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吟诵回归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2021-01-10陈利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吟诵格律古诗词

【摘要】本文论述吟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在现代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挖掘,通过由声入境、平长仄短、巧借符号、反复吟诵等方式,提升我国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品质的教学建议,从而为学生传递更加丰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关键词】古诗词 格律 吟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38-02

中国古诗词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也能够起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和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文化的积淀并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另外,通过吟咏的方式,学生还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汉语古诗文的内涵和底蕴。在学习吟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古诗文的结构、修辞等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目前,小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认知还比较肤浅,大多属于模仿性诵读,教师需要在操作方法和技巧方面做研究,帮助学生在反复吟诵古诗文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会,并得到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根据曲调,由声入境

吟诵和朗诵最大的差别在于吟诵有曲调而朗诵没有。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什么是吟诵的曲调。教师应先示范,逐字逐句教会学生吟诵的基本语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模仿古诗词的吟诵曲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借助教师声音的感染力为学生营造学习古诗词的意境和氛围。

在学习吟诵的初级阶段,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模仿已有的吟诵曲调,并观察学生的模仿过程,帮助学生主动体会其中的规律及传递的情感。例如,回环往复的曲调通常相对简单,并且每一句都是相同的语调。一字型腔则要求遵循诗句中每个字词的读音高低来调整语调并拉长声腔,从而形成相对简单的曲调和声音的起伏。在不断模仿和吟诵的过程当中,学生即可自然而然地学习和体会到其中的规律及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南京六合民歌《鲜花调》:33321 11612 23216 21615,3333321 1111612 2323216 2121615就适用于格律诗中。

如五言绝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调吟诵: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3 3 3 2 1 1 1 6 1 2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2 3 2 1 6 2 1 6 1 5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七言绝句可以这样依调吟诵:

清明

(唐)杜牧

3 3 3 3 3 2 1 1 1 1 1 6 1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3 2 3 2 1 6 2 1 2 1 6 1 5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应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带领学生重复吟诵,引导其描绘诗词当中的画面,并体会和感受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音乐通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渲染氛围并影响情感,所以学生在使用不同曲调吟诵作品的过程当中,也会真正地感同身受。

二、平长仄短,韵味悠长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为平声调,“上、去、入”为仄声调。现代汉语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把古代汉语中的“入声”,纳入“去声”中。平声平缓而悠长,仄声猛烈而急促,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规律。

教师教学时大多会根据古诗词作品的意思来划分节奏,但如果长时间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进行朗读和教学,则可能会造成教学模式单一,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良后果。把“平仄”融入诗文朗读当中,不仅能体现古诗词作品独有的节奏感和韵律,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古诗词作品的音乐魅力。“平仄”是格律诗中最关键的语音规律,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进行朗读,能够呈现其更丰富的韵味,这就是古诗的音乐魅力之所在。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一首五言古体绝句,吟诵不受格律限制,可以根据情感尽情吟诵:注意入声字“药、不”读短音,韵字“去、处”拉长。吟诵时仿佛一问一答,学生可以轻松理解诗题、诗意,同时也能猜想诗人与童子对话的完整过程,体会诗人一波三折的心情,细细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的深刻意蕴。

又如,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仄起的五言绝句,其音律节奏为:4224。即第一句的第4个字,第二、第三句的第2个字,第四句的第4个字在吟唱时停留时间相对久一点。吟诵时应适当拉长平声字“秋、开、江、竿”等,“竿”字在韵字前,也可以不拉长;入声字“落、叶、月、尺、竹”读短音;韵字“花、斜”,“斜”读为“xia”,与“花”押韵。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句句咏“风”却不见“风”字,如同猜谜语一般,吟诵时自然随意,有出谜面猜谜语的感觉。

三、巧借符号,提高效率

有经验的朗读者通常会在前期分析和体会作品时进行相应的标记,记录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以便在后续的朗读过程中更好地调整语气和语调。我们把这些标记称作“朗读符号”。现阶段针对朗读符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应当遵循切实可行的、方便朗读和操作的原则来进行符号的设定和标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通过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来进行标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吟诵,并体会其中的精神和韵味。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用红色标注入声,绿色标注平声,蓝色标注韵字,并用数字标注吟诵的节拍,结合唐调,使学生一目了然,自然就可以根据符号的提示把诗吟诵出来了。

以白居易的《池上》为例:“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是一首平起的五言绝句,其音律节奏为:2442。即第一句的第2个字,第二、第三句的第4个字,第四句的第2个字在吟唱时需要保持较长的时间。吟诵时,应适当拉长平声字“娃、莲、踪、萍”等;入声字“白、不、迹、一”读短音;韵字“回、开”拉长,“回”读“huai”,和“开”押韵。在吟诵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声音明亮,从而体现出小学生的童真和童趣,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

【教学实录】

1.认识平仄

师:刚才老师遵循“平長仄短”的规则进行了作品的吟诵。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都是我国古代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现今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其中的一、二声对应的是平声,所以应该读长;三、四声对应的是仄声,所以应该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师:除了平声和仄声,还有一个需要大家注意的声调,就是“入声”,它强调的是无论什么声调都需要读短,并且要比仄声更短。另外,诗句末尾押韵的那个字要读得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2.认识吟诵符号

师:老师使用吟诵符号来对诗歌进行标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方便快捷地吟诵作品《池上》。(平声后标2字体变绿色;韵字后标3字体变蓝色;仄声后标1;入声后标0字体变红色。)

3.指导吟诵

师:“平长仄短”这根“钥匙”,可以让大家的吟诵更加具有韵味和节奏。请问哪一名同学想要吟诵其中的第一句,以及第二句?……

(在学生练习吟诵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音长的把握不够到位,可以设置简单的手势,像音乐打拍子一样,让学生有节奏可循。如平声是2拍,短平是1拍,入声标0,韵字是3拍。这样,通过打拍子来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效果明显提升,学生齐诵也整齐多了。)

师:我们通过两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让大家能够看到汉字的美,也能够感受到汉字作品的美妙和韵律;能够透过声音和节奏,步入诗词的场景当中,并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老师为大家特意准备了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刚才掌握的这两把“钥匙”,打开这首经典作品的声音之门。(出示《泊船瓜洲》一诗,让学生根据符号提示,同桌之间吟诵,最后进行展示。)

若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吟诵法则,就可以更快更好地学会吟诵的方法和技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跟随教师的引导,如具有节奏感的手语来吟诵诗词作品。这样的课堂画面不仅生动有趣,也彰显了学生的天性和活力。

四、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反复的吟诵,通常可以帮助学生领悟诗意,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精神。在反复吟诵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在脑海中不断构想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作者的创作情境有全面深刻的认知。其主要原因在于,吟诵的曲调实际上就是整个作品的感情基调。同时,音节的顿挫、节奏的铿锵,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体验作者感情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腔音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精神。

五、方法迁移,传承吟诵

学生在模仿学习了某个吟咏调之后,能够直接将其迁移至另一首相同格律的诗词之上。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尝试,便能够帮助学生习得一个更加合适的吟诵节奏。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吟诵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体会经典诗文的内涵和情感。但需要注意的是,简单的吟诵通常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必须长时间练习并处在文化的浸润之下,才能获得多方面能力和品位的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将诵读经典的活动融入每日的教学活动当中,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品味诗意的美。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感悟,必然能够获得更加柔软且细腻的情感,并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诵读经典的过程当中,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滋润,实现个人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经典诗文吟诵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8ZJY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利明(1990— ),女,壮族,广西横州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就职于南宁市中兴小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古诗词吟诵。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吟诵格律古诗词
简论格律思维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踏青古诗词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