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2021-01-10李建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实践育人

李建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成为了构建“四位一体”全链条教学的大趋势。目前,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实践育人;联动机制;协同体系

1.协同实践育人价值内涵

1.1价值需求进一步实现

大学生是协同实践育人的主体,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自身的价值需求,提升自己的家国意识,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此外,要在学习中建立人民意识以及使命意识,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使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而学校作为实践教育育人的客体,承担着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双边活动。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打造先进的协同实践教育平台,增强学校与当地的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力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1]。

1.2育人规律进一步深化

协同育人能够实现育人规律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教育理念认为,价值的产生是由人的实践成果而产生的。而作为实践的主体,学生是产生主体价值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此外在高校开展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课堂,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价值观,以及树立自己的正确思想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此外,协同育人也更符合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规律。

1.3合作共赢模式进一步延伸

实现协同实践育人,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的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协同实践育人能够积极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企业获取自己更需要的技术。校企之间进行联姻,不仅有助于学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也可以让企业积极地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深化合作。校内协同育人,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从长远看协同育人的模式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2]。

2.高职院校中协同实践育人现实困境

2.1缺乏协同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

由于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动不足,在开展协同教育实践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没有相关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开展协同实践育人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难题。在未来,需要政府牵头制定必要的法律规范,积极引导本地院校和企业进行协同育人。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壁垒,真正的实现学生走向社会的通道。

2.2缺乏协同育人保障机制

如今,各个学校积极地在进一步落实协同育人模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和政府及企业之间的主体联动开展仍然存在提升空间。此外,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认为高校应当主要承担学生的育人责任。所以,从当前的校企协同育人工作上来看,很多企业在接收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没有完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并且学校开展协同育人教学通常是临时性的,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受到的锻炼并不十分丰富。目前,也极少有学校将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真正的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影响了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开展。

2.3协同能力有待加强

在学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与本地的政府以及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更新。传统观念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需求导向不明确的问题。所以,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所受到的锻炼机会比较少。学校所提供的资源价值以及所提供的岗位和学生所学的专业不能完全匹配,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学校在开展协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着难以落地的情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差距,而学生作为所受教育的主体,必须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真正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学校的协同育人能力,体现着学校的教育能力。此外,该模式的落地,也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3]。

3.优化高职院校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策略

3.1制定和完善协同实践育人支持与引导政策

当地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实践育人的政策制定,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作为切入点,有效地引导学校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教育模式。同时,在开展协同育人的实践活动中,应积极地将课程思政建设渗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做好校企和校内协同教育的时候,应当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包括在校内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在当地发展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等相关条款等等。为了能够保障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的真正落地,政府要积极牵头做好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沟通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校企合作构建长效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全方位落实好协同实践育人的教育模式。

3.2健全协同实践育人校内、校外联动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地建立协同育人平台,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做好资源的调配工作。第一,必须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完善的合作体制。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职责,做好顶层设计。其次,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各部门应当按照自身的职责,做好协作沟通。定期开展相关专题会议,积极交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心得,以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学校各部门应当积极地与各育人主体,做好沟通和对接工作。并就学校当前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的开展所存在的资源问题,人才问题以及教学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实现各方联动,有效地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建立职责明确,全程参与的深度合作机制。

3.3营造协同实践育人氛围

营造良好的协同实践育人氛围,是落实好该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应当在学校内部采用多措并举,重点培育良好的教育氛围。尤其是应当联合教育主体,共同做好氛圍营造工作。可以积极地构建网络协同教育平台,利用当前的新媒体广泛开展合作机制。例如可以利用抖音,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等多媒体渠道,进一步提高协同育人实践的水平,拓宽协同育人的渠道。此外,要积极的组织具有特色化和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一步从实践行动中营造良好的协同育人氛围。

3.4加强协同实践育人引导激励

学校应当进一步关注协同实践育人过程中的激励机制构建。形成以有形奖励和无形奖励相结合的鼓励方式。包括物质奖励,资金奖励,荣誉表彰,职务晋升,福利保障等等。通过多方面的激励方式,积极构建育人主体的均衡发展模式,进一步打造成多样化,深层次的协同育人平台。此外,也要在校内构建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对于教师而言,要将实际的工作业绩纳入到协同实践育人的考评指标。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成果进行考量。

4.结束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保障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落地,并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素养的提升。学校应当积极到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地企业的发展需要。搭建好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学生真正地提供良好的资源。向企业输送可塑性的人才,通过三方协作切实保障协同实践育人模式发挥出真正的效用,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

5.参考文献

[1]邹艳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价值结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27-29.

[2]常青,李力.高校“多维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40-144.

[3]冯益芙,魏会贤.高校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5):104-107.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实践育人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情况调研报告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中国独立动画的现状与师生工作室联动机制建设刍议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