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胸腹外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12李锋华谢丹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胸腹外伤控制策略

李锋华 周 南 谢丹华

(1 东莞市黄江医院急诊科 , 广东 东莞 523750 ;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超声科)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复杂性手术治疗会增加严重外伤患者病情,加重外伤给机体造成的损伤,影响预后效果[1]。现阶段创伤外科救治中广泛应用损伤控制技术[2]。为探究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胸腹外伤患者,对其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下的一体化急救模式,现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以腹痛、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大量失血、代谢性酸中毒及低温等症状,受伤后60小时内接受急救。2017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共救治39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实施常规急救模式,共救治39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7.78±6.34)岁,其中爆炸伤10例,重物砸伤12例,坠落伤7例。车祸伤1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8.49±6.52)岁,爆炸伤11例,重物砸伤12例,坠落伤8例,车祸伤8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入院后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致伤原因进行辅助检查,做好诊断工作,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维持气道通畅,及时构建静脉通道并予以血容量补充。通知手术室人员与外科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给予抗休克治疗过程中同时开展第1次确定性手术治疗,以对损伤的解剖结构进行修复。术后立即把患者转入ICU治疗,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纠正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并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下的一体化急救模式,成立急救小组,由外科医师、ICU监护师、手术医师、120急救人员、辅助检查科室人员等组成,所有人员听从组长调配,基于损伤控制策略实施快速救治。具体流程如下:(1)处理致命损伤,对感染、出血症状进行控制。(2)ICU监护复苏治疗,给予患者输血、输液,改善低血容量性休克症状,纠正酸中毒,调节凝血功能,控制感染,给予营养支持等。(3)直至患者乳酸菌清除、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后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

3 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恢复情况,包括乳酸菌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观察记录2组患者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前检查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

5 结果

5.1 2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5.2 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前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5.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8%和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4%和20.5%,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对比(n,%)

讨 论

严重性胸腹外伤患者受伤后1小时为黄金时期,如何在此时期实施高效、快捷急救,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问题[3]。随着该问题的日益严峻,临床研发了全新的主要应用于创伤性危重患者的一种技术即损伤控制技术,其坚持的原则为“先救命,后治伤”,主要内容为控制患者伤口流血,对致命性损伤进行处理,优化手术流程,给予液体复苏,使机体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直至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给予确定性手术治疗。严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经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前检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余奎[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创伤后早期应用损伤控制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出血,还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同时还降低了器官缺血缺氧性损伤,有利于维持内环境平衡[5-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与姜大同, 项和平[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此急救模式下治疗严重胸腹外伤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紊乱,有利于确定性手术的开展。严重性胸腹外伤患者机体自行释放炎性因子,导致机体出现炎性反应,进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综合征[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及赵资坚, 蔡史健, 张荣臻,等[9]、高建凯, 廖煜, 徐林刚,等[10]、孙凌江, 王振杰[11]、刘筱, 张铮铮, 朱锋辉,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严重性胸腹外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可减少入院至手术时间、术中检查时间,还可纠正患者机体内环境紊乱,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受到本次研究选择样本数量及来源的影响,研究中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胸腹外伤控制策略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风电平滑控制策略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分析与控制策略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人工胸腹水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胸腹水sHLA-G、MMP-3、LDH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