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使用探究

2021-01-11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学城中学510730黎洁蕴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20年22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数学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学城中学(510730) 黎洁蕴

1 思维导图的应用在章节复习课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能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帮助学生更好记忆.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 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大脑不断的思考才能实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促进思维发散的工具,能够指引、激发、组织思考,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能力. 尤其应用到数学复习中,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联想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1].

从教师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为只有学生提前预习,才能够完成相应的导图设计,同时导图的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例如,在导图中插入插画,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等等,这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现代数学课堂所提倡的.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更加明确. 而通过既定的思维导图又为学生的课后复习提供了参考,学生可以根据相关导图去内化知识体系,去查缺补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补救短板.

2 复习课使用思维导图的流程推荐

2.1 课前预习: 思维导图的构建

由于画思维导图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课堂上完成,可能会使课堂容量减少,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 作为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都会有着自己的个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同,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储备情况,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2 课内复习: 教师的引导和集体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用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本章重要知识点,疏导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上》第十一章“三角形”为例,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如何证明这个结论?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怎样的关系? 这些结论能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吗?

④n边形的n个内角有怎样的关系? 如何推出这个结论?

⑤n边形的外角和与n有关吗? 为什么?

2.3 课内修改: 小组内讨论、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推选代表展示

教学活动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可以让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讨论,进行信息沟通,培养小组成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增强思维的层次性和联想性,同时提升了团队的创新思维.

2.4 课堂展示: 小组代表将知识导图展示并讲解

小组优秀代表展示,让学生互通有无,并在阐述自己的作品时对知识的理解有了整理提升. 这样的活动,能锻炼学生快速收集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提升学生迅速剖析问题,提升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

我们制定了一份学生思维导图评价量表,给与学生一些指导方向,和方便评选开展.

表1 思维导图评价量化表

2.5 综合例题: 教师点评小组代表的思维导图和解题应用提升

通过教师点评,给学生们有正面指引,并在点评中,提醒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增加一些解题的方法技巧等. 教师用开放性的综合例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 数学课堂的灵活是数学的思维性,思维导图的引入与课堂固有的灵活并不矛盾,甚至给它赋予更多色彩.

2.6 课堂小测: 通过课堂小测反馈本课学生的掌握情况

2.7 课后复习: 思维导图的整理与补充

课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完善某些分支,在各内容间的层次级别上做出合适的线条和图片并涂色. 让知识内容和方法思想在学生头脑内逐渐清晰,能够举一纲而万目张.

3 对于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思考

3.1 思维导图在章节复习中的优势

①零碎的知识简单化

利用思维导图,将原本繁杂而混乱的数学知识用清晰的脉络呈现出来,让知识点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优化了学生的记忆.

②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握和构建思维知识框架,通过小组合作,融入了其他同学的思维来建构思维导图,从而取长补短,这既让学生有了个性化的发展,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让传统的课堂变得更加趣味化.

③繁重的课业轻松化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视野”的运用,不仅仅“师生关系”的调节剂,更是学生学习、教师进步的奠基石。用儿童视野看世界,能够收获不同的感受、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每个孩子的想法不同,更需要教师耐心倾听,会对自己的教学,乃至日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思维导图能巧妙地将知识内容搭建成一个知识网络,把新、旧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地延伸出来. 从视觉上,减轻学习压力,保存学习成果,让“多次复习”轻松实现.

3.2 以思维导图为活动中心,让教学活动多元化,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的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后自我评价,小组讨论后组内评价,班级汇报组间评价. 还有学生不同时期所做的思维导图的评价,制作方式丰富的的评价. 这些评价也是一种学习. 会使学生不断理清知识脉络,不断熟练制作过程,不断接受新的理念,形成合作交流和质疑批评的精神. 思维导图的应用使混乱的知识清晰化,离散的概念网络化,僵硬的思维灵活化,使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断提高. 思维导图不仅能让思维可视化,还能呈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学生掌握程度,让学生自己清楚哪些方面是仍需要改进的. 学生积极参加小组构建,不断收集新知识和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改进自己的知识架构. 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成为学习资源的帮助者和贡献者,在活动过程中,能消除学习焦虑情绪,增加自信心.

3.3 思维导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结构有不同影响

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而言,短时间内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提高的幅度不大,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差,制作的思维导图也是流于形式,照葫芦画瓢,自己不能构建知识体系,缺少发散思维,制作思维导图时,思维受限. 他们的认知结构也是不完整的.

下图1、图2 为部分学困生所画思维导图.

图1

图2

对于中等基础生而言,思维导图能允许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彩色、多变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老师再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会更加热衷,并且在制造思维导图过程中逐步完善认识结构体系. 这部分学生的效果最为显著.

图3

图4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一般会课后自我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思维导图对他们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下图5、图6 为部分优生所画思维导图.

图5

图6

4 思维导图在在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使用建议

4.1 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完善思维导图

由于学生在刚刚接触思维导图时,对思维导图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加之很多数学知识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上展示的学生自主设计的导图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错误. 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漏洞,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重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扩充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中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满,而不可将所有思维导图中的细节一起罗列出来,因为这种罗列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内容的补充.

4.2 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学生仍需要适度解题训练

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工作,可以讲繁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更能体现出复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吸收知识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以画思维导图完全代替解题训练.“思维导图”是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工具,能够延伸学生的思维触角,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解题中,但思维导图不能代替学生的集体训练,它是一个工具而已. 学生仍然需要适度的解题训练,达到知识加强、巩固、提升.

经实践,思维导图的绘制确实是一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是具有实效性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