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2021-01-12段频磊贡保海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远端

段频磊 贡保海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北京 100192)

桡骨远端骨折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属于该类骨折的高发人群[1-2]。手术和保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对该类骨折进行治疗的2种主要方式,但目前对于上述2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的优劣在临床医学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且随着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更新,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物及相关操作技术均有显著性的发展和改变,使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3-5]。本文对比研究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左侧桡骨骨折13例,右侧桡骨骨折23例;年龄62-87岁,平均(69.3±5.6)岁;骨折发生时间1-14小时,平均(5.3±0.8)小时;摔伤18例,车祸伤13例,击打伤4例,其他原因致伤1例;AO国际分型C1型骨折15例,C2型骨折9例,B2型骨折7例,B3型骨折5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左侧桡骨骨折15例,右侧桡骨骨折21例;年龄61-85岁,平均(69.2±5.4)岁;骨折发生时间1-17小时,平均(5.5±0.6)小时;摔伤16例,车祸伤13例,击打伤6例,其他原因致伤1例;AO国际分型C1型骨折16例,C2型骨折11例,B2型骨折7例,B3型骨折2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在治疗前首先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通过X线片检查,对局部的骨折情况和受伤因素进行全面的显示,并以此作为依据对骨折部位实施手法复位处理,在复位操作结束后,采用小夹板技术实施外固定,手法复位要在透视条件下进行。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操作开始前首先帮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并实施臂丛麻醉,在气囊止血带的辅助下实施全面止血操作,以患者骨折部位发生移位的具体程度作为依据,选择手术操作入路的位置,通常情况下选择患者的掌侧作为入路,在桡侧腕屈肌桡侧面的位置作一个纵形的手术操作切口,对动脉和桡侧腕屈肌腱实施钝性分离,分离到骨折位置后实施解剖复位处理,对桡骨进行牵引,使其长度能够尽可能的恢复正常水平,在关节外部位置实施进一步的复位操作,使尺偏角和掌倾角能够得以恢复,并实施固定处理,以T形解剖钢板作为固定工具。背侧入路方法:在患者的手背侧作1个直切口,从第3或第4骨筋膜的位置切至骨折发生的部位,同时需要将关节囊切开,对腕关节实施牵开,对干骭端骨折进行整体修复,并对桡偏移位畸形和背侧畸形现象实施纠正,使关节面骨块能够得到妥善的复位,采用克氏针实施固定处理,对支撑钢板或解剖型钢板进行重建,各项操作均在C形臂X线机的辅助状态下开展,在手术操作后采用石膏进行固定。

3 观察指标:(1)骨折治疗总有效率;(2)并发症情况;(3)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水平;(4)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5)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

4 评价标准:(1)治疗效果。采用O'Brien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临床治愈:分数达到90分以上,骨折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或达到骨折前水平;有效:分数达到70分以上但不足90分,骨折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分数达到70分以下,骨折症状没有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没有任何改善,或出现并发症[6]。(2)满意度。采用100分为满分为不记名打分问卷形式,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如果分数≥80分为满意,如果分数<80分但≥60分为基本满意,如果分数<60分为不满意[7]。(3)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重,最高分为10分[8]。(4)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理想,最高分为100分[9]。

6 结果

6.1 2组骨折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以观察组数据更为理想,具体见表1。

表1 2组总有效率比较(n,%)

6.2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仅有1例,对照组6例,并发症比例分别为2.8%和16.7%,有统计学意义(P<0.05)。

6.3 2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对比:对照组在保守治疗后O'Brien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9.53±3.65)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为(81.65±5.72)分,高于治疗前的(56.82±5.97)分和(58.62±4.19)分,疼痛程度VAS评分为(4.29±0.61)分,低于治疗前的(7.86±0.93)分;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后O'Brien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8.72±5.40)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为(90.67±5.81)分,高于治疗前的(55.21±4.73)分和(55.26±6.75)分,疼痛程度VAS评分为(2.03±0.65)分,低于治疗前的(7.64±0.73)分。2组上述3项数据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6.4 2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对比: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8.73±3.41)天和(116.52±13.76)天,观察组分别为(11.37±4.51)天和(81.62±3.7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

6.5 2组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中患者对治疗方案10例满意,19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0.6%;观察组23例满意,11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桡骨远端骨折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科疾病,老年人群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骨质疏松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骨折病变的发生,而导致青少年出现该类骨折的主要原因则通常是高处坠落与交通意外[10]。桡骨状态的优劣,会对人体的腕部关节生理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发病后通常情况下会产生腕关节疼痛、握物困难等症状表现,使其日常生活受到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11]。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2种,即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无论何种治疗方式,均以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恢复腕部关节功能为基本原则[12]。

保守治疗的操作方法相对较为简易,患者及其家庭在治疗期间所承受的经济压力水平较小,但是在治疗期间接受持续性外固定处理的时间相对较长,会使腕部关节生理功能的恢复速度减慢,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3]。而在肿胀消退之后,患肢外固的稳定性程度也会明显减弱,从而导致复位失效和骨折移位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此外,在实施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对移动骨块进行固定的难度相对较大,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的理想[14]。随着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更新,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物及相关操作技术均有显著性的发展和改变,使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通过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可以更加直接对骨折的移位部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复位治疗的有效性相对较为理想,且所产生的固定效果更为显著,可以为腕部关节生理功能训练计划的早期开展提供方便条件,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速度相对较快[15]。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进一步说明,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大幅度改善腕关节功能,迅速减轻疼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使恢复时间缩短,从根本上使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