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常见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2021-01-09李召英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布鲁菌蹄部脓疱

李召英

(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沂水 276400)

人畜共患病能给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若在养羊生产中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夏秋季节,雨水多,湿度大,蚊虫泛滥,易导致羊口蹄疫、传染性脓疱(羊口疮)、布鲁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多发,危害极大。

1 口蹄疫

1.1 诊断要点

1.1.1 发病情况 口蹄疫也叫“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兽(牛、羊、猪、鹿、骆驼等)口腔黏膜、蹄部皮肤、乳房、鼻端、鼻孔等处形成水疱和烂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毒性一类动物传染病。病羊和带毒羊是羊口蹄疫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愈羊可带毒 4~12个月。病毒既可直接传播,也可间接传播,甚至通过空气散播[1]。

1.1.2 临床症状 羊感染后的潜伏期 1~7 d。病初体温升高达 40~41℃,拒食,反刍停滞。在口腔、蹄部、乳房、乳头、鼻孔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烂斑。绵羊蹄部症状更明显,口腔黏膜变化较轻;而山羊多见于口腔黏膜溃疡、糜烂,硬腭、舌面水疱,蹄部病变较轻。待水疱破溃后,体温可明显下降,溃疡逐渐愈合。

1.2 防控措施

1.2.1 预防 本病流行地区,规模养殖场按计划免疫,散养户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但对分娩前母羊、妊娠母羊、患病羊、体质弱的羊、羔羊不打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的羊只,要及时发放免疫证,建立免疫档案,实行可追溯管理。严禁从疫区引进偶蹄动物及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

1.2.2 疫情处置 一旦确诊,不允许治疗。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封锁、消杀、紧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等综合扑灭措施。一旦发病,要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要求,立即启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封锁疫区。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畜及同群易感畜群,并对病死畜、被扑杀畜及其排泄物、污染物等进行焚烧、化制、掩埋、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或可疑被污染的羊舍、用具、场地等,使用2 % 火碱溶液彻底消毒。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临时公路检查站,对过往车辆进行彻底消杀。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健康羊或假定健康羊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加强对养殖场户、散养畜,交易市场、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活牛、羊、猪等易感家畜及产品的临床监测,尤其要对种畜场、边境、隔离场、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等高风险区域的家畜进行重点临床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直到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扑杀后连续观察至少14 d无新发病例,疫情监测阴性,风险评估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解除封锁。

2 羊传染性脓疱

2.1 诊断要点

2.1.1 发病情况 羊传染性脓疱也叫“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疣状硬痂为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羔羊、幼羊(3~6月龄)最易感,并多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途径接触感染。夏秋季节常见多发[2]。

2.1.2 临床症状 山羊病初,在唇、口角、鼻镜等皮肤较薄的地方出现一些散在的小红斑,接着形成丘疹和黄豆大小的结节,继而变成水疱和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较硬的痂皮,呈黄色或棕色。轻症病例经 1~2周,痂皮逐渐干燥、脱落,继而康复痊愈;重症病例患部不断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痂垢,相互融合并向外扩展到口唇周围、眼睑、耳廓,向内扩展到口腔黏膜,形成头部大面积痂垢。如有继发感染,则会引起深部组织化脓甚至坏死,病情会恶化可能引起败血症,预后不良。病羊口唇肿大外翻,不能采食、咀嚼和吞咽,可继发肺炎等病症而死亡。绵羊发病时,通常侵害蹄部,多见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有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外层覆盖脓汁,继发感染后会波及蹄骨、肌腱或关节。病羊卧地,不敢行走,勉强行走时跛行,反复难愈。个别情况下,病羔吮乳时还可传染到母羊的乳房皮肤,导致母羊乳房、乳头皮肤发生丘疹、脓疱、烂斑和痂垢。

2.2 防控措施

2.2.1 预防 定期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用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或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活疫苗,在口腔下唇黏膜划痕接种,每头份0.2 ml;也可颈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不论羊只大小,每头份 0.5 ml。经常保持圈舍周围及羊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清新,定期清理粪便;圈舍和用具定期用2 % 火碱水消毒;放牧时严防皮肤、黏膜受伤、感染,舍饲时少用粗硬饲料或先碱化后喂用,捡除饲草和垫料中的铁丝、芒刺;羊食槽、水槽上方或休息的地方要放舔盐砖,让羊自由舔食,防止羊啃土啃墙发生外伤;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和畜产品,必须购进时,应严格隔离检疫2~3周,并彻底消毒后方可混群饲养。

2.2.2 治疗 发现病羊,立即隔离治疗。先用水杨酸软膏涂在口、鼻等患处,待软化后除去垢痂;用 0.1 %~0.2 % 高猛酸钾溶液冲洗创面,晾干后涂上 2%龙胆紫、碘甘油或土霉素软膏等,1~2次/d,对重症者还应对症治疗。蹄部损伤,可先用 5%~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患病羊蹄,每次浸泡1 min,1次/d,连续浸泡3次;隔日用2 % 龙胆紫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擦患蹄。

3 羊布鲁菌病

3.1 诊断要点

3.1.1 发病情况 羊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家畜中羊、牛、猪易感,其中山羊最易感,母羊易感性高于公羊,成年羊易感性高于羔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之一,我国则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无荚膜和芽孢,不能运动。病原主要存在于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如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粪便、尿等)中,并随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进入羊群,成为传染源。病原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水中可存活 3个月左右,在粪便中可存活 40 d,在乳中能存活10 d~1年,在皮、毛上能存活1~4个月。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生殖道、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羊场工作人员在缺乏消毒和个人防护的条件下,给患病母羊接产、护理等工作时,易感染本病,但较少见到人传人的病例。本病无明显季节性。

3.1.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 2周到半年。临床表现多为隐性感染,症状不很明显。初期表现结膜炎,体温升高,多不容易被察觉。孕羊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但不是必要的症状。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阶段,但以妊娠 3~4个月时流产较多见。多数患病母羊只流产 1次,便可获得终身免疫[3]。母羊流产前数天即表现一般分娩征象,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起卧不安;阴户水肿,从阴道中流出灰黄色或灰白色黏液;乳房肿大甚至流出初乳;之后产出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恶露不止。公羊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滑液囊炎,行走障碍,跛行,严重者卧地不起;睾丸炎、附睾炎,睾丸上缩,用手触摸发热,硬实,有明显痛感;阴茎红肿,有时有小结节。羊布鲁菌病易感染人,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轻微感染的人群,最初仅表现失眠、盗汗、头疼;反复发烧,呈稽留热、波浪热、或不规则热型;全身肌肉酸痛,关节无红肿热性疼痛,运动乏力,俗称“懒汉病”;有时咳嗽,有白色稀痰;男性睾丸肿大,女性难孕或习惯性流产,严重影响生育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3.2 防控措施

3.2.1 预防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种羊,必须引进时,要按规定隔离饲养,加强检疫,确保无布鲁菌感染时方可混群饲养;每年定期用试管凝集反应、平板凝集反应对羊群进行检疫监测,发现阳性病例及时淘汰;对非安全区的健康羊群,必须进行免疫接种,常用布鲁菌病活疫苗 S2株,口服,不论年龄大小,1 ml/只,皮下或肌内注射,山羊1/4头份/只,绵羊1/2头份/只;也可选择布鲁菌病活疫苗 M5株、S19株以及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生产的其它疫苗,按说明书使用。羊场工作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布鲁菌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3.2.2 疫情处置 发现疑似病例后,要主动隔离,限制疑似病例移动,并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要求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上报;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点、疫区立即封锁,禁止疫区的所有易感动物及产品外出及销售。受威胁区的所有羊只,每年定期进行 2次检疫,检出的阳性病羊立即淘汰,可疑病羊严格隔离饲养,复查阴性后再混群饲养。所有病羊不需要进行治疗,立即扑杀,挖坑深埋,并插上明显标记牌;也可焚烧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患病羊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等按照《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发生重大布鲁菌病疫情,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扑灭措施。疫情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牛、羊、猪等易感动物应紧急进行免疫接种。可选择布鲁菌病活疫苗S2株、M5株、S19株以及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生产的其它疫苗,按说明书使用。羊场内的所有金属设施、设备、用具,可使用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羊舍、运动场、车辆等,可使用 2 %~3 % 烧碱溶液等喷雾消毒;饲料、垫料等,可集中深埋进行发酵处理或直接焚烧;粪便集中堆积、密封发酵;皮毛消毒可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猜你喜欢

布鲁菌蹄部脓疱
江西省布鲁菌分离株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布鲁菌病
布鲁菌蛋白抗原的研究进展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