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净:他汀类药物与肝脏损害

2021-01-09陈词

肝博士 2020年6期
关键词:禁忌证欧阳类药物

本刊记者:陈词

记者:欧阳博士,您好!听说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效果很好,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欧阳净博士:《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中国18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人数达2.9亿,约81.1%合并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脂治疗已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

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丁酸类、烟酸类、依折麦布、普罗布考、PCSK9抑制剂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

因此,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是目前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石药物。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1.0 mmol/L,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发病率(中风和致命冠状动脉事件)降低21%。此外,他汀类药物治疗还有延缓斑块进展、稳定斑块和抗炎等有益作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DL-C的目标值应<2.60 mmol/L。对于极高危患者(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目标应为LDL-C<1.8 mmol/L。

接受他汀药物治疗的患者占37%,LDL-C达标率仅为25.8%。造成亚洲和中国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和达标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引起的肝脏损害和肌肉损害有很大关系。

记者:他汀类药物为什么会引起肝脏损害?

欧阳净博士:目前,他汀类导致肝脏损害的机制尚不明确,一些学者认为他汀对CYP450系统的诱导作用是其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认为免疫反应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导致肝毒性机制之一。

记者:他汀类药物引起肝脏损害的概率大吗?发生了肝损害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欧阳净博士: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肝酶水平升高;二是少有的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或混合性肝脏损害,罕有急性肝衰竭发生。肝脏损害最常见的表现是ALT升高,ALT升高大于3倍正常上限的发生率约0.5%~2.0%,常见于开始治疗或增大剂量的头3个月内,升高程度呈现剂量依赖性。美国FDA数据显示,迄今,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非常罕见,报告率≤2例/百万病人年。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相对不良反应要多一些,但如果使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较少发生ALT异常;如果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ALT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记者:那我们如何预防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欧阳净博士:对于亚洲人群,不建议使用大剂量他汀,建议使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更符合中国患者血脂治疗要求。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包括:活动性肝病、失代偿性肝硬化、急性肝衰竭、不明原因引起肝酶持续升高以及任何原因导致血清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病、代偿性肝硬化均不是他汀治疗的禁忌证。

美国FDA推荐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监测肝酶,用药后无需常规监测肝酶,但由于我国大约有2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所以我国SFDA仍推荐进行肝酶常规监测预防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记者:一旦发生了肝损害,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欧阳净博士:首先是注意监测肝功能,一旦发生肝损害应立即就医。因为肝损害通常以转氨酶升高为主,当转氨酶升高小于正常上限3倍不应视为他汀治疗的禁忌证,可暂不停用他汀治疗,但需密切关注患者肝功指标;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应停用他汀类药物,一般停药2~3个月内可恢复正常,待肝酶完全正常后再考虑继续使用原他汀或换用其他他汀类药物治疗。

猜你喜欢

禁忌证欧阳类药物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我家的健忘老妈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证”“症”“征”在医学科技期刊中的误用分析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有关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的几点思考
欧阳丽作品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viruses from 2009-2013-A sentinel surveillance report from Union territory of Puducherry,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