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学习能力

2021-01-08

英语学习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探究策略

编者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师指导 英语》重点解读了英语学科素养中的学习能力,并聚焦以下五个问题:第一,英语学习能力有哪些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第二,如何理解学习能力的发展性及跨学科性?第三,如何理解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第四,如何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实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五,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期的“书房镜像”栏目,我们将摘编本书对其中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个问题的分析与解读,以飨读者。

英语学习能力有哪些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

高中英语新课标对学习能力进行了界定:“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并确定了英语学习能力的目标,即“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高中英语新课标还指出,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识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能力对学生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认识到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体验、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和渐进性等特点;使学生具备学习专注力和意志力,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语言现象、积极探索语言规律、培养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好習惯,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根据学习目标有效地选择和整合资源,获取其他学科的相关信息,多角度探究和思考不同的语言文化现象,进而形成自己的新认识、新思想、新观点。

简言之,具备英语学习能力意味着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乐学、善学,能够在英语学习的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作出有效选择、评估与调控,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为之努力。同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动与进取。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2. 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作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

3. 选择与获取。选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学习并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利用英语优势获取其他学科相关信息,并根据需要对信息资料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效拓展。

4. 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多角度思考和探究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现象、认知思维方式和意义表达习惯,探异求新,学以致用。

如何理解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另外,除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程晓堂、赵思奇,2016)。

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高中英语新课标将学习策略界定为学生为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并特别对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元认知策略指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认知策略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语言学习活动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与心智活动密切相关,是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础;交际策略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提高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情感策略指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采取的策略,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毅力的前提和促进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策略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深度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夏谷鸣,2017)。

由此可见,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能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已超越了学习策略本身。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素养,不仅仅限于能够运用各种策略手段,其目标指向是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指学生能够独立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和迁移学习策略,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对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有重要作用,是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前提条件。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程晓堂、赵思奇,2016)。

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还具有可迁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相较于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强的迁移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在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构成学习能力的核心。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具有方法性和自我调控性两大特性。区别“学会”与“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能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配置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督促学生执行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程,反思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经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分析语言和文本结构的能力、理解和沟通的能力以及创建文本的能力。

如何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实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自我选择、评判和监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教育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重要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就其目标而言,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觉、持续的行为能力;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者与人沟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对过程和概念的探究和发现方式,是学生获得结构化知识、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作用,而学生能否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是衡量他们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具体而言,自主学习主要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其核心特征为自觉性,包括监管动因、监管机制和监管评价三方面的构成要素。有专家指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多半是自觉地学习。他们自己确定学习的目的,有较为明显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选择学习内容和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擅长自我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能不断地克服学习的困难,能自我评估或评价学习的结果。伴随这种自觉学习,必然产生自我调控的学习,这就是学习中的反思性或自我监控性。具体地说,就是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自身特点、问题要求等相应地作出计划,选择合适而有效的策略,评价每一操作的有效性,检查结果,修正策略,并对再次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等。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互促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合作精神为基本出发点,以社会互动为基本关系,以人际交往为基本方式,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关心进而共同提高学习成绩的行为。合作学习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有专家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传统个体化学习方式相比,合作学习能明显促进学生获得深层次信息和高阶思维能力。借助合作学习中的社会互动,可以彼此促进社会化,通过讨论与保留、互相欣赏学习成果、互相激励与成功,可以增进友谊,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增进知识,还能学会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等(林众等,2011)。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建构主题引领的六要素学习活动模式,设计各种需要多人完成的学习任务或项目,通过任务或项目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实施既有分工又需合作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实践与同学沟通、协商、妥协、合作、共享等各种交际策略和技能。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的各种渠道,学习与更广泛的社会接触。

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开放的,其时空不局限于课时与课堂,其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与学科。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充学习内容和信息渠道。这里的探究,不仅指科学探究,还包括社会探究、技术探究等。探究式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强调学生应学会“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方法;探究式学习往往突破教学的时空、学科、教材和知识点,强调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实践相结合,不但要追求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提倡对所学问题加以分析、综合、对比、抽象和概括,对所接触观点加以争论、碰撞和探索,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坚持分析的、全面的、怀疑的思维和自我反省的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能考虑可以利用的条件,不断验证所拟定的假设或解题方案,敢于对所学习内容甚至教师提出怀疑和质问,表现出不唯书、不唯师的求证学风。

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反映了有效学习的不同侧面:自主学习强调自我定向、自强独立、自我管理等在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合作学习强调尊重、倾听、分享、主动参与、沟通交流、分工合作;探究式学习侧重增强批判性思维,提高独立探究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更强的责任心以及智力增长。事实上,三种学习方式在功能上是互补的,若要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仅依靠某一种学习方式,而是应将三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优化学习行为,进而建立持续的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并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强化为自动化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建构在其学习兴趣、动机和学习策略基础上,恰当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是使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的一个重要保障(李宝荣,2017)。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为基础的“活动教学观”,努力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尹鸿藻、毕华林,2000)。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体现在勤奋学习和学用结合上。勤奋是学习、成才与作出贡献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成功的基石,学习本身就是勤奋和努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其次,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与实践,“学以致用”至关重要,英语的学习和运用都需要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深化。在学习态度方面,可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勤奋学习,对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是否有全面、理性的认识,对多元文化现象是否有积极、开放的态度。

2.幫助学生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必须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只有调动起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也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持久的兴趣和内驱动力,能否主动学习、勤奋学习,能否迎难而上、持之以恒。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人而异,但大多体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面,也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持之以恒方面。在学习习惯方面,教师可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有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是否有学思结合的习惯,是否能够独立思考、细心解题、耐心检查和及时纠错,是否能不耻下问、乐于分享等,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4.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技巧。“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去选择最佳学习方式;也可以先吸纳别人的好经验,再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在学习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只有学习得法,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5.鼓励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管理。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自我评价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学习者需要主动地设定目标、选择策略、计划时间、组织材料和信息、调整方法、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并为未来学习作出适当调整。也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发展需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合作、主动分享与参与,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澄清分歧,构建新识。在学习管理方面,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有调适能力,能否自我规划学习目标,能否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监控、适当调整并完成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程晓堂, 赵思奇.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5): 79—86

李宝荣.2017. 发展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维度与策略[J].英语学习, (8): 9—12

林众, 冯瑞琴, 罗良. 201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6): 30—36

夏谷鸣.2017. 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學习能力[J].英语学习教师版,(5): 21—24

尹鸿藻, 毕华林.2000. 学习能力学[M]. 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探究策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