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元县农遗“良地”利用现状及开发保护对策

2021-01-08黄卫华陈俊良刘小琴叶长文叶晓星黄建锋

食药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庆元县庆元遗产地

黄卫华 陈俊良 王 斌 刘小琴 叶长文 叶晓星 黄建锋

庆元县农遗“良地”利用现状及开发保护对策

黄卫华1陈俊良1王 斌2刘小琴3叶长文1叶晓星1黄建锋1

(1.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浙江 丽水 323800;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杭州 311400;3. 庆元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丽水 323800)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于2014年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庆元县通过林-菇用地践行永续利用,农业用地拓宽“两山”转化,科研用地推进产业发展,文旅用地助推乡村振兴等,使得农遗“良地”生动践行“两山理念”。分析农遗用地指标矛盾凸显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破题农遗‘良地’,激活一池春水”;巧借农遗“良技”,开辟顶尖上的良种路、巅峰上的创新路、浪尖上的开放路;研发农遗“良品”,焕发时代生机等对策建议。

农遗“良地”;农遗“良技”;农遗“良品”;庆元香菇

2014年“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庆元香菇”作为最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食用菌地域品牌,连续8年蝉联中国食用菌第一品牌,2020年又成功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让庆元香菇在欧盟境内得到充分保护,当前品牌价值达49.26亿元。在国家“公园时代” “铁路时代”,庆元县面临接轨长三角,融入海西区的良好机遇,如何对有限的农遗“良地”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率,是面临的难题。为此,庆元县积极探索破题农遗“良地”、巧借农遗“良技”、研发农遗“良品”,打造美丽浙江“最生态窗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指引和借鉴。

1 庆元县农遗“良地”利用现状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遗产地包括松源街道、百山祖镇和五大堡乡的13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林场。农遗“良地”19个乡镇(街道)的劳动人民用精湛的农遗“良技”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的农遗“良品”。当前庆元县农遗“良地”利用有以下特征。

1.1 林-菇用地践行永续利用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践行共享理念,使森林、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遗产地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1%,海拔跨度240~1 856.7米,植被类型多样,为菌物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今有大型真菌575种,其中食药用菌373种,占全国野生食药用菌的22%,成为我国菌类种质资源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的最适宜区域,且是我国香菇种质资源保育与育种的最适宜区域。

食用菌产业生产“不与人争粮,不与林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1],当前庆元县食用菌相关从业人员7万余,企业385家,以“百兴食品” “方格药业”为代表的省级农业龙头骨干企业8家,食药用菌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1.23亿袋,新鲜食用菌产量9.87万吨,初级市场基本稳定;行业一、二、三产总产值约37.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香菇始祖朝圣地、香菇文化弘扬地、香菇菌种研发地、香菇品牌策源地及香菇小镇旅游地,已连续举办11届中国香菇节。当前庆元1万多名“菇乡师傅”,带着庆元生产的菌种奋战在全国20个省、400多个县,为扶贫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1.2 农业用地拓宽“两山”转化

庆元县大力推进“丽水山耕+地方特色”品牌创建,截至2020年底,累计培育“丽水山耕”合作主体109家、背书农产品110个。当前庆元县食用菌行业拥有有机产品48个,无公害产品4个,绿色食品8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5个,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1个。每667平方米年均纯收益达4.6万元[2]。2014年,“庆元灰树花”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庆元灰树花生产量为1 820万袋,与2015年的1 220万袋相比,增加约49.2%,产量(鲜品)9 370吨,占全国灰树花总产量的70%以上。全县灰树花产品涵盖干鲜品、小包装产品、灰树花细粉、灰树花饼干、灰树花牙膏和药品等,其中有机认证产品10个;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每667平方米年均纯收益可达2.1万元。“庆元甜桔柚”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县甜桔柚种植面积达887公顷,现有的投产果园每667平方米平均纯收益入可达1.4万元,且相比其他品牌,庆元甜桔柚的市场均价要高出两三倍。庆元县走出了一条“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的四重叠加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之路。

1.3 科研用地推进产业发展

据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庆元县拥有职业高中1所,用地面积8.47公顷,在校学生1 956人,教职工数167人;拥有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浙江省丽水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用地面积9 000余平方米。拥有10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23家高新技术企业。至2020年,拥有有效期内发明专利数14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56件/万人。庆元县科技用地的有效利用,使食用菌产业得到新发展。县食用菌科研中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科研院所”,选育的‘香菇241-4’ ‘庆元9015’ ‘庆科20’ ‘庆科212’及‘庆灰151’等品种为当前全国各地香菇、灰树花的主栽品种。

1.4 文旅用地助推乡村振兴

依据《庆元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规划县域形成“一主一次五点,一轴五片”的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实施以来,庆元县基本实现了规划的县域功能定位与城市发展定位。积极利用生态优势,加快绿色产品和生态休闲旅游等生态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打造香菇文化、廊桥文化、铅笔文化、大济三朝文化、红色文化、古民居古村落等系列文化体验旅游精品路线,“中国生态第一县” “中国香菇城” “中国廊桥之乡”的“金名片”已基本形成。经普查统计,庆元县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70个。按国家标准分类,有五级旅游资源4个:百山祖、庆元香菇、月山古廊桥、百山祖冷杉;四级旅游资源5个:百瀑沟、龙岩古村落、大济古村落、庆元廊桥、西洋殿;三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200余个。2020年遗产地森林景区接待游客14.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 891.44万元。

2 庆元县农遗“良地”存在问题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庆元,耕地资源与建设用地资源稀缺。随着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庆元县建设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地指标非常有限,农遗“良地”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压力较大。

2.1 农遗用地指标矛盾凸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建设用地空间较小,全力挖潜也难以满足民生设施拓展与产业培育的需求。未来全县城乡建设土地需求仍较大,在增量土地指标有限以及缩村补城用地调剂模式遭遇瓶颈的情况下,城乡增量用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2.2 科技科研创新投入不足

目前存在科技研发投入不均衡,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滞后,高端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质量有待提升,科技成果惠民有待拓展,文化优势向科研创新优势的转化不足等问题。

2.3 农遗“良地”绿色利用不够

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抛荒、传统知识体系难以维持等诸多威胁和挑战,使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受直接影响。农遗“良品”是遗产保护的主体,利用好农遗“良地”,讲好农遗故事,做好遗旅融合,开发农遗“良品”等都需要有好的技术支撑。

3 农遗“良地”开发要素保障对策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是2019年我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针对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展示的“最生态窗口”,提出以下农遗“良地”开发要素保障对策。

3.1 破题农遗“良地”,激活一池春水

(1)做足农遗文章,打造“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体验。通过以线串点的方式,在百山祖国家公园核心区内联结公园周边打造以香菇文化和若干体验为核心功能,兼具观赏、科普、体验等功能的访客线路,打造香菇文化全程体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合理化。初步设想总体布局为“一心二馆三区”。

“一心”为西洋殿香菇始祖朝圣地。以西洋殿、兰溪桥为中心,围绕西洋殿区块开发,规划建设内容为香菇始祖朝圣广场、三公文化景观大道等。做好吴三公公祭和庙会活动的设计开发等。

“二馆”。一是建设野生菌博物馆。在西洋殿旁新建一占地1 000平方米左右的野生菌博物馆,向游客介绍展示野生菌的生态模型、产业情况等,形成野生菌科普教育基地。二是建设香菇栽培技术“活态博物馆”。在回龙湾联营山场建成剁花法香菇栽培示范基地;在珠连坑护林房选择典型农户建立段木法香菇栽培示范基地;在下段洋新建代料香菇栽培基地,给游客展示剁花法—段木法—代料法香菇栽培技术完整演化链。

“三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农事体验等新业态。一是野生菌实训采摘体验区。在百山祖茶木淤一带,规划一占地约33公顷的野生菌实训采摘体验区。开展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南南合作”高级别培训项目;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野生菌资源调查与鉴别实训等活动。二是龙岩村香菇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参与赏香菇庙会,学香菇功夫,唱香菇山歌,学二都戏等体验活动;通过参观吴三公祠、吴三公纪念堂、古民居、村史馆、香菇寮,学讲菇山话等了解吴三公历史文化;吃最正宗的香菇、麻糍等菇山菜体验菇民生活。三是黄皮村农耕文化体验区。结合黄皮湿地景点,串点成线,展示黄皮村的吴氏宗祠黄粿文化,让游客在打黄粿的乐趣中体验林-菇共育文化,并在农业文化遗产主题餐厅中体验最地道的菇乡美食。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活动,定期组织青少年参与农事体验,让他们真正接触到家乡的农业文化遗产。

(2)聚力遗产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庆元县在屏都综合新区集中开工的14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23.14亿元,生物科技(食用菌)产业园工程投资近7亿元,半湾休闲养生文化园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屏都街道余村小区(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4亿元。既涉及铅笔、竹木、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项目,也有生物科技、休闲康养类新兴产业项目,既涵盖城市道路设施、保障安居工程,又涉及教育、卫生等民生补短板领域,其将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3)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农业发展。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新一轮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正式出台实施。通知明确设施农业用地范围和规模,简化设施农业用地取得方式,加强用地监管。庆元县被列入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支持范围,2020—2022年,每年将获1.5亿元财政专项激励支持。专项激励政策支持着眼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力支持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等。要组织专班学深悟透,认真梳理、吃透上级有关政策,做好政策汇总,不断提高政策把握水平和谋划能力,积极谋划上报项目,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3.2 巧借农遗“良技”,开辟三条路径

(1)尖端上的良种路。最大限度用好林-菇共育土地资源,做好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建设好菌物保育区、菌物标本馆、菌种资源库、菌种活体组织库、菌种有效成分库、菌种基因库、菌种信息库“一区一馆五库”工作。详细调查遗产地地方品种资源的种植面积、产量、生长环境及濒危状况等信息,建立地方品种资源数据库。打造全国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研究和展示中心。

(2)巅峰上的创新路。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138号(城乡建设类079号)提案答复函指出,加快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发挥好规划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如“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结合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的荻港古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家菜,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庆元县资源丰富,需要引智、借智、用智,与相关遗产团队、中国美术学院及科研团队合作,对遗产地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开发相关的科创、文创、农创IP,讲好农遗故事,发挥农遗地的持久动力。拟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拍摄纪录片《在菇乡》,通过介绍剁花老菇农、科研人员、厨师、现代农创客等,从舌尖上、云端上的角度纪录“追逐前进的春风,坚守最初的梦想,重拾消逝乡味”的一群菇乡奋进者。

(3)浪尖上的开放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的靓丽“名片”,其全球数量从开始的几个试点发展到现在22个国家62个系统。中国推动将此项工作写入《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北京宣言》和《G20农业部长会议公报》,展现了国家影响力。当前,“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作为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之一,被认定为GIAHS指日可待。要在衢宁铁路庆元站等地注入遗产地元素,积极派代表参与GIAHS相关国际会议活动,介绍庆元的遗产地情况、发展经验,展示特色产品,真正让庆元融入世界的舞台,让GIAHS为庆元发声。

3.3 研发农遗“良品”,焕发时代生机

(1)打造未来农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要运用数字化手段赋予农业文化遗产新故事,让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如庆元县拟筹建的野生菌博物馆,可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采用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线上导游等形式推出“云游”新体验。积极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文物部门+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产业链和闭合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塑造农遗品牌。庆元作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整合地方资源和遗产品牌资源,如食用菌、铅笔、竹木等产业的知名品牌,都打上农业文化遗产地的Logo,在“特”和“好”上下功夫。庆元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49.26亿元,要发挥其应有效用。当前庆元县已获得农商行“生态富民贷”授信总额度5亿元,金融助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新路径。庆元县的江根乡建设浙闽边邑“庆元800”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体验基地,培育边界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生态和乡贤优势,赋能“乡贤创业之乡”,以海丰花卉杨桐柃木切叶基地、后洋生态石斑鱼基地、上店有机茶园、“土加鸡”基地等为重点,强化“生态+创新”理念,提高产品生态附加值。

要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盘活“山海协作”、结对帮扶资源,大胆走出去,精准对接、互动交流,推动庆元生态产品走出大山,形成知名度。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学研协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3)做“特遗旅”融合。青田县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申遗成功以来,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鱼桑文化研学院,建立了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馆,鱼桑文化引来暑期研学热潮[4]。庆元利用遗产地中的自然原料制作各类文创产品,如蚕茧灯、蚕丝纸、蚌壳画、湖笔等,仅2019年就接待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数万人。“蘑幻菇林”是百兴菇业有限公司在丽水打造的以“菌文化奇妙之旅”为主题的工业旅游观光工厂。

要抓紧开发“百菇宴”连锁店,做大做强舌尖上的菇城,借助农业文化遗产突破遗产地乡村振兴发展瓶颈,借鉴他山之石,用好资金,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充分发掘农遗“良地”的生物、生态、文化与景观资源优势,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探索构建以农业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的“庆元模式”。

[1] 李玉. 我国食药用真菌产业发展前瞻[J]. 微生物学杂志, 2013, 33(01): 1-3.

[2] 黄卫华. 庆元县以食用菌循环生产促菌类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J]. 食药用菌, 2020, 28(06): 384-386.

[3] 闵庆文.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铸好文化之“魂”[EB/OL]. https://mp.weixin.qq.com/s/Rz--BfK_4xFJCNgpkomf5w.

[4] 王斌, 闵庆文. 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浅议[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 4(11): 90-95.

S646

B

2095-0934(2021)04-280-05

猜你喜欢

庆元县庆元遗产地
曹庆元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庆元县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报告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