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1-01-08

食药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香菇食用菌栽培

陈 燕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陈 燕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河南 南阳 473056)

分析南阳食用菌产业现状为规模扩大,效益增加;精深加工、出口创汇增加;市场构建完善,产品流通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提升;推广立体种植,效益显著。指出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化水平低,政策扶持不足等。指明发展优势,并提出发展建议: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栽培品种“转移”;实施产业集群化、设施现代化、生产工厂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策略;构建产业化、科技支撑、质量安全和菌政管理四大体系。

食用菌;转型升级;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南阳是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大市,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生产经营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为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思维模式,积极应对。因此,分析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特征,破解制约瓶颈,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现状

1.1 规模扩大,效益增加

南阳市坚持以市场和产业化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化合作社、企业、菇农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治菌为保障,以特色、规模、品牌、效益为突破口,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化格局,在我国北方食用菌生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发展袋栽菌类4.96亿袋,其中香菇4.54亿袋,食用菌鲜品总产量约49.6万吨,总产值约50.59亿元。食用菌年总产量、总产值连续多年居河南省首位。

西峡县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生产要求,结合食用菌市场的需求趋势,强化基地化管理,着力构建“百公里香菇长廊”,精心打造香菇产业集群。将香菇基地建成“科普园、示范园和观光园”,按照车间化、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对全县香菇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标准化香菇生产基地165处,水泥大棚18 000多个,有50%的香菇在基地集中生产,有56家企业参与基地备案。基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模式,形成标准化“流水线”,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1.2 精深加工,出口创汇增加

南阳市现有食用菌规模加工企业60家,其中,初加工企业45家,深加工企业15家。初级加工鲜品35万吨,占总量的70.6%,深加工鲜品6.6万吨,占总量的13.3%。干品主要以香菇、木耳为主,75%以上用于出口。“西峡香菇城”年加工香菇鲜品34万吨,出口创汇12亿美元以上。深加工产品有香菇酱、香菇丁、香菇片、盐渍菇等。西峡张仲景大厨房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深加工香菇25万吨,生产香菇酱1.75亿瓶,产值近18亿元。

1.3 市场构建完善,产品流通加快

南阳市极为重视食用菌市场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通过优化营销环境,促进诚信经营,建立网上交易平台,使市场交易更加快捷、公允,外地客商蜂拥而至。已培育出西峡双龙、丁河、西坪、内乡夏馆、桐柏朱庄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食用菌专业市场16个,其中“西峡双龙香菇批发市场”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干品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额达25亿元以上。内乡县夏馆山珍城食用菌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西峡县先后投资17亿元完善双龙等市场建设,香菇85%通过市场对外出口,远销日本、韩国、英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被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1.4 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提升

注重科技创新,加强食用菌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力进行市场宣传,树立南阳食用菌品牌形象,以品牌带动产业稳步发展。“西峡香菇”驰名中外,日本香菇市场的产品有70%来自西峡。培育了“仲景” “龙乡” “正儿八经” “伏牛山” “九顺达”等多个知名香菇企业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彭营、青华等地的金针菇在四川、湖南、广州等省市热销。

1.5 推广立体种植,效益显著

食用菌属生态高效农业,采用集中立体种植,既不与粮争地,又不与农争时、争劳力。香菇、木耳按100袋计算,辅料、人工等总合成本约300元,产值1 055元,投入产出比为1︰3.5,每户栽培1万袋,纯收入超7万元。草菇栽培每百平方米需投入成本2 000元,产值9 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4.5,每户栽培2 000平方米,纯收入14万元[1]。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木腐菌类与草腐菌类栽培比例不协调,以香菇、木耳为主的木腐菌类栽培比例占93%,以平菇、金针菇为代表的草腐菌类栽培占比仅为7%。山区平原食用菌分布不平衡,资源优势未被充分利用。

2.2 科技体系建设滞后

全市食用菌科研力量薄弱,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全市仅西峡县成立了食用菌科研中心,技术网络也不健全。全市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食用菌科技人员不到15人,且分布不平衡,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1]。对食用菌新品种开发和深加工技术研究较少,尤其缺乏保鲜、速冻技术研究。对食用菌栽培替代原料的开发滞后,大量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秆、玉米芯、棉秆、豆秆、稻草等得不到利用,全市秸秆利用率不足0.5%。食用菌生产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存在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现象,品牌形象难以树立[2]。

2.3 产业化水平低

全市食用菌龙头企业40家,大部分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在产业中缺乏号召力。食用菌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全市食用菌专业合作社88家,其中西峡县62家,食用菌从业人员入社率仅2.5%。企业、合作社、基地、菌农利益链接不紧密,存在盲目生产,无法开展营销与生产互助,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2.4 政策扶持不足

食用菌是高投入高产出产业,各县域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不够,财政投入不足。全市仅西峡县每年投入500万元持续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其他县市区几乎没有扶持资金,多为农户自发投资经营,设施落后,管理粗放,产品少有精深加工,附加值低,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3 发展优势分析

自然条件优越。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科学布局,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或进行反季节设施栽培,多品种搭配,可实现同一菌类或多种菌类周年生产,抢占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原材料资源优势。南阳是农业大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8.79万公顷,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等3 500万吨以上,动物粪便450万吨以上,40%用来栽培食用菌,可栽培双孢菇、草菇等草腐类食用菌1.58亿m2。全市尚有300万吨柞树枝条,400万吨果树、残次林枝条可以开发利用。

产业基础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阳食用菌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有较强的食用菌开发技术能力和条件,已培育成“西峡香菇” “仲景”等10多个品牌。在新品种开发、优质高产栽培和适应市场转型等方面均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4 产业发展建议

食用菌产业是生态高效产业,应充分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南阳由食用菌大市向强市的跨越。

4.1 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布局

着力建设“三大基地”。一是木腐菌栽培基地。主要布局在西峡、淅川、内乡和方城等山区县,可栽培香菇、木耳、天麻等;二是草腐性珍稀菌栽培基地。主要布局在西峡、镇平、新野、唐河等县市区,可栽培双孢蘑菇、鸡腿菇、金针菇、白灵菇、巴西菇等;三是食用菌鲜品栽培基地。主要布局在南阳中心城区、各县市区城区及城郊,可栽培香菇、平菇、草菇等。

4.2 实施栽培品种“转移”战略

一是由木腐菌类向草腐菌类转移。据测算,每生产1吨鲜香菇,需要消耗0.85吨干木屑;每立方米段木产100千克鲜香菇,对林木资源消耗较大。南阳常年产生农作物秸秆1 500万吨,除约600万吨回田、作饲料外,尚有900万吨剩余。利用秸秆、畜粪等循环栽培双孢蘑菇、草菇、巴西菇等草腐菌类;利用棉籽壳、玉米秆、玉米芯、豆秆、麦麸等可栽培白灵菇、金针菇、平菇等;利用柞木、果树伐枝等可栽培香菇、木耳、灵芝等。以双孢蘑菇为例,栽培1平方米双孢蘑菇需25千克麦秸、20千克牛粪和少量微量元素肥,按900万吨秸秆利用50%计,可栽培双孢蘑菇1.8亿平方米。

二是由山区向平原转移。目前,南阳市各县市区食用菌生产发展不平衡,西峡、内乡、桐柏、南召等山区县步子较快,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新野、社旗、镇平、卧龙、宛城等平原县市区步子较慢,食用菌生产没有上规模,效益不明显。山区平原同时发展食用菌,有利于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三是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并举转移。在稳定原有食用菌生产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广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山区县在发展香菇、木耳的同时,引导发展白灵菇、天麻、鲍鱼菇、杏鲍菇等珍稀菌类;在平原县市区大力发展平菇、草菇、双孢蘑菇、金针菇、鸡腿菇、巴西菇等鲜品,形成多菌并举的格局。

4.3 实施产业集群化、设施现代化、生产工厂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策略

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是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鼓励企业采用立体栽培,机械化操作,提高效率,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反季节周年生产。目前南阳食用菌产品初级品占75%,深加工企业仅4家,应支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加工食用菌即食食品、调味品、保健品、药品、饮品等。

4.4 构建产业化、科技支撑、质量安全和菌政管理四大体系

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技术支持,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创汇型企业,扩大出口,提高产业化水平。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人才,建立健全食用菌科研与推广体系,选育一批新的优质高产菌种,研制一批新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着力于提高单产、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制定食用菌各类品种常规生产技术规程、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加工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地方标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建设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菌类产品。通过成立专门执法机构,建立菌政管理体系,大力宣传贯彻《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种子法》,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加强菌种质量跟踪管理、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打击非法制种、经营等活动,规范菌种市场,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 金萍, 秦粉菊.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化思路[J]. 江苏农业科学, 2007(1): 54-56.

[2] 吴学谦. 我国香菇规模化栽培主要制约因素及技术对策[J]. 浙江食用菌, 2006, 28(4): 23.

[3] 美国有机食用菌销售仍将持续增长[J]. 蔬菜, 2009(4): 5.

陈燕(1972— ),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经济作物新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nyjdj2009@163.com。

S646

B

2095-0934(2021)04-273-04

猜你喜欢

香菇食用菌栽培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香菇接种三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