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守住寄宿之心

2021-01-08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任德庭

天津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小学生家长学校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 任德庭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目标不断更新和提高,教育任务也越来越沉重,科教兴国事业显得更加紧迫。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在提倡教学理论与方法改革的同时,注重对教育格局进行调控和改变,为了实现资源整合和优质教育的有效利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门根据各地现状,采取了合班并校、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在农村,大批初中生并入城区学校就读,而在原有的各教学点就读的小学生则随之并入乡镇中心学校集中寄宿就读。小学生寄宿,给教育管理增加了工作难度,导致了不少问题,需要学校从宏观出发,从微观入手,精细化科学管理,才能促进学校工作全面正常运行,为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小学生寄宿存在的不便与问题

(一)小学生年龄小,不利于寄宿管理

较初中学生而言,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相对不够完善,自理能力低下,甚至有些小学生善未脱离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娇生惯养。在这样背景下的寄宿生,管理起来难度相当大,增大了管理压力,提高了管理难度。

(二)小学生寄宿缺少关爱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本身就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严重缺少父爱和母爱。如今在学校寄宿,又隔断了能够撒娇赖皮的爷爷奶奶等监护人,没有了亲情的陪护,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有些可怜。

(三)教育管理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或理解

常言道:“家校不分家。”对学生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合力。近些年来,广大教师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作为后盾,往往这样的家庭对教育也是非常支持的。但是,随着合班并校的举措推行,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存在客观和主观的诸多不满。再加上孩子比较小的思虑,往往会没事找碴儿,社会上也会发起一些不良舆论,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阻力。

(四)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需要转型

过去的初中生寄宿,学生年龄大,接受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管理上注重思想指引,进行励志教育,管理趋于宏观。但是小学生年龄小,各种行为习惯还不完善,不能主动适应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动手能力差,处处需要教师的指导,甚至帮助。所以学校管理更需要精细化,需要管理模式趋于微观。换句话说就是要从细处着眼,重视精细化过程管理。

育人如行军打仗,要稳住军心。学校、教师要迎难而上,面对现实,应该让管理变得更精细化,创建学生安心学习的环境,做学生的守护人,引领学生正确思考,明确方向,端正态度,健康发展。

二、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小学生守住寄宿之心

(一)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现状,面对现实,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减少因寄宿而产生的心理负面因素影响。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学生,但是,家长的思绪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认同学校教育和安心在校寄宿学习之心。因此,学校极力地创建学生能寄宿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给学生灌输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积极态度和思想。

(二)弥补学生缺失的关爱和亲情

在亲情的关爱下,孩子会感受到幸福和安全。突然间让孩子离开父母、亲人,寄宿在学校,一下子难以接受或不能快速适应。为了让孩子安心在校学习,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弥补学生因寄宿而缺失的亲情和关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了解其内心动态和一举一动,完全掌控学生状态。其次,快速成为学生的朋友或赖以生存的帮手,让学生明白,离开父母住在学校里,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有委屈可以找教师倾诉,有困难可以找教师解决。最后,教师付出真爱,去感化学生。爱是相互的,只要教师付出真爱,学生也会真心喜欢他。只要教师用一颗平常心、责任心去面对自己的学生,就能做到爱自己的孩子和爱别人的孩子一样。

(三)改良生活条件,优化学习环境

管理好小学寄宿生必须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解决好吃的问题。学校要注重科学饮食,合理配餐,均衡学生营养,组织学生吃到可口的饭菜,培养学生不挑食、不剩饭、不浪费、吃得饱的饮食习惯,做好学生的饮食保障工作。第二,解决好睡的问题。住宿条件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乃至学习状态。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有效组织学生作息对学校整体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小,要做到有规律的作息。第三,解决好学生玩的问题。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小学生特别爱玩,在学校寄宿也不能抹杀,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而稳定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思想、行为开始塑造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玩好。如:开展有意义的趣味活动、教育主题、各种竞赛活动等,在玩中接纳组织与管理,在参与活动中玩好、玩痛快。第四,解决好学的问题。学校管理终究要回到学习上来,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结合课堂内外引导好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并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沟通便是为了理解和支持。面对小学生寄宿,家长存在顾虑,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解除家长顾虑;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家庭的了解,更好地切合实际地管理学生。学校对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任务艰巨。

第一,定期开家长会。作为教师应该做好准备,借助家长会和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充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讲清学校的相关要求,让家长认识学校,全力支持学校的工作。作为家长,应该本着了解的目的,在家长会上捕捉一切有利于自己孩子发展和学习的信息,多了解孩子,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后盾保障,而不是抱着应付、摆样子的目的参加家长会。否则家长会真的就流于形式了,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召开个别家长会。班主任或学校的个别部门根据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召开个别家长会。这样的家长会目的性强,对于学校或班级的发展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如寄宿生中有部分学生周末放学时不能按照学校要求乘坐校车,而是乘坐“三无”车辆上下学,不符合学校的规定,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就需要召开个别家长会,进行专项解决。

第三,单独谈话。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班主任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把家长请到学校,单独解决。如:因为家庭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特别突出的问题学生、学生寄宿的生活问题或通过电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单独谈话来解决。

第四,家访。对于有些家长确实存在困难,不能到学校和教师沟通的,或确实需要教师深入家庭考察了解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进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保障学生能更好学习、生活。

(五)教学生学会独立

学会独立的本领,是学生能安心在校学习生活的关键。首先,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怎么干。在家,学生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只知道享受,出现问题不知道自己解决,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学校寄宿,有些问题就需要自己解决和处理,就算是求助别人,也应该知道找谁容易解决问题。如就餐中有学生把饭盆丢了或找不到,这样的现象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部分学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便束手无策。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几天吃不到饭,或是请来家长和学校纠缠等。但是会解决问题的学生会求助教师或在旁边找找就能轻而易举解决问题。其次,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适应能力就强,这种动手能力来自生活实践。如简单的清洁卫生,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是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家长惯着孩子,偏偏不让孩子做这些事,甚至听孩子在学校做清洁竟认为不合理,实则阻碍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会极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变革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班并校、布局调整,让小学生走上寄宿之路也是教育的新需要,学校、教师、家庭有责任为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保驾护航,创建环境。虽然有困难、多阻力,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群策群力,一定能留住小学生的寄宿之心,打造科学的管理方式,创建和谐的环境,达到育人的初心。

猜你喜欢

小学生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