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粮食增产奋斗不止

2021-01-10陈绍荣

老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蓝田血吸虫病亩产

陈绍荣

1958年7月1日,毛主席为余江县(今鹰潭市余江区)消灭血吸虫病写下了光辉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当年,我正是江西农学院农学系的应届毕业生,听取了余江县委书记李俊九关于余江消灭血吸虫病的报告后,愉快地接受了院领导的推荐分配决定,来到余江开始了60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生涯。

1949年,余江县粮食总产量仅6577.75万斤,平均亩产为130斤,人民群众吃不饱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余江农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组织农民走集體化发展道路,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工程,使全县80%的农田得到了有效灌溉,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通过调查和访问,我提出了推广“三改”“良种”“化肥”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余江农业部门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减施增效肥料和优质品种等科学技术,大幅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使余江粮食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9年年底,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彭文佑要我筹建县农科所。我几经考察,选定了血吸虫病重灾区平定乡蓝田村的董家,调集了20多名农技干部,投入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们把改造低产田作为研究重点,开展了试验研究。从此,我与蓝田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蓝田,曾经是血吸虫病最猖獗的地方,地瘠人穷,“亩田割一箩,不够一人驮”“禾镰挂上壁,屋里冇饭吃”是最真实的写照。1961年,我们在蓝田村和春涛公社示范推广“以磷增氮,以氮增粮”技术,获得了大面积的绿肥高产和水稻丰收的好效果。这项技术有效推进了全县粮食大增产。

20世纪80年代,县委书记桂长贵率领我们农技干部连续几年在蓝田村蹲点,帮助当地农民搞园田化,建设高标准良田,同时推广良种良法,使这个村的水稻亩产超过了1000斤。进入新世纪后,蓝田村党总支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在实现优质良种化的基础上,应用减施增效肥料,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并实行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耕作,使这个村两季稻粮食产量提高到“吨粮”水平。

蓝田村粮食生产的巨大变化是余江县粮食生产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余江农业发展变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县粮食生产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78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475斤,比1949年翻了三倍多,粮食作物总产量达2.49亿斤;2020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达到737.8斤,为1949年的567%,粮食总产量增加到5.364亿斤,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我,亲自参与并目睹了余江粮食生产振兴的全过程,感到无比光荣。余江这个曾经被血吸虫病肆虐的地方,现在粮食增产丰收了,人民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我在余江农技推广方面所做的微薄努力,党和政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不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被授予“江西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鹰潭市劳动模范”“鹰潭市最美老干部”等荣誉。我虽然退休了,但一定会珍惜荣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百年新征程增添正能量、展现新作为。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蓝田血吸虫病亩产
“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急躁的人
拎什么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