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市黑木耳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01-08叶晓菊

食药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龙泉市黑木耳食用菌

叶晓菊

龙泉市黑木耳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叶晓菊

(龙泉市食药用菌产业办公室,浙江 龙泉 323700)

为促进龙泉市黑木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总结龙泉市黑木耳产业的主要发展特点为:坚持规划引领,突破瓶颈谋发展;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基础促转型;强化科技兴菌,创新模式助提升;聚焦社会化服务,以点带面树典型;聚力主体培育,化危为机拓市场。分析产业存在问题:一产科技含量低,竞争优势有待提升;二产主体实力弱,精深加工有待突破;三产品牌建设管理滞后,营销方式有待完善。提出对策建议:加强院校合作,推广良种良法;聚力主体培育,延伸产业链;聚焦菌旅融合,推动产业复兴。

龙泉市;黑木耳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黑木耳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是我国栽培产量第二大的食用菌品种。黑木耳营养丰富,口感滑脆,并具有益气强身,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脑血栓、冠心病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龙泉市黑木耳产业具有产销历史悠久、生态环境适宜、产品品质优异、产业基础良好等优势,自2002年开始应用代料黑木耳露天仿生栽培技术以来,以“耳—稻”轮作模式迅速发展。至2020年,全市生产代料黑木耳12 600万袋(折合1 050公顷),农民收入近1/3来自于黑木耳生产。黑木耳生产已成为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龙泉市先后被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 “中国黑木耳之乡” “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和“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龙泉黑木耳”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

1 龙泉市黑木耳产业发展特点

1.1 坚持规划引领,突破瓶颈谋发展

龙泉市政府曾多次组织调研,前往东北、贵州、湖南、陕西、福建等食用菌主产区调研。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确定“抓科研、抓主体、抓市场、抓品牌”的发展思路,先后制定了《龙泉市食用菌产业振兴计划(2018—2020年)》和《龙泉市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1.2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基础促转型

成功申报、实施一批省农业重大项目“龙泉市食用菌全产业链提升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龙泉市黑木耳特色园建设”、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龙泉市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建设”等大项目。同时,持续出台食用菌产业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建成了龙泉市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博物馆、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菌棒集约化加工中心和质量安全体系等公共服务项目,提升打造塆头区块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食药用菌企业11家;打造省级特色菌园3个、省级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点3个;完成高速、省道沿线菇棚改造20余万平方米。

1.3 强化科技兴菌,创新模式助提升

深入实施市校合作战略,与国内知名院校就品种选育、引进、项目申报、难题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成功引进、推广了黑木耳‘黑山’菌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利用龙泉市食用菌研究所平台和浙江省食用菌创新技术团队成员单位优势,实施了“黑木耳液体菌种关键技术示范” “黑木耳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等产业技术团队和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等项目,成功探索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应用,集成、推广南方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1.4 聚焦社会化服务,以点带面树典型

打造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为开展食用菌基础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试验示范和培训观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提升建设菌棒集约化料棒厂4个,新引进年养菌能力500万包的液体菌种养菌中心1个,引进短包装袋、液体菌种、控温养菌等先进技术设备,探索南方黑木耳菌包生产新模式。开展大户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懂知识、肯钻研的新型专业大户。

1.5 聚力主体培育,化危为机拓市场

一是抓培育。先后培育了集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市骨干农业龙头企业4家。二是抓品牌。加强“龙泉黑木耳”证明商标、“国家原生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国黑木耳之乡” “龙泉黑木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公用品牌的规范应用和推广,参加2020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柞水“小木耳、大产业”招商大会,会上与10个黑木耳主产基地县发布《柞水宣言》。三是抓人才。培育一支3 000多人的队伍,带菌种、带技术远赴全国各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并从这支队伍中筛选、培养“龙泉菌师”90人,成为中西部扶贫协作亮点。

2 龙泉市黑木耳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地黑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单产效益下滑。龙泉市作为食用菌技术和产业的先发地区,既有农业骨干主体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又面临国内其他产区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的挑战,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科技含量低,竞争优势有待提升。食用菌产业在浙江省农业产业中占比较小,食用菌基础研究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栽培模式仍以“小规模、分散化”家庭经营为主,机械化、设施化水平不高。

二产主体实力弱,精深加工有待突破。主体实力偏弱,虽然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但规模普遍不大,产值大多在1 000万~5 000万之间。精深加工能力不够,目前木耳产品加工多停留在清洗、分级、分装等初级阶段,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滞后。

三产品牌建设管理滞后,营销方式有待完善。公用品牌整体打造力度不够,有的企业使用意愿不强,有的企业想使用却无法通过审批,造成品牌附加值不高。黑木耳产品的销售方式仍然以收购—批发—零售模式为主,虽也有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但所占比例较低,营销方式需要不断创新。

3 龙泉市黑木耳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院校合作,推广良种良法

选育推广优良品种。与国内知名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台优势,发挥龙泉市食用菌研究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加速国内先进科研成果在本地的转化。有序选育和引进市场前景好、抗逆能力强、丰产优质的新菌株,做好后备菌株储备工作。

示范推广先进技术。加快黑木耳制棒新型机械、液体菌种等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应用,普及推广菌棒集约化加工、黑木耳机械烘干等实用技术,促进黑木耳生产从分散式、小规模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变,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提高黑木耳生产组织化、机械化水平。

3.2 聚力主体培育,延伸产业链

加快主体培育。开展大户培育工程,继续提升和培育一批年产能100万棒以上的菌棒加工厂和年栽培5万棒以上的黑木耳大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本土草根企业,通过与知名企业深度联合,依托其研发团队和销售网络,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提升建设塆头食品加工集聚区,科学规划发展用地,为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鼓励企业开展黑木耳产品的多元化、深度开发,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产品,延伸黑木耳产业链。

3.3 聚焦菌旅融合,推动产业复兴

加快市场建设。统筹推进食用菌网上交易市场、“供销e城”等线上平台建设;加快启动农产品电商园建设;谋划招引知名企业、国有集团,建设集展示、物流、仓储、加工于一体,兼顾线上线下交易的食用菌交易市场。探索线下体验、线上直销的零售新模式,着力打造网商、店商、微商“三商融合”营销体系。

推进菌旅融合。突出数字赋能,携手阿里巴巴共建县域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区,鼓励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建立原料基地和研发团队,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配送和营销体系,深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发展模式,逐步实现黑木耳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大力推动农文创意型、生态康养型基地组团式开发、抱团式发展,不断提升黑木耳特色园、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主体的旅游功能和业态,逐步形成“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模式,促进黑木耳产业从“卖产品”向“卖健康”转变。

[1] 李江宇, 迟蔚, 刘斌, 等. 我国黑木耳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生产效益对比分析[J]. 食用菌, 2019, 41(6): 6-8, 10.

[2] 陈青. 做强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的路径与实证分析[J]. 食用菌, 2020, 42(5): 68-71.

[3] 应国华, 何建芬, 吕明亮, 等. 龙泉市黑木耳产业发展态势与相关建议[J]. 食药用菌, 2019, 27(1): 38-40.

叶晓菊(1984.2—),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推广。E-mail:271047623@qq.com。

S646

B

2095-0934(2021)04-277-03

猜你喜欢

龙泉市黑木耳食用菌
会“变身”的黑木耳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德江黑木耳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究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龙泉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含量
龙泉:政府规划议案被暂缓表决
龙泉市珍稀濒危植物调查及保护建议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