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国生猪疫情对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下)

2021-01-09王梦圆陶红军

猪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猪价价差进口量

王梦圆,陶红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上接2020年第11期24页)

而从长期来看,由于生猪染病大面积死亡与扑杀措施并存,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养殖从业者谨慎补栏,同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开始主动淘汰能繁母猪与仔猪,最终造成2019年我国生猪产能断崖式下降,跨省流动限制进一步造成猪肉供给持续短缺。随着群众对非洲猪瘟逐渐了解,猪肉需求回暖,生猪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我国国内猪价上涨迅速。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以来,全国平均生猪价格和白条肉价格持续上涨,在2019年10月底分别达到顶峰39.8元/kg和50.64元/kg。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市场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供不应求状态,猪肉价格上涨趋势明显(见图1)。

根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美国猪瘦肉期货最近收盘价数据,并按照1美元=7.0255元换算为人民币。2018年8月以来国际活猪价格在5~10元/kg左右小幅波动,随着非洲猪瘟在全球暴发,推动国际猪价在2019年4月份上涨到接近15元/kg,而后6月份又跌回10元/kg左右。由于中国生猪养殖成本高,所以国内生猪价格始终高于国际活猪价格,与国际生猪价差保持在5元/kg左右。由于疫情突发因素下的供给变动,我国国内生猪价格从2019年1月起保持持续上涨趋势,与国际活猪价差不断扩大,并在10月底达到接近30元/kg的较大差距(见图2)。

由于2018年8月以来我国国内猪价走低,国际猪肉价差缩小,导致进口猪肉受到压制,猪肉进口量总体下滑,每月猪肉进口量在8万和9万吨上下浮动。2019年随着国内猪价开始上涨,与猪肉价格密切相关的进口量也开始增加,1月份猪肉进口量为12.5万吨,同比上升7.4%。受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2019年以来我国猪肉进口量呈现出快速增长(见图3)。

3.2 传统猪瘟对日本猪肉贸易的影响

同样以日本暴发传统猪瘟的时间点观察之后一年左右全国日均猪价变动趋势。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官网仙台中心批发市场每日猪肉价格信息,按1日元=0.0637人民币汇率折算,日本在2018年9月发生传统猪瘟后猪肉价格自2018年8月36.12元/kg一路跌至2019年1月份24.91元/kg,短期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都有所下跌。但是猪瘟的感染蔓延,使日本国内猪肉供给受到抑制,在其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推高了猪肉价格。自2019年初日本国内猪价呈波动上涨趋势,猪肉价格连续4个月上涨,在2019年2月份恢复到33元/kg左右,后继续上涨,5月份猪价达到40元/kg左右,超过了传统猪瘟暴发前的猪价水平。6月份价格为35.74元/kg,环比涨2.6%,同比涨0.2%(见图4)。

同样以中国商务部网站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美国猪瘦肉期货最近收盘价数据,并按照1美元=7.0255元换算为人民币。自2018年8月以来国际活猪价格较稳定,保持在5~10元/kg左右。随着日本传统猪瘟暴发,其国内生猪价格下降,与国际活猪价差从2018年8月20元/kg左右较高的价差缩小到2018年9月份10元/kg左右。在长期内而随着日本国内猪肉供应不足,猪价上涨,此时与国际活猪价差又呈上升趋势到2019年4月份的20元/kg左右(见图5)。

由日本国内猪肉价格和日本每月猪肉进口量结合可知,日本国内猪肉价格较高时,猪肉进口量也较高,2019年1-5月份日本猪肉进口累计40.54万吨,同比增3.8%,其中4月份进口10.07万吨,同比增5.2%。随着2019年以来日本国内猪价上涨,与国际价差变大,猪肉进口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见图6)。

4 结论和建议

4.1 生猪疫病对发生国猪肉价格的影响

生猪疫病暴发类突发事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猪疫病事件对市场供给造成影响,二是对市场需求造成影响,导致猪肉市场短期内发生结构性突变,通过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生猪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猪肉价格不仅受养殖成本、消费者偏好、政策补贴以及相关产品价格的影响,还会受到疫病等突发事件外部信息冲击的影响,而且影响更为剧烈。生猪疫病暴发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分析生猪疫病对生猪价格的冲击效应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

全球范围内,疫病发生后生猪和猪肉价格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一方面,疫病对生猪存栏量冲击存在即时性,即在短时期内造成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养殖者短期加快出栏,这些都会加速产业去产能并减少市场供给。疫情的发酵还会加剧养殖从业者对于后市的担忧,养殖者生产成本增加造成补栏积极性下降,甚至减少能繁母猪的存栏,对于后期的猪肉的供应也会产生剧烈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猪病暴发猪肉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消费恐慌会造成减少猪肉的购买转而选择其他肉类。疫病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将直接冲击消费者的食品需求导向,导致国内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下降,并通过产业链向前传导影响畜牧业的生产。

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会在短时间内恢复,但受生猪生产时滞(不同步)的影响,市场供给不会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在长期内猪肉产量减少,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会上升。疫病对生猪价格的冲击表现为持续性,具体的价格下降和上升时间点要结合国内猪肉产业的供需情况而定。一旦发生生猪疫情,猪肉供应过剩而需求骤降,价格走低;几个月后因猪肉需求回暖而供应减少,价格大幅上涨,这成为各国生猪疫病暴发对国内市场价格影响的主要规律。出现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在于养猪业的生产周期长,在疫病冲击给猪肉市场价格造成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养殖者在亏损期淘汰产能,盈利期增加产能,供应调整是滞后于市场价格的,从而加剧生猪产业的蛛网现象负面影响,并反过来加剧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

4.2 生猪疫病对发生国猪肉贸易的影响

国内的生猪供求状况与生猪市场价格是影响猪肉进口量的重要因素。猪肉的供求不平衡会导致将猪肉进口作为市场调节工具,在猪肉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平衡国内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国家可通过进口来消除国内供给的缺口,即依靠国际市场稳定国内市场。但是影响猪肉进口量变化的根本动因是国内外猪肉成本与价格的差异,生猪疫病的暴发对各国猪肉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内猪肉价格传导到国内外猪肉价差变动来实现的,并且这个影响在生猪疫病暴发初期和长期有很明显的不同。

生猪疫病发生初期,国内猪肉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国内市场饱和,猪价相对较低,国内外生猪价差较小,这会抑制猪肉进口。而生猪疫病发生后期,市场猪肉供应量减少,国内猪肉供应量小于需求量,国内市场需求不饱和,再加上国内生猪疫病暴发后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导致猪肉价格的提高,进口猪肉价格优势明显,国内外价差扩大导致了进口猪肉疯狂涌入国内市场。再就是疫病发生导致对国产猪肉消费低迷,从而增加对国外猪肉的需求,刺激生猪及其他猪肉产品大幅度进口。

4.3 建议

猪病作为突发冲击不可避免地造成猪价大幅波动,为了维护猪肉市场稳定,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减少重大疫病对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的冲击。在全球动物疫病防控战略框架下,OIE等国际组织的疫病防控工作主要划分为风险防范、应急处置、控制消灭3个部分。

在生猪疫病风险防范规则方面,OIE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要求各国在进口生猪及猪肉产品前实施风险评估制度,严格实施进口检验检疫,降低疫病传入风险。强化兽医能力,改善动物防疫条件,推崇各国遵照动物福利标准健康养殖,满足动物生存需要。

FAO尤其强调在生猪疫病应急处置方面的规则,在重大疫情暴发后设立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对疫区生猪扑杀清群,实施隔离封锁,并给予养殖者合理赔偿。提高公众对疫病认知,制定科学详细的紧急反应方案。

在生猪疫病控制消灭方面,实行动物疫病通报,有效实施疫病监测和追踪及时掌握各国生猪疫病状况,对于已经存在的重大生猪疫病,主要以实施控制和消灭策略为主,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每一疫病的监控和扑灭计划。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猪价价差进口量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海关总署:镍、钴、锂产品进口量同比均有所增长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1-2月份土耳其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3.3%
1月份土耳其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2.5%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猪价进入下行周期 养殖不宜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