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份珍藏七十年的情愫

2021-01-11龚德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愫大队老太太

龚德明

芬芳四月,樱花烂漫。

周日,我同妻子来到家门前樱花公园游览赏花,在一临江观景亭内,遇见一位头发银白,穿着端庄,戴着花镜的老太太。交谈中,老太太告诉我们,她是由曾孙子和曾孙女陪同来赏花的,她今年八十九岁高龄了。当她得知我老家是赣县白鹭乡林头村时,非常开心地问道“: 你们是否认识林头村的龚定忠?”“认识呀!就是我父亲!”我告诉老太太。这时,老太太扶正眼镜,仔细端详了我一会儿,笑眯眯地说:“还真像龚定忠。”“您老认得我父亲?”“认得。龚定忠是个有才、为人处事也好的人。”第一次在城里听到一位素昧平生的老太太如此夸奖我的父亲,我和妻子都很惊喜。老太太还饶有兴致地询问了我父亲和我兄弟姐妹的情况。在我给她介绍时,老人不时地微笑点头。

老太太说:“不知不觉就过了七十年,我们都是做太婆、太外婆,太公、太外公的人了。”看得出,老太太虽年事已高,但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健谈。她不快不慢很随意地讲起曾经的往事:上世纪50 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政府部门尤其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各类人才。1951年,我刚十九岁,从城里来到了白鹭公社做会计。每到年底,工作量大,加上我业务不是很熟练,总是忙不过来。领导便会抽调几个大队的会计到公社来帮忙半个来月,林头大队的会计龚定忠每次必定被抽上。这些会计当中,他的珠算又快又准,他左手手指拨弄算盘珠子,右手握笔翻账本并记录算出的结果,做事有条有理,极少出错。龚定忠写得一手好字,一年一度去赣州城参加县里举办的会计学习班,他写的学习报告流畅、整洁,也写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能得到讲课老师的表扬。他这个人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也大方得体,哪位有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都会帮人解决。当时,龚定忠也才二十岁,尚未结婚,又有才,公社和其他很多单位都需要他这样的人。我那时也很希望他能走出这个林头村,到政府机关或其他部门来担任会计或文书工作,这些他都能做得很好。我个人曾与他说过此事,也向公社领导推荐过他,领导找过他谈话,还专程去过林头村他家里做工作。那时,我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说实在的,我很想嫁给龚定忠,只要他出来工作,我就同他结婚。但龚定忠说,家中父母亲不在了,长兄患有癫痫病,需要他照顾。他也感谢我和公社领导对他的关心。就这样,龚定忠还在林头大队做会计。我后来因工作调动辗转好几个地方,回城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直到退休一直都未曾见过龚定忠。没想到斗转星移,八十九岁了,又见到了龚定忠的后辈,还真是巧呀!说完这些,老太太满脸笑容。

听了老人家的讲述,让我想起数年前去世的父亲。父亲小时候上过村里的私塾,毕业于本乡圩镇的国立小学,是当时村里名副其实的文化人。父亲年轻时的情况我不清楚,但自我记事起,父亲就喜爱读书。因为家里书比较多,父亲在房间的书桌上,自己用木板制作了一个四层的书架,上面几乎摆满了父亲喜爱的书,除了四大名著,还有《唐诗三百首》《史记》《儒林外史》《三侠五义》《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学种养》等,在当时农村,极少有那么多书的家庭,我们家不富裕,父亲却舍得买书。新书太贵,就在旧书摊买些他认为物有所值的书。哪怕农活再忙,他总要挤出点时间来读书。干活回来,做完该做的家务,坐在门前,倒上一碗茶,双手捧着书本,边喝茶边看书。常常因手指干燥,不得不沾点茶水方能翻动书页。有时看得起劲,晚上在煤油灯前还要看上许久,让我母亲常常为之又生气又好笑,“你看你比人家中学生读书还认真,还想考大学呀!煤油被你一人用完了。”父亲往往一本书看上多遍。实在没书看了,把他上学时读过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三字经》都拿来看,对我们上学的语文课本也看得津津有味。我们兄弟几个问过父亲:“爸,您怎么那么喜欢看书?”他说:“书都是作家、高人写出来的,看书就是向人家学习呀!”读到他喜欢的段落语句还抄录在他平时撰联作诗的一本自己装订的本子上。

或许是年少上学时练得了基本功,父亲打得一手好算盘,先后任过大队和大队陶器厂会计。正如老太太所说,每当计算账目时,右手握笔翻账本,左手手指拨拉着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加减乘除,再长再复杂的账目都被父亲三下五除二算得又快又准。但父亲以“文化人”的身份干得最多的还是帮人家坐礼房,撰写对联。村里甚至邻村亲戚朋友家有红白喜事,也喜欢请我父亲帮其在礼簿上登礼。为此,父亲总会日思夜想,提早为对方拟好适宜的对联,有的还要将主人名字恰到好处地嵌入联中。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欧体毛笔字。书桌上由父亲自己用竹筒加工制作的笔筒里竖插着数支大小不一的毛笔,还有大小两个砚,一个石雕的较小,是集市上买来的。另一个大的,外方内圆,棕色厚实,是父亲在大队陶瓷厂做会计时,自己用陶泥先做好初坯,后经过晾干,过釉,放入烧陶器的大窑里烧制成的。每当写对联时,父亲先裁好红纸,在砚里磨好墨汁,手握毛笔,凝神静思一会儿,之后饱蘸墨汁,全神贯注,边写边左手向前移动红纸,中途再蘸一两次墨汁,继续书写便完成一联。老家大门上方由父親书写的欧体正楷字“忠厚传家”,字字严谨,骨力遒劲,给人一种心正笔正之境界,一直是我练习书法时临摹的样板,但我却总也写不出父亲那种韵味。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做好会计工作的同时,还在未专门拜师的情况下,学会了泥工技术,砌墙粉壁,起灶修坟,样样干得堪称一流,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师傅。

年轻时的父亲,必定喜爱读书,勤奋好学,做事认真,敢于担当。不然,一个山村小伙,怎能让一位从城里来的有文化的姑娘暗生情愫?且这份情愫,一直珍藏达七十年。

猜你喜欢

情愫大队老太太
写意情愫缱绻心头炽
老太太养老院
驱猴大队
我的硬笔书法”情愫“
大队委竞选记
101岁老太太就喜欢吃大鱼大肉
为独生女带二胎 老太太抑郁了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首战告捷的空军第28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