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诗文教学中的吟诵

2021-01-10梁金玲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吟诵主题教学古诗文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生难以理解古诗文的问题,建议教师教学古诗文时尝试借助吟诵的方式,把握好平仄、音律,有节奏地诵读,同时开展主题教学和情境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吟诵中获得语言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激发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古诗文 吟诵 主题教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40-02

诗词文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吟诵,穿越悠久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至今,它既是汉文化圈中人们对诗词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高效率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吟诵的方式有很多:按音乐的旋律读,按吟诵的精准程度有基础吟诵和精细吟诵,按方言读和普通话读。当前,最常见的就是用普通话吟诵,读平长仄短、读韵字拉长、读诗词同律、读依字行腔。古诗文虽文字简洁,但对小学生来说仍难以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应尝试借助吟诵的方式,带着音律诵读,让学生深刻感受吟诵的快乐并在吟诵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

然而,在古诗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以分析代替朗读,以回答问题代替朗读,对古诗文的朗读不进行具体的指导,情感表现比较生硬。朗读的方法虽然形式多样,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采用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形式看似多种多样,但读的效果是一样的,拖音明显,节奏性差,有时还不整齐。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吟诵?如何提升吟诵教学的效率?

一、读好平仄启吟诵

低年级学生学习吟诵,首先要把学习的内容读正确、读流利,但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如果还要读得有音律、有节奏,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下功夫,并且要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识字,笔者首先采用“词语—词组”的分节朗读法,让学生把每个字的平仄读准确。教会学生把每个字音的声调读到位,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吟诵做铺垫。

以《一去二三里》为例,应读好“二三里、烟村、亭台”等词语。南方人受方言影响,声音的语调不够规范,语调整体会偏低,因而可先让学生把调子抬高朗读,并逐渐规范调子:阴平55高而稳,阳平35往上扬,上声214起音走低往高,去声51音调下降。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平仄的长短和音调的高低要用规范的语调读词语。在教师的带领下,再加上有节奏的击掌配合,学生兴致高涨,初步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在轻松的语境中,教室里传出了轻快、整齐的读书声,并达到了教学朗读的基本要求。

这样的方法也可以逐渐运用到其他诗词教学中。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用笔划出词语或词组,强调注意按词语停顿,慢慢习惯用平长仄短的方式读词语。以这样的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朗读水平明显提高,语感大有增强。

如教学《静夜思》时,要让学生进行节奏分明的词语练习,读好“明月光、地上霜、望明月、思故乡”,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这首乐府诗的平仄调,吟诵时仿佛看到了李白站在月光下抬头望月,因无比思念故乡而低头轻叹。

平仄为吟诵的起步,读好平仄能为诗词意境增添美感,让吟诵者心意顺畅,更好地抒发情意。现代人读好平仄,能更了解诗词格律,感受诗词意境,体会诗词气势。

二、主题教学练吟诵

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诗文的方式,读者可根据自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对字音的高低长短、节奏的轻重缓急等进行抒情达意。以简短的写景古诗为例,写景的古诗语言特别美,调子也很美,读时能让人产生联想,进而形成画面感。而在画面感中吟诵更有感觉和韵味。

如《一去二三里》的吟诵:“一(平)去(仄)二(仄)三(平)里(仄),烟(平)村(平)四(仄)五(仄)家(平)。亭(平)台(平)六(仄)七(平)座(仄),八(平)九(仄)十(平)枝(平)花(平)。”平声婉转,仄声短促,以南京六合《鲜花调》(五言律诗:33321,11612,23216,21615)初步尝试引导學生在简单的音乐节奏下吟诵,并根据语境内容了解诗意,通过对画面的理解,带领学生想象情境:我们一起手拉着手来到二三里远的野外,远远看见前面有一个小村庄,正是做饭的时间,屋顶上袅袅炊烟;一起往前走,竟然看见了六七座用茅草搭建成的亭台,周围鲜花开放,真美。写景的诗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情境,而一旦进入情境画面后,学生则能慢慢吟诵出这首古诗的色彩,感受到快乐的情感。

再如《江南》的吟诵教学:“江(平)南(平)可(仄)采(仄)莲(平,拉长),莲(平)叶(仄,入声字)何(平)田田(平,拉长),鱼(平)戏(仄)莲(平)叶(仄)间(平,拉长)。鱼戏莲叶东(平),鱼戏莲叶西(平),鱼戏莲叶南(平),鱼戏莲叶北(仄)。”这是一首汉乐府古诗,特别是第二部分,除了最后一个字不相同,其他字都一样。学生用这首诗练习吟诵时,可联想到荷花池里的一条条小鱼流连于莲叶间,很容易陶醉其间。

简短的写景诗还有《画》《古朗月行》《风》《春晓》等。一首首简练的温馨作品,自然的语调、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内涵,充盈着美感,蕴含着哲理,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当然,还有七言律诗,同样可以用南京六合《鲜花调》(南京六合《鲜花调》七言律诗:3333321,1111612,2323216,2121615)进行吟诵。如《小池》:“泉眼无声(平声字,拉长)惜(入声字,读短音)细流(韵字,拉长),树阴(平声字,拉长)照水爱晴(平声字,拉长)柔(韵字,拉长)。小荷(平声字,拉长)才露尖(平声字,拉长)尖角(入声字,读短音),早有蜻蜓(平声字,拉长)立(入声字,读短音)上头(韵字,拉长)。”以下是笔者执教《小池》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这是一首描写夏天池塘美丽景色的诗。你们看,夏天来了,阳光灿烂,但还不是很强烈,池塘里水波闪烁,水是那样细,那样柔,那样富有情意。(教师用南京六合《鲜花调》示范读)泉眼无声(平声字,拉长)惜(入声字,读短音)细流(韵字,拉长)。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一个“惜”字,让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一口小小的泉眼特别爱惜这股细细的流水,哪怕是多流一点儿也不舍得。

师:说得真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也来读一读。

这样的教学开场白,让学生一下子进入吟诵的情境,同时通过吟诵走进诗的字里行间。学生通过吟诵,可细腻地感受到诗情画意:在晴朗柔和的夏天风光里,柔枝婆娑弄影,树阴遮住水面,水面斑驳,细细的光波特别柔美;池中一株小荷刚把含苞欲放的嫩嫩的尖尖的花苞露出水面,而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面。

以优美的写景诗为主,运用南京六合《鲜花调》,通过主题教学打开学生吟诵的大门,也是一种吟诵指导的方法。由于节奏明显、语言有音乐美,学生喜欢读,加上朗朗童声,效果特别好,既能让学生增加识字量,也能提升朗读诗文能力,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

三、情境教学促吟诵

情景的氛围营造会激起爱学习且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的无穷的吟诵兴趣。笔者常常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或生动形象的影像,还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或者在学完一首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诗词编剧本,演绎一番。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字里行间,而学生的演绎是为了走出文本,再现诗词句的内容和情感,是更高级的情境教学。

以下是笔者执教《寻隐者不遇》的教学片段:

师:这是一首五言古体绝句。请同学们先用铅笔标出平仄。

师:谁能根据平仄先来读一读?

(生读略)

师:通过听同学的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一个人来寻找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他看见了一个学童就询问他。学童回答,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师傅在山中采药,但山上云雾缭绕,处处隐隐约约,他也不知道师傅在哪里。

师:通过吟诵,大家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这首诗还可以怎么读呢?大家边想象画面,边把自己当成诗歌中的学童或询问的人,再读几次,看看每次读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练习)

师:请同桌两个人演一演人物的对话。

师:请学生上讲台演一演诗词当中两个人的对话情境。

(再请学生吟诵)

师:发现了吗?现在的吟诵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2:入声字“药、不”读得更短了,韵字“去、处”则拖得很长。

师:你很有自己的见解。那么你为什么拖长音来读呢?咱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这两个字要拖长音来读呢?

生2:更能感受到学童回答的顽皮。

师:对的,这首五言古体绝句,吟诵时不受格律限制,可以根据感情需要尽情吟诵。入声字“药、不”读短音,韵字“去、处”读长音。吟诵时感受诗中两个人的一问一答,在细细玩味中,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的深刻意蕴就被吟诵出来了。

通过情境演绎,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国吟诵文化的魅力,并进行多种形式的配合吟诵,如动作吟诵很有创意,复沓吟诵很有韵味,低声吟诵很有韵味,拍桌吟诵很有气势。学生在古诗吟诵中,很有小诗人的感觉,对吟诵又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吟诵教学把朗讀、角色、情感、表达、歌唱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古诗的内容。

吟诵诗文通过语速的快慢、声音的抑扬顿挫,直观体现情感的表达。学生能用吟诵的方式去朗读诗文,意味着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在吟诵古诗文一段时间后,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把吟诵古诗文的语速和语调迁移到了其他课文中——高兴激动的内容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的内容用低沉的语调,自然叙述的语速平缓一些,有时还交叉运用,可谓“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是吟诵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吟诵有法可寻:对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文字,想让学生在吟诵中理解,情感得到熏陶,并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教师示范时,可以把音调的高低、语气的强弱、肢体的语言、神态的变化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往往会通过听和看,不由自主地思考,并模仿教师的吟诵。通过模仿学习,学生会进行内化,然后有样学样,提高自己的吟诵水平。

吟诵教学指导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在不断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提高学生背诵和记忆古诗词的能力,使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经典诗文吟诵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8ZJY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金玲(1981—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中兴小学,研究方向为研究汉语言文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吟诵主题教学古诗文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