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保险的减贫效应研究

2021-01-08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保险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阜平县效应农户

原 彰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佳婧 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目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关键问题。

而中国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贫困成因中因灾致贫的比重高达20%,因此,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减轻灾害对农户的影响是助贫扶贫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农业保险可以减轻灾害对农民家庭生活水平的巨大影响,帮助农户在灾后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保险通过其含有的保单贷款功能可以帮助农户融通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农业保险是否真的可通过以上渠道产生减贫效应,减贫效应如何,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利用历年农业保险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农业保险的减贫效应提供理论支持,坚定发展农业保险的信心,并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完善。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Orden(2001)利用1998—2000年的农业保险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可提高农作物产出,且提高幅度在0.28%~4.1%之间。Innes(2003)则指出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有助于农业生产和发展,并且农险的赔付支出将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Glauber(2007)也认可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补贴应适度,较高的补贴反而会使社会福利水平降低。X Gine、R Townsend 和J Vickery(2008)则专门研究了印度暴雨保险,发现购买该险种的农户的财富水平得到提升。

2.国内研究

国内以梁平、梁彭勇、董宇翔(2008)为代表的多数国内学者都认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陈晓安(2013)在此基础上,将农民收入细化,指出农业保险在促进农民人均经营性纯收入和工资性纯收入上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在促进农民整体收入上的作用却是负面的。张小东、孙蓉(2014)进一步指出,农业保险区域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的作用更大。宗国富、周文杰(2014)以吉林省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当前的农业保险收入补偿水平对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了固化作用。阮贵林、孟卫东(2016)则认为,农业保险能促进人均纯收入的提高,但存在1—2年的滞后期。卢飞、张建清、刘明辉(2017)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增收效应随时间的增加变缓且地区差异明显,农业保险是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张伟、黄颖等(2017)认为农业保险可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问题。李勇斌(2018)则从灾前、灾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灾前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灾后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总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农业保险灾前效应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特征,低农业保险密度区间,灾前效应影响为负,高农业保险密度区间,灾前效应为正,灾后效应则不存在门槛特征。费清、江生忠、丁宁(2018)对我国322 个地级行政单位2007—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赔付在总体上有效地保障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获得感。

▶图1 2013—2017年中国农业保险密度与深度数据来源:2014—2018年《中国保险年鉴》

▶图2 2013—2017中国农业保险赔付支出与保障金额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14—2018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图3 2010—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的承保面积和覆盖农户数据来源:2011—2017年《中国保险年鉴》

▶图4 2014—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15—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二、农业保险减贫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1.农业保险密度与深度持续上升

根据图1所示,中国农业保险的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2013年保险密度为53.14元/人,2017年上升至83.1元/人,年均增长率约11.8%;保险深度由2007年的0.0052 上升至2017年的0.0058,年均增长率2.8%。这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接受度大大提升,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加。

2.保险赔付与保障金额逐年增加

由图2可知,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农业保险保障金额与保险赔付水平均呈稳定上升态势,其中保障金额由2013年的1.39万亿元涨至2017年的2.79万亿元,保险赔付水平则由194.94 亿元升至334.49 亿元。不断增长的保险金额和赔付水平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使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3.承保面积和覆盖农户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由图3可看出,2010—2016年间,中国农业保险承保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承保面积由2010年的6.8 亿亩上升至2016年的17.24亿亩,年均增长率16.77%。而农业保险的覆盖农户数量则有些许不同,2010—2014年,中国农险覆盖的农户由1.4 亿增长至2.47亿,年均增长率15.25%,但2015—2016年间,农险所覆盖的农户数量则出现了下滑,由2014年的2.47 亿下降至2.04 亿。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农业人口转为城镇户口或进入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工作,其原有耕地流转至其他农民手中,所以出现农险承保面积上升而覆盖的农户数量却在下降的情况。

(二)中国贫困现状

1.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扶贫成效显著,农村贫困状况逐步改善。

▶图5 2018年中国贫困县与贫困人口分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图6 保险扶贫“阜平模式”特色

从图4可看出,2014—2018年间,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逐年改善。2014年,中国农村存在7017 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7.2%,但至2018年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仅剩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贫困人口以年均43.4%的速度下降。

2.贫困人口聚集现象明显

截至2018年,东部地区有国家级贫困县35个,贫困人口147万;中部有国家级贫困县173 个,贫困人口597 万;西部有国家级贫困县374个,贫困人口916万(见图5)。中国贫困集聚效应仍非常明显,中西部依然是贫困重灾区,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需要给中西部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扶助。

(三)中国农业保险减贫经典模式——河北“阜平模式”

2007年实行保费补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迅速发展。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较高的社会正外部性,农业保险逐步成了部分地区脱贫减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选取河北“阜平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面积2496平方公里,境内地形环境复杂,多为山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10.81 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913元,远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0488.9元),贫困现象十分突出。

为高效高质地解决阜平县贫困问题,脱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14 河北省政府、阜平县政府与人保财险公司共同探索了金融扶贫的道路,其中农业保险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阜平县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以下三点:

1.产品创新

阜平县农业保险贯彻“中央保大宗、保成本,地方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原则(李鸿敏、杨雪美、冯文丽等,2016)。除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及的种养产业外,阜平县还与人保财险共同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系列特色农业险种,如大枣、核桃成本价格保险,养鸡保险、种羊养殖保险等。这些特色险种由县政府按60%的比例进行保费补贴,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阜平特色农业保险的推广,调动了农户的购买热情。阜平县政府还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户的种植情况,不断开发新险种。2016年,阜平县政府再次与人保财险进行合作,开发了针对肉驴、食用菌、蜂业等农产品或农业产业的28款新险种,进一步完善了特色扶贫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多层次上保障了农民收益。

2.模式创新

阜平县政府不仅在险种上进行了创新,而且也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新模式——“联办共保”。“联保共办”模式可从保费和赔付、功能分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保费和赔付。对于购买了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农户,县政府对其进行60%的保费补贴,农民仅自付40%保费即可。而保费收入、理赔支出由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均摊。同时,阜平县政府还设立了保险风险保障基金,由县财政兜底,当政府负担的赔付过大时,基金负责赔付,防止出现政府无力承担的情况。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实行补充机制,即若当年的理赔金额小于保费收入,节余自动留存在保险基金,以不断扩大基金规模。

(2)功能分配。保险公司与政府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推进农业保险的实施。保险公司专攻技术,进行险种开发、利用高新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指导等;而政府则发挥行政优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为保险扶贫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冯文丽、王芳、王学刚等,2016)。

3.制度创新

阜平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提出“基本+补充”的普惠性农业保险制度,即政府对基本保障实行统保,全额补助保费,在此基础上,农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和经济能力购买更高保障的农业保险(冯文丽、苏晓鹏,2018)。该制度不仅满足了贫困户分散风险的需求,而且额外设置补充性保险,为那些有更高缴费能力的农户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普惠性与选择性的良好结合,更好地助力了精准扶贫。

通过以上措施,阜平县扶贫效果显著。到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至1.54万,贫困发生率6.93%。农业保险的开办使农户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富民产业快速发展,阜平县政府以1400万元的补贴资金撬动了2794.46 万元的保险资金和13.7 亿元的保障资金,提高了扶贫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确定

本文利用全国31 个省份2007—2017年的农民可支配收入(inc)、农业保险密度(pre)、人均农险赔付水平(com)、财政支农(fin)等指标作为样本数据,建立省级静态面板模型。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incit,代表第i省第t年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于衡量农户贫困状况;核心解释变量为preit,代表第i省第t年的农业保险密度,用于衡量农业保险发展水平;comit代表第i省第t年的人均农险赔付水平,finit代表第i省第t年的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分别表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财政支农力度。各变量具体含义和来源如表1所示。

(二)实证研究

1.个体效应的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F(30,307)=76.74,P>F=0.0000,人均保费收入、财政支农水平在1%的情况下显著,人均赔付支出在5%的情况下显著。因此可拒绝原假设,认为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效应模型。

▶表1 模型所用变量具体含义

▶表2 个体效应检验结果表

2.时间效应的检验

▶表3 时间效应检验结果

根据LM 检验,P 值为0.0000,表明随机效应非常显著。因此认为,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效应模型。

3.Hausman检验

▶表4 Hausman检验结果

Hausman检验用于检验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模型哪个更适合。根据检验结果,x2(3)=38.75,P=0.0000,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更显著。

4.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

由于传统的Hausman 检验在模型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情况下会失效,因此进行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判断是否需要选择别的方法进一步检验。

▶表5 异方差检验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x2(31)=1517.65,P >x2(31)=0.0000,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模型存在异方差。

▶表6 序列相关检验结果

经检验,F(1,30)=45.960,P >F(1,30)=0.0000,表明模型存在序列相关。

5.稳健的Hausman检验

由于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时,传统的Hausman 检验方法失效。为保证所选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我们选用稳健的Hausman检验再次进行检验。

▶表7 稳健的Hausman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如上所示,x2(3)=17.314,P=0.0006<0.01,根据该结果可拒绝原假设,依旧选取固定效应模型。

(三)结果分析

我们对相关数据取自然对数,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方程式具体如下:

其中,i表示31个省份,t表示年份。

根据表8 中的数据,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

第一,农业保险密度的提高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业保险密度每上升1%,农民可支配收入就上升0.10282%。保费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渠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险公司为降低赔付,会对农民进行科学指导,甚至利用高科技干预自然灾害,维护了农业生产的稳定;二是农业保险特有的保单贷款功能可为农民融通资金,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第二,农业保险赔付水平也是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变化,即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农业保险赔付每增加1%,农民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0.02801%。农业险赔付越高,说明农民遭受的损失越大,但是在现阶段,中国农业保险多数只保物化成本,保障水平偏低,农民得到损失补偿有限,不足以弥补其全部的收入损失。

第三,财政支农水平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支农水平每增加1%,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0.51217%。与保费收入和赔付水平相比,财政支农的弹性系数更大,说明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各因素中,财政支农起到的作用更大。毕竟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更依赖国家大额的资金投入,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手段,资金有限,支持力度有限,促进农民减贫增收的作用也就相对较小。

▶表8 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

四、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挥减贫效应的措施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减贫效应。为更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保险的减贫效应,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户的脱贫增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性险种,其本身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仅靠市场的力量很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出现供给不足甚至供给缺失的情况(江生忠、张煜,2018)。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由政府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通过政府财政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

(二)完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

当前,中国农业保险仍以“国家补贴+商业性保险”模式为主,没有形成各类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协同发展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农业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较高等难题尚未解决。因此,为促进农业保险的稳定发展,必须加快建立中国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体系,特别是农业再保险制度,分散农业保险公司面临的巨大风险,维持其展业承保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减贫作用。

(三)构建农业保险数据库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相关数据不多且分散,一些基本信息,如参保农户、历年受灾面积等数据都缺失。而美国风险管理局与农业示范中心联合开发了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找出行为异常者,帮助政府和农业保险公司预防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欺诈现象的发生,维护农险公司的利益,同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科学厘定农险费率,减轻政府和农民负担(袁祥州、朱满德,2015)。因此,应尽快建立中国的农业保险数据库,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同时,这些关键数据也能够用于农业防灾防损,有助于避免农民因灾致贫。

(四)开发新险种,创新农险产品市场

我国农业保险呈现“广覆盖,低水平”的特点,农业保险公司在进行承保时,多数只保物化成本,而不保产量和收益,参保农民得到的保障水平较低,保障范围不全,一些涉及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险种由于缺少政府补贴支持,农业保险公司展业积极性较低,农户购买意愿也较低。因此,加快开发新险种,为农民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刻不容缓。2019年,中央下发相关文件,支持农业保险逐步实现覆盖全成本,并开始进行农业收入保险、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型保险的试点,这些新险种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投保农户的满意度,促进了产业脱贫的可持续化。

(五)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减贫脱贫功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必须加大在农户中宣传农业保险作用的力度,让农民真正了解农业保险,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改变农民对保险的偏见,提高农民保险意识,甚至通过农业保险带动农民购买其他保险,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阜平县效应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袜子也疯狂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学校袜子娃娃社团活动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河北省阜平县脱贫成效及经验浅析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阜平县易地搬迁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懒马效应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