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8宁夏育才中学

天津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启发性摩擦力教学法

■宁夏育才中学 王 稣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优势表现为可以借助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发散思维,积极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与当前的教育教学目标相符。为此,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借助问题的启发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研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问题教学法中设计问题时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启发性问题的提出更容易将学生带入相应的问题情境中,使其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基于旧知识生成的启发性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为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与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增强问题教学法的针对性,促使其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

(二)适度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知识结构,提出适度性较强的问题,确保班级内的全部学生均能积极进行问题探究。这便要求提出的问题应该难易适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均能取得一定的探究成果,从中获得相应的物理知识,确保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均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对物理学习产生信心,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延展性原则

好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延展出更多物理知识,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指明方向。一般情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探索欲以及求知欲,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进行问题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以及好奇心时,便会生成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能够目的明确,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这使物理课堂表现出了良好的延展性,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索欲

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物理学科教学时,需要围绕教材内容和物理教学目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同时保证问题的延展性与启发性,确保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既能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又能进一步发散思维,探究更多物理知识点,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动性。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教师应先对班级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制订针对性较强的问题教学计划,结合实际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自行找出答案,这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使学生养成一定的物理思维。此外,也需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读,尽可能使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和问题的针对性,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增强物理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的有关内容,有哪位学生可以阐述一下弹力的概念以及表现形式?”由于刚刚学习该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很快回答出弹力是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而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的一种力学表现。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言语引导,鼓励学生说出除了弹力之外,还了解哪些物体作用力,部分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能够说出还有摩擦力。学生虽然大致知道摩擦力的理论,但就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还不太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比如,引导学生两手握紧,两臂分别向外用力,引导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力量进行试验,感受在压力不同的情况下两臂的用力大小。学生进行自主实践与探究后,可以总结出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表面压力的直接影响。此外,还可以提出手部与桌面摩擦以及书本与桌面摩擦时哪个摩擦力更大的问题,使学生总结出物体表面光滑度对摩擦力的大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二)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内化物理知识

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存在实践性的特征,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实际演示方能达成既有的教学目标,这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考虑到高中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进行实验演示的方式创设相应的探究式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从中总结相应的物理知识。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容易感知物理知识的真谛,可以增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效果。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探究性问题的设置也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效控制探究性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均能通过探究实践掌握特定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课本中列举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准备小玩具车作为实验用具,在课上引导学生拉动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亲自动手实践后观察在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时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时间、位移等相关因素的变量关系进行分析,尽可能使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发散思维,总结相应的物理知识,在实践中感知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物理知识的形成规律。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的一大难点为实践探究类知识较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才能掌握特定的物理知识。而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在课堂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问题教学法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探知欲和探索欲,更乐于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并从中获取物理知识,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可以将问题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猜你喜欢

启发性摩擦力教学法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神奇的摩擦力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