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弹力图在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08张晓晶张晓萍赵小丽陈艳

甘肃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凝良性恶性

张晓晶 张晓萍 赵小丽 陈艳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00

机体凝血机制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常伴随凝血功能异常[1],及时准确评估机体的出凝血状态,对临床治疗且有重要价值,传统的出凝血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等,这些指标仅反映凝血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种凝血产物,不能反映凝血全过程。血栓弹力图(TEG)动态检测凝血全过程,从激活凝血因子到血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降解,快速直观的以血凝块形成的时间、速率、强度和纤溶水平表示检测结果,动态反映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情况,可与传统出凝血检测相结合,较全面的展示患者的凝血状态,为诊治患者提供更可靠的检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血液分析使用S YSMEX公司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TEG检测使用美国Haemoscope公司提供的TEG(Thrombelastograph Hemostasis Analyzer,Mod-el 5000)。采血使用枸橼酸抗凝管(采血量为2mL)。传统凝血4项用ACL-9000型血凝仪检测(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所用试剂、质控物等为原装配套试剂。

1.2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7~2018年乳腺科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按乳腺病变程度分为恶性乳腺肿瘤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招募的健康人群)。恶性乳腺肿瘤组117例,平均年龄(50.50±10.23)岁;乳腺良性病变组57例,平均年龄(36.77±12.51)岁,对照组69例,年龄(51.86±18.51)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有出血病史或血栓病史者、服用影响凝血药物者、孕妇、月经期女性以及3个月内患其他疾病者。

1.3 标本的收集 三组患者均清晨空腹静脉采血,于采血后2h内测定PT、APTT、TT、Fib,血小板(PLT),同时另抽血样进行TEG检测,TEG检测指标:R值从激活凝血功能到纤维蛋白开始形成,提示凝血因子活性,参考范围(4~8min)。K值血块形成的速率,提示纤维蛋白的功能,参考范围(1~4min)。Angle角意义同K值,当纤维蛋白活性极低而无法检测出K值时,纤维蛋白的功能参考指标为Angle角,参考范围(47°~74°)。MA反应血凝块的大小和稳定,提示血小板的功能(54~72mm)。CI凝血综合指数:反映样本在当前状态下的综合凝血(-3~3)。G值反映血凝块强度的指标(6.0~13.2d/s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三组差异显著进一步通过LSD法进行各组间均数多重比较。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经Nemenyi法检验进一步推断各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TEG检测参数情况比较MA值恶性组、良性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K值、G值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K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值恶性组、良性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三组TEG检测参数情况比较

表2 三组常规检测参数情况比较

2.2 三组常规检测参数情况比较 乳腺肿瘤恶性组P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良性组T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机体凝血和抗凝系统呈动态的平衡状态。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细胞影响血液流变从而引起血液微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2],表现为提高凝血活性或降低抗凝活性。机体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3]。相关研究表明,肿瘤和出凝血系统紧密相关,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功能是肿瘤浸润转移的改变重要因素[4]。本研究结果提示PT值恶性组较对照组低。TT良性组较对照组低。PT主要反映了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状况,TT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这一结果说明恶性组外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增高,乳腺发生病变对纤维蛋白的转换有影响。TEG检测结果,MA值和G值恶性组与良性组均高于对照组,MA值主要受血小板功能影响,G值反映血块凝强度。肿瘤患者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高凝状态主要因血小板功能的改变为主,乳腺病变会导致血小板功能增强,进而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血块强度看,乳腺肿瘤恶性患者的血块强度大。K值恶性组低于对照组。这一检测结果提示乳腺恶性病变的患者,纤维蛋白原活性增高,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之一,在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病理生理学方面纤维蛋白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5]。因此,综合TEG检测乳腺癌患者凝血系统较为明显的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改变造成(在TEG检测指标中K值减小、MA值增大),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也与出凝血四项研究中TT的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乳腺良性病变即会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和TEG参数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但二者一致性稍弱,TEG检测敏感性高于出凝血指标,二者不能完全相互替代[7,8]。

肿瘤细胞能够产生血管生长因子(TAF),刺激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血浆中A纤溶酶原抗原升高,另外肿瘤细胞纤维蛋白沉积,会刺激血管增生,促使肿瘤生长增加机体高凝状态[9,10]。本研究中TEG检测结果G值也证实了这一点。乳腺癌患者凝血系统呈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患者症状的一种现象或结果,易导致血栓栓塞[4]。恶性肿瘤患者的这种高凝状态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很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3],癌症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4倍以上,血栓明显增加了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11,12],鉴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和导致的结果,正确及时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状态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高凝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