变成百年一遇的洪水,使淮河以北的20个县和淮南沿岸7个县均被洪水淹没,80余万间民房被冲倒或淹塌,受灾人口计990余万。毛泽东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消息和数据后,双眼湿润,他用笔在“不少是全村沉没”“灾民被毒蛇咬死”等处画上重重的线,并坚定地对田家英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12)梁瑞郴、游和平:《毛泽东题词趣谈》,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页。当即给周总理批示:“周: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并下令“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周总理即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紧急开会,研究治淮问题。随之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大工程根治淮河水患的工程拉开帷幕。1951年8月,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党委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工资不合理的状况并提出解决建议。办信的同志压了几天,毛泽东知道后大发脾气:“共产党员不为工人阶级办事,还算什么共产党员!”(13)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当遇到个人与人民的事情相矛盾时,毛泽东强调:“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个人的事。如果我们的党员队伍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去!”(14)袁小荣:《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1949—1976》上,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7—8页。1953年,他到黄石市钢铁厂视察,看到辛苦工作的工人,便嘱厂领导:“要关心工人群众的健康,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15)王鹤滨:《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96页。1958年,他到大冶铁矿视察,看到一个山洞,知道是避炮洞后,立刻走进这个小洞察看并深切关照:“这个洞顶很薄,能顶住飞石吗?”(16)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他担心洞顶砸塌危及矿工生命安全。

1951年5月,毛泽东听表兄文氏说农民请医生看病要称肉打酒送情送礼,花了四五块钱药还没进口。当即指示:“一个区要建一个医院,一个乡要有几个流动医师。”(17)中共湘潭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毛泽东与湘潭》,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73页。1955年,毛泽东在杭州了解到血吸虫病肆掠多省、危害很大。威胁到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12省市一亿多人口的生产、生活、生育、生命。造成许多农村人烟稀少,田园荒芜,乃至出现“寡妇村”、无人村。毛泽东疾呼: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人民解除苦难,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18)龙剑宇:《毛泽东的人生旅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327页。当即决定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指示:“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药物和办法。”得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后,他“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七律·送瘟神》,欢呼“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他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农民常遭病痛折磨一直牵挂,责令卫生部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6页。。1964年6月24日,毛泽东在与越南客人谈话时,严厉批评了中国高级干部的保健工作:“什么都搞特殊化,看病也搞特殊化,我很不赞成搞什么高级病房、高级病床,老百姓有了病怎么办啊?有那么多的工人、农民、有了病怎么办?你不给看?不给治?现在的这些医生,都喜欢给大官看病,还不如三国时期的华佗,华佗给老百姓看病是不收钱的,实行治病救人……”(20)邸延生:《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353页。民情笃深,溢于言表。

建国后,毛泽东经常说“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的生活尽快好起来”。他甚至要李银桥“说说看,怎样才能使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他感叹于“解放这么多年,吃饭和穿衣问题还解决不好,怎么向人民交代?”当大跃进严重失误和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困难时,毛泽东极感沉痛。他宣布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他六七个月不吃一口肉,青黄不接的季节20多天不吃一粒粮,常常一盘马齿苋充一餐饭,一盘菠菜支撑着工作一天。他觉得每人节约一点,老百姓可能就好过一点。由此,作为共和国的领袖,他也没能幸免浮肿病,脚背和小腿一按一个坑,久久不能平复!他体质下降,思考问题不再走来走去,而是坐着……即使在晚年犯“文化大革命”严重错误时,他“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在防止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危害人民,防止老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原谅毛泽东的失误。

历史翻到1976年7月唐山强烈地震这一页,几近弥留的毛泽东得知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后,他“放声大哭”。华国锋汇报说要去唐山,毛泽东说:你去,抓紧去,去看望灾区的人民。在这里,人民领袖爱戴人民至死不渝的款款深情令人动容。

总与百姓“比高低”

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领袖,时刻关心生活艰苦的广大劳动群众,从不摆领袖甚至领导架子。他在生活各个方面都处处念着老百姓,总拿自己跟老百姓比,从未要求任何特殊待遇,且总爱以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来要求自己的生活。

穿着方面,毛泽东和老百姓一样,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经常是缝缝补补。1948年5月,毛泽东来到了西柏坡,他穿的棉衣依然是在延安时期穿旧了的那套棉衣。警卫们经常提出让他换一身新衣服,他总是说:“我们解放区的人民经受了长期战争的灾难,老百姓一方面过着很艰苦的生活,一方面又要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有的老百姓今年冬天就没有棉衣穿,我们就应该时常想念着他们。”(21)武象廷、韩雪景:《跟随毛泽东纪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页。1949年11月,工作人员提议让管理科给毛泽东买一条新毛裤,毛泽东说:“不用,毛裤穿里边,外边还要套裤子,这又不要什么好看,还是麻烦你想办法给我修补修补吧。现在我们国家很困难,很多群众还吃不上穿不上,他们连我这样的旧毛裤也没有啊!还是请你们给我修补修补,不要花钱买新的了。”(22)何虎生:《毛泽东初进中南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641—642页。毛泽东每每想到还有很多百姓过着困难的生活,都会要求身边人不能给自己做新衣服,新裤子。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曾说:“我这一辈子,绝不买袜带!”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湖南还有不少农民买不起鞋,买不起袜子,一年四季赤脚下田,赤脚进城。我有这么好的袜子穿,就不简单喽!”

饮食方面,毛泽东从不讲究,老百姓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在佳县。有一次,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带了两只羊的肉去看望毛主席”,给毛泽东改善生活。但他说:“不要这样做,老百姓很苦。他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组织好生产。”一次工作人员给毛泽东弄了一点小米做饭。他对大家说:“老乡们吃不上小米,机关部门也吃不上,你为什么给我弄小米来!不要这样做。老乡们生活多苦,他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一定要给我做钱钱饭!”(23)本社编:《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文章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00页。(“钱钱饭”,一种豆糠粗饭)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回忆,毛主席住进北京中南海后,生活异常俭朴,饭菜也十分简单。他曾讲:“我的这个四菜一汤就吃得很好了,中国老百姓什么时候能吃上我这样的四菜一汤,我就高兴了。”(24)王震宇:《在毛泽东身边》,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245页。1961年1月,毛泽东在杭州,特意嘱咐身边工作人员和服务员:在他吃的饭菜里不许放肉、不许放鸡蛋。随行人员说:您这样下去,会把身体弄垮的,全国人民每人省一口也愿意让您吃得好一点……毛泽东坚决不答应,并说:“全国的老百姓都是这样,我一个人吃了不舒服啊!”“有的群众连野菜都吃不上,你让我怎么去吃猪肉?”1961年,毛泽东到湖南视察,吃完饭后,工作人员给他上了水果,他叫拿走,并说:“农民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还给我上水果!”毛泽东将卫士从家乡带来的又黑又硬、掺杂大量粗糙糠皮的窝头掰开,嚼着嚼着,一边流泪,一边分给几个卫士:“吃,你们都吃,都要吃一吃,吃啊,这是农民的口粮,是种粮食人吃的口粮……”(25)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0页。

住所方面,毛泽东要求简单,毫不奢华。1950年,在菊香书屋院子里,有人在毛泽东办公室门前台阶上放了四个大鱼缸。毛主席发现后对安科兴说:“养这么多的鱼叫我一个人看,这得花多少钱?这不是浪费吗?我常给你们讲,咱们打了20多年的仗。现在,国民党给咱们留下这么个烂摊子,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国家要争取财政经济早日恢复壮大,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减少行政开支,不应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你想到没有,国家的困难多着哩,全国上千万的灾民需要救济。”随后毛泽东还发现摆放了许多花盆,更坚定命令安科兴:“去叫叶子龙同志来,把这些花和金鱼给我拿走,我这里不要这些玩艺。”(26)武象廷、韩雪景:《跟随毛泽东纪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261页。1950年2月,毛泽东在哈尔滨。当看到工作人员特意为他准备的高档欧式钢丝弹簧床和新做的绸缎被褥时,毛泽东说:“噢,这么漂亮的床,我没有这个福,享受不了这些东西,让他们拿走,我还是睡硬板床!地方同志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群众很苦,我们不能搞的这么铺张。”于是工作人员将钢丝床垫撤掉,换上了硬木板。毛主席点着一支烟,像是对别人说,又好像是自言白语:“全国人民都睡硬板床,让我一个人睡弹簧床,我能睡着吗?”(27)王玉利:《毛泽东与黑龙江》,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8—72页。“地方同志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群众很苦,今后我们到外地,要自带行李。”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牙粉渐渐为牙膏取代,但毛泽东却还在用牙粉。李银桥对他说:“主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牙粉了,你以后也用牙膏吧?”毛泽东说:“我不反对用牙膏,用高级牙膏。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用,都不用生产还能发展吗?……至于我嘛?今后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用上牙膏了,我就会不再用牙粉了。”

子女教育。毛泽东常对李银桥等身边工作人员说:要教育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不准有任何半点的特殊。他说:“不要以为毛泽东的孩子就特殊,从小开始就不能灌输这种思想。要教育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不能叫孩子打着我的招牌享受特殊待遇。”(28)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6页。李讷上中学后,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下午能回家。一旦有活动,天黑才能离校。李银桥担心孩子走夜路不安全,便瞒着毛泽东派车去接。不料这事被毛泽东发现了,严厉批评李银桥。李银桥争辩说:“天太黑,一个女孩走夜路不安全……”毛泽东严肃地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不许用车接!说过了就要照办,让他们自己骑自行车回来。”(29)中央文献研究室《缅怀毛泽东》编辑组:《缅怀毛泽东》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7页。此后,不管是下雨还是生病,李讷和大家一样走路、挤公交或者骑车回家。1960年冬,李讷因在学校吃不饱。回家就狼吞虎咽。李银桥对毛泽东说:“主席,李讷也太苦了,你看是不是可以……”李银桥想让李讷回家来吃。但毛泽东坚决地说:“不可以!和全国的老百姓比起来,她还算好的。还是恪守本分的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我不能眼看着老百姓家的孩子饿肚子,而让自己的孩子吃得饱;要挨饿大家一起挨,同甘共苦,一起奋斗……”(30)邸延生:《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99—100页。还有一次李银桥悄悄给李讷送了一包饼干。毛泽东知道后极其严肃地说道:“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李银桥小声嘀咕道:“别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毛泽东生气地说:“强词夺理!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31)民族魂编辑部编、刘学琦主编:《毛泽东佳话三百篇》,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256页。

毛泽东既是伟人领袖,更是布衣领袖。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知百姓苦楚,坚持要与百姓同甘共苦,因此也永远受到老百姓的衷心爱戴。

人民至上 舍此无憾

毛泽东不仅把自己终身献给了党和人民,而且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早年就动员自己兄弟姊妹等家人献身革命、解救人民。至1950年,毛泽东最疼爱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毛泽东已为人民革命事业牺牲了六位亲人。晚年的毛泽东曾不无伤感地与美国客人回顾他的悲壮家史说:“我们兄弟三个,两个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妻子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妹妹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弟弟的独生子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大儿子在朝鲜战争中被打死。现在,只剩下我自己和另外一个儿子。”(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32页。其实岂止是这六位亲人,长征出发前夕和长征路上毛泽东留下的亲生骨肉也一直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然而对此,毛泽东并非沉湎于自己家人的不幸,而是感叹:“我的家庭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成千成万的家庭有多少人被杀害!”(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32页。在缅怀亲人时,毛泽东想到的还是人民!还有一次,他劝慰一位因遭车祸儿子遇难的干部并自勉道:“不能老去想自己的事,自己的儿子,应当多想想全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多想想我们所进行的革命事业。”

众所周知,毛泽东从不允许以自己的名字作单位和企业、街道等名称。1955年,他曾在一个会议上回顾说,有人建议要我和他用个人名字在上海命名两条街道。毛主席当时回答说:做一件事总要想到对人民是不是有些好处,改一个街道名字,就要重新油漆门牌,就要用人民的钱,改了以后,人民也不熟悉,还不方便。毛主席严肃地对他说:你也不搞你的×××路,我也不搞我的毛泽东路。(34)《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文章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版,第490页。但毛泽东却很赞赏全国许多城市的街道都以“人民路”命名。更有许许多多的单位、称号以“人民”冠名。如将他亲手建立的新中国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政协叫人民政协;人大叫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会址毛泽东亲自命名为人民大会堂;货币叫人民币;军队叫人民军队,邮政叫人民邮电;党报叫人民日报;还有人民公安、人民警察、人民海军、人民空军、人民公社……还有我国独有的遍布全国城乡的无数人民银行、人民医院、人民剧院、人民电影院、人民公园……所有这些名称,无不体现出“人民”在毛泽东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毛泽东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的鲜明时代色彩和朴素物质体现。现在则日益成为人民大众对毛泽东人民情怀挥之不去的缅怀和历久弥新的记忆。

总之,毛泽东是践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典范。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化身和象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牺牲、与人民群众建血肉联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干人民之所需、谋人民之所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部言论和行动,可以说都能在毛泽东身上找到基因和密码。而这也必将成为全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老百姓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杨得志: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
老百姓赶上了好年头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老百姓的话
把代表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老百姓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