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看”的活动设计原则、模式与方法初探

2021-01-08马晓蕾

英语学习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技能资源语言

马晓蕾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手段、方法和工具,拓宽了外语学习的渠道,但同时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语言技能方面增加了“看”的技能,正确认识和熟练掌握“看”的技能已经成为时代和高中课程的要求。本文从“看”的活动设计原则、模式与方法入手,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实例,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挖掘视觉资源所蕴含的信息和语言,从而引导教师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看”的技能。

关键词:视觉资源;“看”的技能;活动设计;高中英语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也拓宽了外语学习的渠道。顺应时代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语言技能方面增加了“看”的技能,指出“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教育部,2018)。

如何落实《课标》要求,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看”的技能,成为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新课题。“看”的技能具有独立性,与听、说、读、写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是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同时,“看”的技能与其他技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日常生活和英语教学中,“看”往往是与听、说、读、写等技能结合在一起的。本文从“看”的活动设计入手,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引导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做好“看”的活动设计,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看”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促进他们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增强他们在新媒体时代的综合实力,以满足未来社会对新媒体和数字技术人才的要求。

“看”的活动设计:原则、模式、方法与步骤

1. 活动设计的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中“看”的活动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即:依据视觉资源类型特点、考虑具体教学焦点以及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

首先,不同类型的视觉资源具备不同的特点,教师设计活动时,要善于抓住视觉资源的“相关特征”(Corder,1966)。一般来说,视觉资源可以分为图形、图表、视频和虚拟现实等几种类型。常见的图形类视觉资源一般由单幅、多幅或一系列图片构成,如漫画、连环画、绘本等;此外,还有路标、地图、海报等以图片为主的专业的图形类资源。根据制作过程的不同,则可以分为手绘图、电脑制图和照片等。这类视觉资源主要通过图形、色彩及其构成的人物、事物形象等来传递信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英语教师一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人物、场景、情景和事件等,理解其中传递的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意图等,例如:图中包含哪些重要元素(人物、场景等)?这些元素是以何种方式被呈现的?图中的人物表情是怎样的?图中的场景、环境的色调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表达了拍摄者或绘制者怎样的思想感情?(Zakime,2017)

图表类的视觉资源主要包括由线条构成的各类表格、统计图等,其中除了图形,往往还包括一些非连续性文本。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有的涉及信息梳理分类,如表格;有的则涉及图例和数据呈现,如散点图、曲线图、扇形图、柱形图、面积图、金字塔图等。这类视觉资源一般是静止的,学生可以反复观察。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信息梳理分类的逻辑和标准,了解图表背后的数据特征和走向,进而用英语进行归纳和表达。

视频类的视觉资源由声音和连续性图像构成,一般包括电影、动画、戏剧及交互式学习软件等。这类视觉资源的信息输入比较丰富,同时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更接近现实世界的交际场景。但由于是连续播放的,声音、场景往往一闪即逝,对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综合语言水平有较高要求。

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可以让学生产生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有利于创设更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感受融入語言学习,从而把课堂学习和现实世界更好地联系起来。虚拟现实场景引人入胜,但如果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可能会沉浸甚或迷失在虚拟场景中。此外,如何厘清现实世界与虚拟场景的界限,也可能会成为学生要面临的挑战。虽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还没有普遍运用于教材,但教师应密切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动了解和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设计“看”的活动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各类视觉资源的特点及其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有效利用不同类型视觉资源的特点,使活动设计更具针对性。

其次,从目前高中英语教材及课堂教学实际来看,不同的板块和课次的焦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以看为主”和“以看为辅”这两类“看”的活动。“以看为主”的活动主要指围绕视觉资源展开,培养学生“看”的技能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活动,例如围绕主题图展开讨论、观看动画/视频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等。“以看为辅”的活动主要指与听、说、读、写技能相结合,利用视觉资源提供的语言和信息输入,辅助学生掌握其他语言技能的活动,例如学生在听前、读前通过观察图片,获取信息、辅助词汇学习,激活背景知识,为听力和阅读理解活动进行铺垫和准备等。设计“看”的活动时,教师应明确教材相关板块及课堂教学的具体焦点,从而使活动紧扣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实际。

再次,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理性思维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体验、初步的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会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系统地筛选与处理,这是他们形成较成熟的想法和观点的基础。面对丰富鲜活的视觉资源,学生的相关知识和体验会被激活,但他们会表现得更加理性,并期望自己能够形成有价值的思考和与众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设计“看”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相关知识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理性思考和成熟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2. 活动设计的模式、方法与步骤

“以看为主”的活动设计,如视频活动, 一般可采用“看前”“看中”“看后”的模式。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视频活动为例,做简要分析(见图1)。

“看前”活动指的是教师围绕接下来学生要观察或观看的视觉资源,设计相应的问题或活动,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生活体验和语言知识等,让学生在心理状态、知识体验等方面做好“看前”准备。以图1中关于保护长城的视频活动为例,在观看视频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教材中的长城图片并阅读介绍文字,猜测视频主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Great Wall?”,激活学生有关长城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接下来,在Before You Watch 的预热环节,让学生在观察四幅视频截图后,完成与相关文字的匹配活动。根据学生的语言程度及课上时间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段视频开头,预测视频的完整内容;或者让学生使用视频中出现的关键词完成句子或语篇,对视频所涉及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看中”活动指的是教师让学生多次观察图片、图表或观看动画/视频等,并完成相应的活动和任务,这是“看”的活动设计中的核心环节,一般包含2—4个不同层次的活动:(1)考查学生对视觉资源所蕴含的主题、重要信息等的理解能力;(2)考查学生识别、梳理和/或分析信息并进行相应推断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或功能项目等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4)针对视觉资源的特点,考查学生特定的能力。仍以长城视频的“看中”活动为例(见图2),教师在第一次完整播放视频前,可以让学生阅读While You Watch中的活动1,引导他们关注视频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播放视频。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观看视频,边看边识别、分析相应信息,完成判断正误的活动。教师核对答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可以重放视频中的某些相关部分。教师第二次完整播放视频前,让学生先浏览While You Watch 中的活动2,引导他们关注关键信息和视频所传达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然后播放视频。学生边看边填写关键信息,补全句子。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对交换答案并讨论,然后再统一核对答案,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选择相应视频片段进行回放。接下来,根据视频的内容及语言特点等,教师还可以设计配音、角色扮演等特色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看后”活动主要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视觉资源的主题、重要内容及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身边的生活实际及现实世界,运用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用英语发表相关看法与观点,形成较为成熟的个人见解。例如,学生观看保护长城的视频并完成相应活动后,已对视频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与思考;此时,教师可利用After You Watch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意义的思考,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普通民众有责任并且有能力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去(如图3所示)。

“以看为辅”的活动设计,一般采用“指向核心技能,确定资源类型”的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堂课或一个教材板块往往围绕一个主题,聚焦一个核心语言技能,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是围绕单元主题、聚焦听力技能培养的一个板块,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会把这个板块设计成听说课,系统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即听力技能是这个板块的核心技能,“看”和其他技能发挥辅助作用。明确核心技能指向后,教师需要根据听力技能培养的需要,确定视觉资源的类型。具体来说,听前环节可以利用图形、视频等资源,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个人体验等,为后面的听力理解做好准备。如图4所示,在听前环节,教师提示学生阅读问题、观察图片,通过看图匹配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熟悉四个社团名称及活动内容,初步掌握ballet、volunteer、debate、prefer的词义,为接下来的听力理解做好语言准备。这里的四幅图片,主要起到激活学生相关知识和体验,辅助理解词汇和情景设置的作用。又如,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采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此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图表等视觉资源,让学生结合通过阅读获取的信息、结构、语言等,把自己的想法观点用图表的形式梳理归纳出来,以厘清思路,辅助表达(如图5所示)。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中“看”的活动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设计:

第一步,根据教学需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阶段是需要设计“以看为主”还是“以看为辅”的活动,从而确定活动设计模式;

第二步,基于不同类型视觉资源的特点,确定要使用的视觉资源类型,注意充分发挥各种类型视觉资源的优势,分析其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强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第三步,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内涵比较丰富和深刻的视觉资源,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问题等,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活动与任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考,激发其创造性,将“看”的技能培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有机地融为一体。

“看”的活动在教学中的实施与注意事项

“看”的活动涉及种类及形式多样的视觉资源,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视觉资源的特点,做好实施前准备。视觉资源所包含的信息、内容、语言等往往非常丰富,有些视觉资源的内涵较为丰富和深刻,教师要注意在课前反复观察/播放,认真分析,充分挖掘,否则可能会在活动设计和实施时流于肤浅,无法对高中学生形成必要的认知挑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活动设计。鉴于视觉资源内涵的丰富性,高中学生很可能会形成与活动设计预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此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他们的观点,必要时予以引导,切实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虽然视觉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陌生,但如何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看”的技能,对于教师来说还是个比较新的课题。教师应注意在课后回顾“看”的活动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课后反思。以下五个问题可供教师在课后反思时借鉴与参考:

1. 是否充分挖掘了视觉资源的内涵?

2. 是否充分利用了视觉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3. 活动所采用视觉资源是否与主题相关、生动有趣?难度是否适当?

4. 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看”的能力是否获得提升?学生在完成活动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用到了哪些目标语言?联系了哪些个人体验和世界知识?在活动中是否遇到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是否得到解决?

5. 活动在课堂上实施时,是否进行了即时调整?有哪些调整?当时为什么这样调整?现在看来,调整是否恰当?以后应对活动设计进行哪些改进?

結语

《课标》对“看”的技能培养做了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看”的能力的重要性,根据不同视觉资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判定“看”的活动类型(“以看为主”和“以看为辅”),按照相应的原则与步骤,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他们在新媒体时代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Corder, S. P. 1966. The Visual Ele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Zakime, A. 2017. Using Pinterest to Promote Genuine Communication and Enhance Personalised Learning[A]. In Donaghy, K. & Xerri, D. (eds.) The Imag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C]. Malta: Gutenberg Press.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技能资源语言
高级技能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语言是刀
资源回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