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2021-01-12曹旭阳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尺骨偏角桡骨

曹旭阳

(阜新市中心医院骨外二病房,辽宁 阜新 123000)

骨质疏松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多见中老年人,且该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骨质疏松会导致骨脆性增加,这也使得各类骨折患病率明显上升[1-2]。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多见不稳定型骨折,不仅累及关节面,而且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简单且效果良好,但对于粉碎性骨折而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极易诱发畸形愈合[3-4]。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为分析以上2种治疗方法用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此次研究将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为对象,分为2组,分别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以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进行治疗,并做对比,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为此次研究选择对象的目标人群,依据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其中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先入院40例作为对照组,将后入院4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2)无治疗禁忌。(3)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患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2)病理性骨折。(3)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4-76岁,平均为(66.9±4.6)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3-75岁,平均为(66.8±4.7)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有可行性。

2 方法: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无需麻醉,患者采取坐位,将患肢外展,前臂向前,手背向上。一名医者握住肘部,另一名握住腕部进行对抗牵引,时间为5分钟。牵开骨折断端后依据骨折类型的不同进行端、提、按、压等方式进行手法复位。确定无误后上石膏进行外固定。复位后拍片观察复位情况。注意观察手指血运,若见异常应及时处理。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并依据情况在4-6周后将石膏拆除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实施臂丛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依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合理选择掌侧或背侧作为手术入路,掌侧采取Henry切口,将桡动脉以及周围软组织牵向桡侧,,将腕屈肌、拇长伸肌、正中神经牵向尺侧。暴露旋前方肌,将桡侧部分肌纤维切断。暴露骨折断端、关节面。对骨折进行复位。并恢复关节面平整,依据情况选择是否为患者进行植骨。确定无误后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确定满意则可对伤口进行冲洗,逐层关闭手术切口。采用背侧入路应向桡侧牵拉拇长展肌,暴露骨折断端并进行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并使用钢板进行固定。术后第2天则可逐渐开展关节功能恢复训练。

3 观察指标:(1)疗效评价标准[5]。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未受限,无疼痛,握力同健侧,背伸、掌屈减少<15°为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握力正常,有轻微疼痛,无法进行剧烈活动,背伸、掌屈减少<30°为良。疼痛明显,日常生活轻微受限,握力有一定降低,背伸、掌屈减少<50°为可。未达到如上标准为差,以优+良计算优良率。(2)掌倾角。(3)尺偏角。(4)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间距。(5)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5 结果

5.1 2组治疗效果的比较:疗效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n,%)

5.2 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间距对比:比较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间距,均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间距比较

5.3 2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对比并发症发生概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n,%)

讨 论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高发的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机体骨量明显减少、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外界稍有碰撞即可能对其产生影响,诱发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部位较多,如髋部、桡骨远端、胫骨平台等等,其中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类型[6]。曾有调查发现该骨折在前壁骨折中所占比例约为75%,全身骨折发生比例也高达17%。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多为压缩性骨折,粉碎程度较高,多累及关节面,骨折一侧稳定型较差[7-9]。该骨折类型的生物力学特征较为特殊,以往临床多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该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费用较低且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应用较多。但该种疗法属于闭合复位,因此往往无法有效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结构,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骨折再次移位、尺偏角、掌倾角恢复不佳等情况,导致畸形愈合的发生[10-12]。另外该种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制动,这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腕关节僵硬、骨密度明显降低,导致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使得桡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在该骨折类型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种疗法可促使螺钉与钢板形成一体,成角稳定,保证了骨折的固定效果,有利于避免骨折再次移位的发生。同时该疗法可促使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更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13-14]。朴长元[15]的研究中对比了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对照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其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腕关节治疗优良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掌倾角、尺偏角也显示观察组更佳。其研究认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此次研究也得出与其相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77.5%,差异明显。比较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间距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则未见明显差异。可证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相比,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所得疗效更为理想,术后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远端间距恢复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尺骨偏角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尺骨横形短缩截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尺骨近端生理弧度在上尺桡关节稳定中的临床意义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