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手术室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价值

2021-01-12马爱美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骨科手术室伤口

马爱美

(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 邹平 256200)

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以高空坠落致伤发生率增高,手术室骨科手术后且骨科受伤部位多样,术后由于切口部位暴露时间长、长期服用抗生素以及机体免疫平衡被破坏等高风险因素,导致有较高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1-2]。因此,本文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4例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实施后预防手术室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对64例接受手术室骨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展开调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纳入标准:(1)均可理解并支持护理内容。(2)均接受手术室骨科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1)入组前发生感染者。(2)精神病史不能配合研究者。对照组(n=32)中采取常规护理,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2-78岁,平均(56.94±4.73)岁。观察组(n=32)采取优质护理,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1-76岁,平均(56.75±4.81)岁。2组资料P>0.05。

2 护理方法:对照组(n=32)应用常规护理对策,如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前标记手术部位、体位指导、切口皮肤消毒、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指导等。观察组(n=32)应用优质护理对策,包括(1)优质感染风险护理。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手术室风险管理内容的培训,为加强手术室环境内的感染控制强度,还应针对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对策。为避免手术室环境因素引起的切口感染,应控制手术室温度,根据身体素质将空调温度调整22℃左右。同时控制手术室温度,调整在50%,将黄线在地面以及区别非限制区,手术开始后加强医务人员管制,限制进出,以此减少人员进出导致空气流动。(2)优质手术室制度管理。将骨科患者手术操作与消毒技术规范的护理措施规范化,参考《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进行针对既往手术环节发生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防范。针对手术室人员强化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等制度的重要性,严格落实无菌消毒、隔离规章制度。抽查每周护士的手卫生,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贯彻风险控制制度,由主管护师负责监督手术室巡视制度,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每月进行经验总结,同时针对手术室成员进行无菌感染知识的考核。(3)优质手术操作护理。术前剔除手术区毛发同时新手术仪器的护理配合。优化外科护理技术,强化皮肤保护膜、洁净袋的使用,使护理人员可及时使用上述物品以此清除切口分泌物以及脓液。此外制定严格的手术操作流程,在手术过程中及时介入护理操作,如关闭体墙后需要及时更换手套,提供抗菌药物行抗感染治疗。(4)秉承优质护理概念以强化风险控制制度。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落实责任制度,加强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落实护理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临床护理路径、奖罚制度以及行为规范等,确保护理模式规范化。(5)优质术前心理护理。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加强对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心理负担的疏通。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压力较大,根据患者术前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指导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准备,减少手术室骨科手术等造成的负面情绪。

3 观察指标:(1)评价及对比2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同时调查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2)调查2组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指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RP、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3)统计2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4]进行评定。(4)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其中护理舒适度20分、护理技能20分、心理舒适度20分、沟通满意度20分、服务态度满意度20分),发放给64例患者,以此对护理人员工作评分进行评价。

5 结果

5.1 2组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5.2 2组患者血液因子CRP、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观察组的血液因子CRP、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液因子CRP、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5.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3。

表3 2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对比分)

5.4 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调查量表中护理技能、护理舒适度、健康宣教、沟通满意度等各项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2组64例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

讨 论

在骨科疾病中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空气与手术器械可为细菌传播提供渠道,加之骨科手术患者免疫机制受损,手术切口可为微生物滋生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诸多因素导致骨科手术后有较高的切口感染风险[3-4]。故而,这就对手术室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工作提出了较高的护理要求[5]。

本次研究分析既往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可发现环境因素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因此在优质护理模式中对环境因素进行了针对性优化。此外有文献指出,部分患者出现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来自于手术相关操作及空气接触[6]。因此,应该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无菌操作的遵从性,优化手术室环境,以此避免出现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将感染风险护理、风险控制制度、手术操作护理、术前心理护理等贯穿于优质护理全程中,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优质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心服务思想,还可通过提高患者对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正确知晓程度,避免感染事件的发生[7-8]。术前护理人员提高自身责任感,通过以耐心、微笑服务、关怀需求等原则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在真正意义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增强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是在强化常规护理的同时充分结合临床需求与患者的健康需求落实全方位护理,在心理护理干预及风险控制制度等落实下可预防伤口感染[9-10]。有研究表明,在心理护理干预及风险控制制度等措施上还可强化饮食干预,利用维生素C等提高预防感染效果[11]。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优质护理可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引发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对缩短康复进程具有重大促进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液因子CRP、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降低,证实应用优质护理可降低血液感染风险,有利于增强护理安全性。此外因为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模式下生活质量明显升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升高,证实了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Qing-Xiang H U, Wen-Xiao Q I[12]等人在研究中表明,患者创伤后伤口和手术部位感染与季节有着明显关联,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应纳入对季节性的考虑,在高发季节落实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对预防手术室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术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骨科手术室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