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过冬穿什么

2021-01-10陈移

老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衣着木棉花衣物

陈移

漫漫冬季,寒风凛凛,我们现代人能靠各式各样的衣物保暖,如保暖内衣、棉袄、棉裤等。而在古代,不要说纺织业不发达,就连做衣服的材料种类都寥寥可数。那么,古人是靠什么过冬的呢?

动物毛皮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服装材料之一。天然的兽皮具有极强的保暖作用,原料的获取也不困难。人们捕猎各种动物,吃掉肉后,骨头用来制作工具,皮毛留下制成衣裳。考古学家曾在中国辽宁海城小孤山原始人遗址中发现3枚骨针,在著名的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也发现1枚骨针,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在《宋书》撰成以前,汉字里是没有“棉”字的,只有“纟”旁的绵,指的是用蚕丝制成的絮。在商周时期,我国植桑养蚕的规模已经很大,在河南洛阳、安阳等地的商代贵族墓中都发现了不少丝、绢织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

使用丝绵是一件奢侈的事,平民御寒只能求助于更为廉价易得的麻。早期文献里所称的布,一般都是指麻布。以麻布为主要衣着材料的庶民,被称为布衣。麻不仅是织布和编麻绳的原料,还是平民填充被褥、衣物的原料。《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袍”就是填充了麻絮的长衣服。

除了丝与麻之外,早期人们还用木棉花絮来充填枕头和衣服。木棉花又叫红棉,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木棉花的果实蓬松多丝,因此既能用来纺布,也能用作填充的材料。不过,木棉花纺织技术过于复杂,保暖性能又不好,白居易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称“木棉花冷得虛名”。

唐、宋两朝,人口增加,麻的种植要让位于更重要的粮食种植。这样一来,穿衣又成了紧迫的问题。恰好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造纸技术大为发展。于是一些受困于衣着问题的人便把主意打到了纸上。这一时期,出现了御寒、耐穿且特意加厚的纸衣,叫作纸裘。唐代的纸衣取材于麻纸,它的纤维强度高,既抗老化,又能防虫;宋代改成用楮皮纸制作,纸裘变得更加耐磨,不仅可以抵御风寒,透气性还好,造价也十分便宜。于是,迫于饥寒,文人、士兵、小吏及僧侣纷纷穿上纸裘御寒。宋代就有一位隐居在王屋山的王姓居士,因为常穿纸裘,被人戏称为王纸袄先生。

不过,纸衣流行的时间并不长。随着棉花种植的普及,纸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我国的棉花种植业在元代开始发展,在明代迅速繁荣。明朝末年,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对棉花有详细的记载,那时在江南地区已经盛行种植棉花。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棉花是一种“不麻而布、不茧而絮”的新型纺织原料。相比于养蚕,棉花不需要辛苦采桑养殖,又能够保证收获;与麻相比,既省了编织的工夫,还有更好的御寒效果。相比于其他纺织材料,棉花具有极强的优越性,逐渐作为保暖衣物的材料而普及开来。

《管子》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自古以来,穿衣就是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只有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每一个新的发明,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懈探索、为生存不懈斗争的产物。这些衣着,有的古朴原始,有的时尚奢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是它们见证着中国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沧桑变迁。

猜你喜欢

衣着木棉花衣物
木棉花
木棉花英雄花
木棉花
保暖的衣物
动脑筋,仔细看
抓住身份,写好人物衣着
衣柜大变身教你衣物遁形大法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木棉花的记忆
可爱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