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医学在胰腺外伤患者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1-01-10张健毕学娜李欣原苏海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天津300400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300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医源性胰管脏器

张健,毕学娜,李欣原,苏海(.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400;.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 300400)

胰腺外伤在腹部脏器外伤中发病率并不高,这主要与胰腺解剖学位置较深且隐蔽有关,但受腹膜屏蔽作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胰腺外伤患者症状出现较为迟缓且不典型,并且大部分胰腺外伤多合并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单纯胰腺外伤发生率极低,这也给临床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带来极大难度[1]。剖腹探查仍为诊断胰腺损伤的金标准,既往临床对于高度怀疑一线损伤的患者原则上应行剖腹探查,但其医源性损伤较大且急诊手术难度较大,而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腹部重要脏器损伤的诊断方法,具有检查快速、图像清晰直观以及方法多样、无医源性损伤等特点[2],本组研究结合近年来胰腺外伤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在治疗中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如下。

1 胰腺外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胰腺解剖学位置相对较深且隐蔽,一旦发生损伤后出血以及胰液的外渗会局限于腹膜后以及网膜囊内,因此患者的腹膜刺激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严重的胰腺损伤患者可出现主胰管破裂,患者表现为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并放射至肩背部,同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进行性肠麻痹、全身中毒、高热、心率加快等症状,部分患者因出血量较大或大量体液丢失可导致休克的发生[3]。既往胰腺外伤的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这主要与胰腺外伤患者多同时合并其他多部位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等多重因素有关,而随着影像学检查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胰腺外伤的早期检出率不断升高,患者死亡率得到明显的控制。

2 胰腺外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1 螺旋CT在胰腺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螺旋CT是腹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成像质量高、检查迅速且医源性损伤低等特点,并且螺旋CT为断层影像可清晰显示腹部脏器状态及毗邻关系,应用于胰腺外伤患者的早期检查中可清楚显示胰腺大小、形态、位置、周围状态及内部密度情况[4]。典型的胰腺外伤CT征象为胰腺明显肿大、胰腺周围积液,胰腺出现血肿或胰腺存在明显裂口,增强扫描时可见明显的造影剂外渗以及主胰管损伤,基于此可实现胰腺外伤螺旋CT的准确诊断[5]。但有研究显示CT在胰腺外伤中的诊断效能受损伤程度与时间影响,超早期胰腺损伤或A级(胰腺外伤较轻)损伤者可能因缺乏典型征象而无法明确诊断,但仍可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初步诊断。

2.2 超声检查在胰腺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同样是胰腺外伤常用的辅助诊断技术。其中普通灰阶超声能够早期发现胰腺肿大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其他脏器损伤等,明确周围重要脏器的损伤部位、范围以及病情,并可通过观察胰腺实质回声、大小变化、出血量等实现动态监测胰腺外伤患者病情[6],典型的胰腺外伤灰阶超声声像图为腺体肿大、回声不均匀减低、边缘模糊,实质局部中断或完全中断,胰周存在明显积液等。

临床上超声检查技术不仅应用于胰腺外伤的诊断中,同时在胰腺外伤的治疗中亦具有重要作用,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可为胰腺外伤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通过检测穿刺液淀粉酶含量可间接表明胰腺损伤程度,穿刺引流呈血性或浑浊时结合声像图特点也可实现一线损伤的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7]。超声检查相对螺旋CT检查更为方便,且无电离辐射,无需患者特殊配合,但胰腺外伤患者腹部胃肠道内气体对超声检查结果的诊断影响较大,临床多结合实际情况重复检查以提升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8]。

2.3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腹部实质性脏器疾病与损伤辅助诊断的重要方法,其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在胰腺损伤中可清晰显示胰腺损伤部位与严重程度,可提供胆管、胰管形态学特征,一般胰腺损伤患者可表现为胰腺肿大、胰腺断裂,断裂部位在T1WI序列中表现为低信号,而T2WI序列中为高信号,若裂口内存在积血,则在T1WI序列上可观察到明显的高信号,胰腺内有出血亦在T1WI序列中呈高信号[9]。MR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以及动态MRI增强检查对胰腺损伤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意性,MRCP能够显示内径仅为1mm的管道结构,成像质量更高且图像更为直观,对损伤后的胰腺显示效果更为精确,且对胰腺损伤后的病理改变信息显示更为丰富,较CT更易发现隐匿的胰管断裂,且无医源性损伤。但MRI检查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检查扫描时间相对较长,限制体内金属植入物或安装起搏器等患者进行检查等[10],且MRI无法在检查诊断过程中配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胰腺外伤患者治疗时机延长。

2.4 ERCP在胰腺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对于生命体征或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的胰腺外伤患者,ERCP是明确胰管损伤的金标准,其可清晰描述胰管解剖结构、走形以及分支情况,对评价植入支架治疗、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案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ERCP对胰腺外伤也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植入支架可达到有效引流的目的,但ERCP检查与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检查需在全麻的条件下进行,检查过程中也需变换体位,病情严重或多发外伤的患者难于配合,这也导致ERCP在急诊胰腺外伤的病情评估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仍不容忽视[11]。

3 胰腺外伤影像医学相关介入治疗研究

影像学技术相关介入治疗在胰腺外伤中的应用多体现在胰腺外伤合并胰周积液并发囊肿或脓肿时,在超声或CT引导下可实现精确穿刺引流,达到快速缓解积液、改善腹内高压、延缓病情发展或恶化的目的,超声或CT引导技术成熟且操作简单,能够进一步降低医源性损伤,可显著降低术后腹部出血、胃肠道漏、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2],同时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引流后残余脓肿的清除中。但受胰腺解剖学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对操作医师技术要求颇高。

4 小结

综上所述,影像学技术在胰腺外伤的早期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各具优势,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均在胰腺外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并且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在胰腺外伤治疗领域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医源性胰管脏器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在达古雪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