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探究

2021-01-10曹锦羽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古诗词

【摘要】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利用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元智能 古诗词 逻辑智能 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97-0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其解题能力的指标。他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九个):包含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等智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对研究人的智力构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近年来实践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其中音乐智能表达人对音乐的感知与表述能力;空间智能指人体可以明确感知空间线条与图像内容的能力;逻辑智能则指分类与推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三种智能运用于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音乐韵律美、感受古诗词深邃的意境、提升推理归纳能力,不失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一、逻辑智能——以古诗词分类锻炼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數理的逻辑智能是人们生活与学习中常使用的智能,教育领域中也是如此,特别是古诗词中逻辑推理随处可见。因为古诗词的创作是基于生活产生的,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可寻逻辑,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可提升推理与归纳能力。

(一)基于逻辑分类的古诗词学习

分类学习是古诗词教学中体现逻辑思维最为直观的形式。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古诗三首》《古诗两首》等,就是根据相同主旨或者意境,将几首古诗以线性划归的形式分类结合,便于学生集中学习。这显然也是教材编写者的主要意图所在。例如,《古诗三首》中《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是以节日进行分类。在古诗词教学中,将这些古诗词进行归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迁移知识、触类旁通。以一类古诗熟悉同类型的古诗,后期再学习同类型古诗时,学生不仅可以快捷提炼古诗词中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另外,古诗词的分类学习具有很强的互文性,适合开展群文阅读。以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为例,可以将其与《春日》《春晓》等写春抒怀的古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一同学习,通过多首古诗,构建文本脉络。需要注意的是,古诗分类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古诗词积累量的基础之上,所以一般常在中年级教学中运用。

(二)古诗词推理学习

古诗词是作者通过形象的事物抒情言志,这种运用理性思维认知世界与逻辑科学学习有差别,但不是完全对立,逻辑思维是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的。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就是在想象思维基础上进行的逻辑推断。

例如,作者创作《梅花》时就添加逻辑推理部分内容,如何在远处分辨梅花与雪呢?可以让学生借助“为有暗香来”进行推断,以香气推断事物是雪还是梅。又如,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白日”指的是午日的太阳还是黄昏的夕阳,为什么会“依山尽”。

二、空间智能——诗画结合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之美在于意境,因为其自身有鲜活、生动的画面,学生在深度阅读后会在头脑中形成意境画面,从而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诗词与画面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诗词中思想与语言的表述、画面中色彩与空间的勾画,但是这两点都为欣赏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意境空间,为学习者留有想象余地,进而触发情感,阐述心境。因此,借助空间智能中的图画与诗词学习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通过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象。

(一)以诗配图,加深记忆

自古以来很多诗人在创作古诗词之后都会配以一些绘画作品,如《江雪》配以《独钓寒江图》。也有画家在完成一幅作品后,邀请诗人在留白处赋诗题跋,形成题画诗意独特的艺术形式,如郑板桥的《竹石》。依照这一情况,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词部分增加了很多精美的图片。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单一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

(二)抽象想象,完成描摹

空间智能可以将抽象的文本转化为形象,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强化记忆,并在头脑中描摹出完整的生动的画面,进而脱离文字的束缚,插上想象的翅膀,轻松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发展空间智能。诗歌的画面实际上需要学生以意象构建,组成意境,进而在头脑中呈现。例如,苏轼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全诗仅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生动表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人们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各不相同,将错落有致的群峰充分展现出来。

(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外界的景象二者融合的结晶。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悟“神”会“意”,悟出古诗词的意境美。

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跟着诗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进入诗中意境,深入体验诗人感情,领略古诗词的诗情画意。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感受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音乐智能——让学生唱出诗歌的音韵美

“诗乐同宗”,最早的诗歌都是伴随音乐产生的。诗可以宣誓情绪志向,歌则是咏其言。古体的格式都有具体的要求,如韵律工整、韵脚分明。古诗词具有音韵美的特点,并与音乐相生相伴。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融入音乐元素,并依托信息技术的帮助,为学生构建充满音乐智能的古诗词课堂。

(一)以音乐节奏诵读诗词

古诗词文字与音乐乐曲中的节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古诗词的节奏进行划分,可以使古诗词的诵读更加整齐划一,锻炼学生体验诗词的鲜明节奏感,使学生在抑扬顿挫中读出古诗词的情感。对于五言诗和七言诗,可通过工整的对仗与规律的押韵,让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可将音乐的2/4、3/4、4/4拍节奏运用于古诗词的断句中。比如,五言诗可划分为XX-XX-X、XX-XXX,七言诗可划分为XXXX-XXX、XX-XX-XXX的形式。在完全划分节奏后,学生就可以大胆尝试,放声诵读了。

(二)给古诗词插上歌曲的翅膀

著名的词曲学家、戏曲理论家任半塘先生在《唐声诗》中阐述了诵与吟、歌的关系,还指出诵不如吟、吟不如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歌唱的时候,其肌肉群与个体神经在互相配合下,会形成一种很好的记忆状态,帮助人们增进头脑记忆与强化心理感受。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使用唱古诗词的形式,寓教于乐,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习得语文知识,获取成功的快乐。

例如,《春晓》歌曲已经纳入小学音乐教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歌唱古诗词的形式,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感受其传统文化之美;可以使用改编歌曲,即借助成品歌曲的基础上,稍许改变一下歌谱,添加古诗词做词,以此组成完整的古诗词歌曲。这样将歌曲与古诗词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全面的、多元化的。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创新方法,围绕多元智能中的音乐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智能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是开展深度教学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仲欣然,王砚凝.朗诵教学实践之吟诵拓展教学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古诗词为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

[2]罗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养成[J].山西青年,2020(18).

[3]刘文君.基于核心素養,现古诗词教学之道:浅谈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5).

【作者简介】曹锦羽(1984— ),女,江苏昆山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教科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古诗词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古诗词中的新年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