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性手术对腹部创伤临床急救成功率的影响

2021-01-12马广念郑俊雄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控制性确定性外科手术

宋 辉 马广念 郑俊雄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 广东 深圳 518000)

腹部创伤是临床上一种具有较大的抢救难度及较高的病死比的外科疾病[1],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腹部创伤发生率正逐年攀升,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临床手术方式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al surgery,DSC)是近几年来外科领域用以控制急性腹部损伤,处理好原发性损伤,以促进患者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平衡,然后再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确定性手术的处理方法[2-3]。近年来,大量国内外学者均高度关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创伤中救治中理论以及时间等方面的应用,以提高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痛苦[4]。本研究主要探索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接收的86例腹部创伤患者,按相同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1-67岁(35.50±7.4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9-69岁(37.51±8.23)岁;2组患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害40例,坠落伤害24例,尖锐物刺伤16例,其他伤害6例。

2 手术方法:对照组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接受常规性的确定性外科手术,进行机体修复和功能重建,并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术后苏醒。观察组手术方法。损伤控制性手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包括3个方面。(1)控制出血:查找患者出血点,采用手术巾进行腹部填塞,进行血管侧壁修补,结扎等手段进行压迫止血。(2)控制污染:清除患者腹腔内肠内容物等污染物并清洗腹腔,采用荷包修补方式对肠管破裂部分修补,进行胃肠造瘘术;(3)避免进一步损伤和快速关腹:用巾钳、单层皮肤缝合、人工材料包裹技术,突出强调有效、快速和简单。第2阶段:ICU复苏,将患者收治于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补充新鲜血浆或血液恢复患者的血容量,纠正低血容量引起的休克,注射凝血因子等药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稳定血液动力学,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同时注意复温。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并给予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第3阶段:在进行24-96小时的ICU复苏后进行确定性手术,首先清除患者腹腔内的手术巾等填塞物,并对腹腔再次进行充分检查,重新评估腹部损伤程度,对腹腔损伤部位冲洗并安置引流管,恢复胃肠道连续性,促使胃肠道的营养通路再次建立。在确保患者机体机能相对稳定情况下,根据患者的腹部损伤情况及时采取恢复损伤内部脏器的确定性手术。

3 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2)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愈率为81.39%(35/43),显著高于常规外科手术治愈率60.46%(26/43),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患者术后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讨 论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当人体腹部受到严重创伤时,机体便会产生功能性紊乱,进而导致生理功能失衡[5]。部分研究表明当患者处于机体内环境不稳定状态时,第一时间实施确定性手术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6-7]。有学者[8]证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腹部创伤产生较高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是仅仅由于手术不成功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手术中造成的2次损伤及术后出现的代谢性酸中毒、体温低以及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损害控制性手术一词源于19 世纪末海军术语[9],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简化性外科手术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是一种建立于分阶段治疗的观念基础之上的手术措施,首先借助简化式手术,并在重症监护中复苏,全面而有效地促进人体内环境紊乱达到平衡,防止受到创伤的患者进一步发生生理机能的2次性损伤,为后续确定性手术创造合适的条件[10]。手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1阶段,采用各种手术手段对腹部损伤严重患者第一时间进行止血,清除患者腹腔内的污染物;第2阶段,采用必要措施维持患者基本生命状态,调整和恢复各种机体功能性障碍,让患者复苏,为患者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做准备;第3阶段,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采取适当的确定性手术[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愈率为81.39%(35/43)显著高于常规外科手术治愈率60.46%(26/43),差异显著(P<0.05),表明常规手术治疗中治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患者处于机体功能紊乱的状态进行手术,容易造成2次损伤,大大降低了手术成功率。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及裂开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急性腹部创伤, 患者经重症监护复苏后,机体代谢、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器官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急性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损伤控制性手术显著提高了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减少医患不良关系的发生,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控制性确定性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论法律的确定性、妥当性与交谈合理性*——评《法律解释学》“法律确定性问题”部分
云南大临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大邦五隧道顺利贯通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Ages in Trouble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