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11陈秀编潘文霞谭文仪李健文李杏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患肢四肢例数

陈秀编 潘文霞 谭文仪 李健文 李杏芳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 , 广东 佛山 528500 )

四肢创伤骨折是骨科临床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四肢骨折多由高空跌落、车祸、摔伤、暴力击打等因素造成,且患者骨折后出现严重疼痛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石膏外固定、手术内固定等方式属于四肢骨折的早期治疗,且2种方式比较常见[1]。四肢骨折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正常行动,在围术期间,患者由于骨折疼痛影响,常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和恢复时长[2]。因此,对于四肢创伤骨折进行手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四肢创伤骨折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病症,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取得患者同意并在相关文件签字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3-72岁,平均(45.6±7.86)岁,其中,因高空跌落、车祸、暴力击打患者分别为16例、20例、14例,骨折部位为上肢、下肢的患者分别为17例、33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4-71岁,平均(46.2±7.54)岁,其中,因高空跌落、车祸、暴力击打患者分别为18例、21例、11例,骨折部位为上肢、下肢的患者分别为21例、2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1)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前,对其进行手术流程告知、手术治疗方式、治疗目的;手术后,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定期为病房消毒,保持病房通风[3]。(2)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协助患者利用便盆进行大小便,并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防止术后尿潴留出现;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并做好术前疼痛、心理等评估工作。②术中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按照标准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及时对手术器具进行清洁、消毒。③术后护理:对患者四肢关节进行按摩,每次以10分钟为佳,每天进行3次,防止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④疼痛护理:患者麻醉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应将手术结果告知患者,并在术后1小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耐心为患者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及疼痛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在护理期间,要及时关注患者的疼痛表现,并及时进行相关记录,根据患者疼痛状态给予相应缓解疼痛引导;向患者及其家人普及缓解疼痛的方式[4]。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患者表现出不良情绪,比如焦虑、暴躁等,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安慰、劝导,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日常护理中要多鼓励患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⑥患肢护理:帮助患者抬高患者,促进其血液循环,并及早告诉患者及其家人适量锻炼患肢的重要性;注重观察患肢皮肤,若出现肿胀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5]。⑦健康知识宣教:从患者入院时起就开始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方式、手术内容、护理方式,以及骨折恢复期的注意事项等。

3 观察指标:(1)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使用VAS疼痛评分量表,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大。(2)使用科室自己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50例患者均展开调查,该问卷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护理满意度的运算公式为(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观察患者关节僵硬、骨肉粘连、创伤性关节炎情况,判断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分阶段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观察组进行手术之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5.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5.3 2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四肢创伤骨折是患者遭受外界暴力、车祸、高空坠物等事故后,对骨的完整性、连续性造成破坏,从而破坏骨结构的完整性。四肢创伤骨折发生后,患者行动受限,并且骨折部位异常疼痛,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临床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多使用手术,但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感依旧存在,并且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关节炎、骨不连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术后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手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之外,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其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对患者情绪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提升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综合护理干预依据患者具体疼痛状况和相应缓解疼痛的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对患者在手术前进行护理、手术过程中进行护理、手术之后进行护理,还有疼痛护理、患肢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确保患者每个阶段都能得到良好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使患者身心均达到良好状态,提升患者患肢愈合时间,在以患者为根本的基础上,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本研究主要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术后疼痛症状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术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患肢四肢例数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