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研究

2021-01-09李锐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452

化工管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接收站完整性设施

李锐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452)

0 引言

在国家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能源市场对天然气的迫切需求,各大能源公司不断加快沿海地区布局LNG接收站的步伐,LNG接收站数量与生产规模不断增加。

作为资产密集型的危化品经营企业,LNG接收站在设备设施管理策略方面的选择尤为重要。国内LNG接收站主要分属国家管网、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其他大型能源企业管理,各企业在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上不尽相同。

LNG接收站的设备设施存在种类多、进口设备比例较高、关键设备维护保养窗口期小、设备设施本质安全要求高等特点,迫切需要站在LNG接收站行业角度剖析设备设施管理现状并制定针对性的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策略,推动LNG接收站行业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理念实现“统一”,引领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标准化”工作进程。

1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理念的发展过程

自20世纪50年代,设备设施管理以“事后维修”(BM)的管理理念起步;60年代,由“事后维修”发展为“定期检修”,是“预防性维修”(PM)理念的雏形;70到80年代,设备设施管理提出了以“可靠性”为评价指标的维修,先后经历了“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检维修”(RBM)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维修”(RCM)的管理理念;90年代,设备设施管理又提升至“全员生产维修”、“状态维修”和“风险维修”(RBM)的管理理念。进入21世纪,设备设施管理逐步向“完整性管理”发展,至此设备设施管理正式进入“完整性管理”的新阶段。

包含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资产完整性管理理念在近4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估的风险”的管理理念。2004年,英国首次发布的PAS 55资产管理规范并于2008年进行首次修订。2014年1月15日,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 55000资产管理系列标准,包含中国在内的35个国家参与了ISO 55000的起草,具体包括ISO 55000 Asset Management: Overview, Principles and Terminology; ISO 55001 Asset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ISO 55002 Asset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s-Guidelin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5001[1-3]。系列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资产和所有类型及规模的组织。2016年10月,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同时采用转发了系列国标,具体包括GB/T 33172—2016、GB/T 33173—2016和GB/T 33174—2016。此外,2015年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电网资产战略管理。同年IAM英国资产管理协会发布资产管理解析,这是基于PAS 55的细化和升级。2016年UIC(国际铁路联盟)发布铁路系统基于ISO 55000的资产管理实践指南。2016-2019年ISO再次发布IOS 24516.1—4水务资产管理指南。2017年CCPS(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发布资产完整性管理指南,同年PIARC(世界道路协会)发布道路资产管理。2018年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DL/T 1868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体系规范等等。IOS 55000关于设备设施资产管理理念在全世界各个行业开始细分[4]。

纵观资产完整性管理标准和理念的发展,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得到了迅猛发展。LNG接收站作为国内各大石油公司清洁能源产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其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水平亦在不断提升。

2 国内外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策略剖析

2.1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设备设施“管理、技术、经济”完整性管理体系

十年前,国内某大型能源企业提出了基于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LNG接收站完整性管理理念,其中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管理完整性、技术完整性、经济完整性三个管理维度。该管理思路在设备设施“规划投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废弃处置”四个阶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展示了其在设备设施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的管理内涵。LNG接收站版块各单位在该大型能源企业中率先进行完整性管理体系的试点工作[5]。

在管理完整性管理方面,主要包含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管理队伍和人员能力、完整性管理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审核工具、管理标准、操作指南以及完整性管理文化建设等重要内容。

在技术完整性管理方面,主要基于现有技术及可预见技术发展方向,结合LNG设备设施类型特点,建立LNG接收站完整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动/静设备、自控设备、工艺系统等;依据技术体系、开展技术应用,在设备设施本质安全上提供技术支持并为经济完整性管理提供“硬”保障。

在经济完整性管理方面,建立LNG接收站设备设施经济完整性模型,对设备设施实物状态、经济回报及运行维护状态进行管理,围绕管理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KPI开展经济完整性应用,构建经济管理体系,提高设备设施经济完整性管理水平[6]。

2.2 基于“风险管理”的设备设施“五步循环”完整性管理体系

近年,国内某型能源企业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LNG接收站设备设施“五步循环”完整性管理理念。开展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设备设施管理策略,利用“数据采集”“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以及“效能评价”五步工作循环,开展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

与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设备设施“管理、技术、经济”完整性管理理念不同,基于“风险管理”的设备设施“五步循环”管理站在另一维度考虑设备设施管理问题。前者以“时间维度”为基础,在“管理、技术、经济”三个评价指标方面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后者则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在管理对象开展实践的工作流“逻辑维度”开展工作。

在数据采集方面,需对设备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进行采集和分析,特别是在如今数字化工厂建设的大背景下,接收站实体与接收站数字化模型的“孪生”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在风险评价方面,主要内容包括HAZOP、QRA、FHA等各类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响应。通过各类安全评价工具,对涉及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工艺系统等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识别,为后续设备设施管理提供依据,这也是基于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完整性管理的显著体现。

在完整性评价方面,主要针对设备设施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各个环节给予的技术类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各类设备设施的法定检验类工作、周期性检验类工作、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设备设施可靠性评价以及设备设施检测及完整性评价结果的应用等。

在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方面,依据上述环节对设备设施开展的若干评价工作结果,进行针对设备设施各类风险的“消减”工作,主要包括风险消减与治理、缺陷管理及失效管理、维修及更新改造项目管理、设备设施变更管理、设备设施备品备件管理等。

在效能评价方面,目的是针对已开展的各项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结果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地评价,形成评价结果并将其反馈至上述四个环节之中,形成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闭环过程。效能评价工作主要包括资产完整性管理审核与资产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估工作。

2.3 “设计完整性、技术完整性、操作完整性”三维度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

国外某知名大型能源公司,将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分解为设计完整性、技术完整性和操作完整性三个维度,各个管理维度的内涵也极其丰富。

设计完整性主要是从设计上识别重大风险并考虑如何将资产风险控制在最低合理可行的程度,其概念为设计的设备设施从理论状态来看是可以安全运行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处于ALARP范围内。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进行了系统的风险分析,并定义出来了安全关键单元(SCE),并针对其制定出了性能标准。主要包括设计阶段风险管理、安全关键单位识别、风险管控行动模型建立、设计保障及验证等内容。

技术完整性是运用完整性技术工具,如:RBI、RCM、SIL等,制定基于风险的检修策略和规划,通过维修工作执行、绩效分析等不断优化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策略。主要包括基于风险的检验与维修、设备设施可靠性和完整性模型建立、文档和数据管理、规程和法规适用性评价、资产风险等级评价等。

操作完整性是充分考虑设备设施操作的保护屏障,包括组织架构管理、人员因素管理、后勤供应管理、作业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等。如:组织架构管理主要包括领导力、人员配置、工作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等;人员因素管理主要包括工作管理和授权、工作流程、人员胜任和技能、良好作业实践以及安全文化管理等。

3 国内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LNG接收站在设备管理方面具有设备设施种类较多、进口率较高、维保窗口期较短、维保难度高等诸多设备管理特点,且接收站均属危险化学品企业,面临着安全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安全运行管理压力不断增大的安全管理形势。国内LNG接收站在长期摸索设备设施资产管理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国际PAS 55体系、ISO 55000体系、OGP完整性管理模型、DNV海管完整性管理模型、STORK资产管理模型等先进的设备设施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型,结合国内LNG接收站运营现状及特点,逐步探索出了国内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理念的雏形并不断形成良好作业实践。

然而,国内所辖LNG接收站业务版块的各大能源公司虽有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顶层设计,但尚未建立统一的、具有针对性的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与管理标准。纵观日、韩、欧美等国家LNG接收站行业发展看,国内LNG接收站设备设施管理技术标准伴随着LNG接收站产业的发展也处于起步并快速发展阶段,仅有部分LNG接收站关键设备设施建立了企业技术标准,从设备设施覆盖种类和推广深度上,远未达到诸如电力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及油气储运行业内管道完整性管理等相关行业领域在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方面探索的广度与深度,较难满足国内LNG接收站高质量发展对设备设施管理技术标准统一、管理理念统一、行业发展标准化迫切渴望的行业发展需要[7-8]。

鉴于国内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发展现状,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发展宜从如下角度切入进行深入探讨。

3.1 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时间维度考虑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

从LNG接收站设计这一生命周期起点看,不考虑各LNG接收站建设规模及经营定位,由于国内各大能源公司下属的LNG接收站分属不同工程公司设计,故采用的设计理念、设计标准各不相同且差异较大,大致可以分为国外LNG接收站标准设计、国内偏化工行业标准设计、国内偏海洋石油工程标准设计等几个设计方向,致使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在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后续关键环节所面临的管理角度不同。

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在以“时间”为逻辑主线的管理方式,需要企业以可以预见的长远角度配置各阶段设备设施管理资源,达到在设备管理效能上的最大值。

3.2 从风险管控角度—安全管理维度考虑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

在风险管理角度着手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顶层设计,需要全面梳理接收站设备设施在接收站各个阶段存在的各类风险,特别是投产后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的作业风险。通过管理、技术等手段动态地、持续地、全面地实现风险管控,在设备管理的“人机料法环”等环节设施风险管控,寻求设备设施风险管理最优解决方案,保持设备设施风险动态可控、管理效果可接受。

风险管控的管理模式以“设备设施本质安全”为目标、以“设备设施风险管控”为手段、以“设备设施风险可控”为标准,系统性地围绕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开展各项工作,制定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要素并持续改进。

4 结语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是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生产运营企业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管理环节。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是设备设施管理的科学方法论,是接收站设备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纵观石油石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生产运营企业,LNG接收站在国内运营时间不到20年,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管理标准,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行业标准的建设亟需加快。

鉴于目前国内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良好作业实践,需在借鉴国际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接收站设备设施管理实际,统筹考虑完整性管理要素的建设并科学合理地融入完整性管理体系,为国内LNG接收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设备管理基础。

猜你喜欢

接收站完整性设施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速信号采集及存储系统的信号完整性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