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与经验

2021-01-12高洪贵崔明珠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高洪贵,崔明珠

(1.山东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2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准确把握历史方向与世界格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机制。新时代,为应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保持顺应时代发展的特性。鉴于各阶段目标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建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一些先进的爱国人士积极探索救国图存方案,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先后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强大的影响力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始的,这场革命的胜利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并借此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正如毛泽东所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自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取得了深入人心的效果。革命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探索从事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活动。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主持发起了首个中国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两个研究会与来自湖北、浙江、广东以及海外的多个先进民主组织取得了密切联系,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2]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同当时的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派等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引领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理论与实践的斗争中进一步抢占思想高地、巩固群众基础,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建。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在当时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成为提高无产阶级思想觉悟、革命意识以及鼓励他们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去的思想利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4]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出发点组织领导党的行动,是党的意识形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党的一大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了第一个纲领,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党的二大首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时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只有民主革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使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了解、拥护新的红色政权,在革命战争时期使用了既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规律,又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为人民群众所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标语、口号,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鼓舞工农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实践,形成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2.确立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新中国成立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全面地进行思想和文化工作方面的“破旧立新”,与残存的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同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学习活动。通过出版《毛泽东选集》,翻译马列著作,创办学术刊物,发表相关的研究文章,开展学习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观和马列主义的学术研讨会,全国迅速掀起了群众学习的热潮,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思想发生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引导改造。我们党通过成立马列主义学习委员会、听取研究成果报告、学习时事政策文件、开展理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手段,帮助广大知识分子认真学习新的思想理论,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三是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的当务之急是巩固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一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稳步推进对于鼓舞人民群众干劲、宣传社会主义制度、服务重大任务、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反对错误思想等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

此外,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抵御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和敌对势力的进攻,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与反动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运动。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1951年,党的宣传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党建立必要的制度和系统的宣传网。另一方面,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进行了政治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学会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和改造世界。四是强调在学术、艺术领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需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注重对人民群众思想的教育,提出并实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目标,使意识形态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基本实现了稳固新生政权、保障国家安定的目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双百方针”,指出“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5]我们不应当用压制的办法不让他们表现,而应当让他们表现,同时在他们表现的时候,和他们辩论,进行适当的批评。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进行斗争。但是这种批评不应当是教条主义的,不应当用形而上学方法,应当力求用辩证方法。这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认识,以及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辩证思维。可以说,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首要任务、指导思想、组织保障和工作方针,并要求在解放思想、自由讨论的前提下,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这一时期,党通过对组织、制度的完善,贯彻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力领导,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工作方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

1956年,党的八大对当前主要矛盾作了详尽阐释,并出台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路线,强调工作重心应当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是,八大二次会议后掀起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阻碍了决策的执行,最终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发生。在“文革”爆发的十年间,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以及“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错误思想,这一时期不论是对意识形态任务、地位的认识,还是对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存在着极大的偏差,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史上的惨痛教训。1974年,毛泽东从战略高度出发,跳出按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划分世界的固有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世界”的观点。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不仅为改革开放后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而且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

4.解放思想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历经十年“文革”,我们党内对“真理标准”重新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最终通过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本路线,解除了“四人帮”给人民群众思想上带来的束缚,为开展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做好了思想准备。1992年初,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又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一些模糊问题和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指正,并针对这些现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指出改革开放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重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这一阶段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找准了发展方向。

5.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十八大以前)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到位,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潮也涌入我国,其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为此,我们党审时度势,在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6]。同时,注重培育“四有新人”,在全社会提倡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但是,在社会变革中也出现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脱钩的问题。对此,党充分吸取苏联共产党失败的教训,决定将党的先进性建设置于发展的首要位置,目的是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江泽民以古罗马帝国、秦始皇和“贞观之治”为例,重点阐释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进入新世纪,胡锦涛以反腐倡廉工作为着眼点,要求坚决维护好党的无产阶级属性,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7],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做到始终对人民群众的需求保持关注。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是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强调以自身能力建设为基点进行创新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和价值观混乱的问题,为接下来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6.坚定“四个自信”和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党的十八大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此时期,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对社会主义道路不坚定、政治立场模糊等问题;西方反华敌对势力也借助互联网等媒介大肆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和历史虚无主义,试图借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阶段的意识形态工作从党的初心和使命出发,坚定了“四个自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要始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面对时代发展不断创新话语形态,用人民群众爱听、想听、能听懂的方式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接地气”的中国式大众话语体系。此外,还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方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身影,也听到中国的声音,使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去。

这一阶段也是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已然成为新的变量。西方国家在国际互联网领域向我国发起了强烈的舆论攻势。“我们是否能够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8]新时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和互联网治理需要,我国加快了网络立法的进程,先后出台了一大批网络监管规范条例和法律法规,互联网监管不严的地方被及时填补,为依法治网和网络监管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习近平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9]。

二、百年来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

通过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以党情、国情、世情为出发点,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持续创新、把握历史方位与世界格局、不断创新方法和工作机制,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

1.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保障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民族复兴、党的命运和国家未来。建党伊始,我们党就已经开始注意构建自身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已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话语体系;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形成了一个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框架。既往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就越要加强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领导,这是基于百年来我们党对自身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归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传统和话语体系一脉相承的品质。

2.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

任何意识形态建设都有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在意识形态建设历程中继承与创新决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就会犯保守主义或者冒险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是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发生失误。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0]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原因。新的历史时期,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不仅要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精神,而且还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将人民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持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握历史方位与世界格局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

历史发展方位与世界发展格局对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影响巨大。正确认识时代主题,科学审视党情世情国情,是党的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也是党和国家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以及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毛泽东曾经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1]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12]历史方位不仅决定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主题,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与方式方法。只有认清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正确认识党自诞生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进程,才能真正看到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局部重点走向全面深化、从继承走向创新的全过程。从当前的世界格局看,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持续不断且愈演愈烈,事实上,当今国际政治、外交、文化等领域的争端究其根本还是意识形态之争。因此,只有认清我们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所处的国际环境,才能清楚地理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从强调革命斗争到阐述政治话语、从注重政治宣传到全方位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意识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世界格局瞬息万变,随时面临着大变动、大调整,这意味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制定方针政策;同时也要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4.创新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意识形态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通过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来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标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非常重视运用各种手段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比如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舆论宣传,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而且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对我们今天如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我们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不创新党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方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具有时代新意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新时代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

从我们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总结出发,坚持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权,推动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实现意识形态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

1.坚持把握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权

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突出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我们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其成效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概念逐渐由理想变为现实,意识形态领域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多变的态势。在新时代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不断对我国进行隐蔽的文化输出和渗透。对此,只有把握住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权,才能坚持和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实现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推动大众形成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遍认同。

2.坚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在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曾经实现了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重大成果为党的意识形态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党的意识形态教育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理论创新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的理论成果外,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创新提供了价值指引和精神动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推进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时地进行调整,才能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3.坚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

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想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认同,以正面宣传为主,实现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一是要对意识形态教育进行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理论教育与氛围营造、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与其他意识形态展开斗争,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服力。二是要注意机械刻板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对此,意识形态教育要不断丰富方式方法,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充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4.努力培养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意识形态工作者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培养造就一支既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素养、又能把握生动有趣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法的工作者队伍,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人才。为此,可以依托高校这一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高校党组织等思想教育者和思想教育阵地的意识形态职责,培养更多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人才。同时,在互联网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者还要不断提高新媒体意识并运用现代传媒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演进逻辑,党始终坚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前进。在此过程中,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由革命性话语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话语,进而转向全面深化改革话语。总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保持政治定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