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免疫研究进展

2021-01-08胡成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焦亡小体单核细胞

闵 彦,胡成进

(解放军第960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以往研究表明,早期梅毒免疫中主要涉及辅助T细胞1(Th1)型细胞免疫,由其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有助于梅毒螺旋体的控制和清除[1];晚期梅毒中出现的细胞免疫主要引起组织损害。近年来,在梅毒免疫相关的MiRNAs、NLRP3炎性小体以及T细胞亚群等方面都有很多新发现。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1 梅毒免疫相关的MiRNA研究

1.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iRNA分析 MiRNA是一种非编码型RNA,可以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成熟miRNA通过结合目标mRNA的3’UTR区来抑制mRNA的翻译,诱导mRNA降解,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表达。在微生物感染过程中,一个miRNA可以多向性调控成百甚至上千基因,故有可能调节病人被微生物破坏的整个生物通路[2]。梅毒血清固定是指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反应素滴度降低,并长期维持在一定滴度,没有完全阴转的现象[3]。Huang等研究发现有3个miRNAs(hsa-miR-195-5p,hsa-miR-223-3p, hsa-miR-589-3p)在梅毒血清固定组和梅毒血清治愈组之间差异显著,其中hsa-miR-195-5p在未治疗的梅毒病人以及健康对照之间差异显著。这3个miRNAs 的组合可能成为TP感染的生物标志物[4]。Jia等研究表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中有已知或新发现的miRNAs表达,如miR-338-5p、np-miR-163、np-miR-128、np-miR-244以及np-miR-5,可作为治疗评估的标志物[5]。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miR-101-3p的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下调梅毒患者TLR2信号通路,导致TP刺激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减少[6]。

1.2外泌体MiRNA 外泌体是一种携带细胞活性分子(蛋白或核酸)的纳米级(30~150 nm)生物小分子。RNA测序表明,外泌体RNA有不同的类型,miRNAs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宿主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7-8],免疫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癌细胞都可以分泌或者摄取外泌体miRNAs。TP刺激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表达高水平miR-146a-5p,可转移到内皮细胞通过调控链接黏附分子C(JAM-C)的表达来减少单核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从而减少单核细胞向组织中的浸润。

2 梅毒免疫相关炎性小体和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是由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参与组装的多蛋白复合物,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炎症小体。危险信号可以刺激细胞胞浆模式识别受体NLRP3激活,形成以其为核心的炎症小体。炎症小体的激活能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激活细胞因子IL-1β和IL-18,诱导炎性反应和细胞焦亡[9-10]。P2X7受体是一种在多种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的以ATP为配体的阳离子通道受体。TP感染诱导P2X7受体表达增加,从而介导NLRP3依赖的IL-1β分泌,促进巨噬细胞对TP的吞噬作用[11]。另外,NLRP3炎症小体还可以通过对自噬通路的调节来影响TP诱导巨噬细胞的自噬机制,从而影响其对TP的吞噬和清除[12]。TP还可以通过诱导CD4+T细胞及CD8+T细胞凋亡和焦亡来下调免疫功能。Caspase1介导焦亡,Caspase3介导CD4+T细胞及CD8+T细胞凋亡。Caspase1在早期和二期梅毒一直上升,但是Caspase3在一期梅毒上升,在二期梅毒下降。此外,在血清及细胞中,Caspase1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所以,梅毒感染通过细胞凋亡或焦亡影响CD4+及CD8+T细胞的生存,从而影响机体免疫状态[13]。

3 梅毒相关T细胞亚群

3.1Th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 通常所称CD4+T细胞即指Th,CD8+T细胞即指CTL。二期梅毒病人皮损冲洗液中富集了CD4+T 细胞及CD8+T细胞,且大多数皮损中的T细胞是CCR5+。CCR5是白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的趋化因子,是HIV的共受体。这说明TP感染使得梅毒病人局部和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T细胞激活,同时易感HIV。与非神经梅毒病人比,神经梅毒病人外周血中CD8+IFN-γ+T细胞明显升高,但是Th2、Th9、CD8+IL-4+T细胞、CD8+IL-9+T细胞及 CD8+IL-17+ T细胞降低。ROC曲线分析表明,CD8+IFN-γ+T细胞可以作为区分神经梅毒和非神经梅毒病人的生物标志物[14]。

3.2Th17和Th22细胞 二者都属于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主要分泌IL-17A,涉及多种炎症和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过程;Th22细胞主要分泌IL-22。由于Th22表达皮肤归巢受体CCR4、CCR6及CCR10,所以Th22定居于皮肤,并与皮肤炎症相关。在二期梅毒病人外周血中,Th22和Th17的升高有一定正相关,而Th17与Th1有负相关。Th17的升高与IL-6及IL-1β的升高呈正相关;Th22的升高与IL-6及IL-23的升高呈正相关。Th22和Th17的升高都与C-反应蛋白的升高呈正相关。所以,Th22和Th17在二期梅毒病人外周血的升高可能参与了二期梅毒的病理过程[15]。

3.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 该细胞来源于TP的TpF1,可以刺激单核细胞释放IL-10以及TGF-β,有利于TP在宿主体内的长期存活[16]。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4+T细胞Foxp3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高,而ROR-γt的表达比正常对照低。所以,此类患者外周血中可能存在Treg/Th17细胞平衡失调[17]。Guo等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研究单核细胞亚群(包括:经典单核细胞、中间单核细胞和非典型单核细胞)及Treg细胞在TP和HIV共感染个体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TP和HIV共感染的病人中,中间单核细胞控制着Treg的分化。这些发现是TP和HIV共感染个体中单核/Tregs作用的新的免疫机制[18]。

3.4γδT细胞 γδT细胞是一种不常见的免疫细胞,主要有两个亚群,γδ1 T细胞以及γδ2 T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使它们可以抗击HIV-1。TP感染可以影响HIV感染病人γδ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并依赖于HIV-1的疾病状态。TP和HIV共感染可以逆转γδ1/γδ2的比值。TP感染可以引起急性艾滋感染(AHI)病人γδT细胞激活的下降,但是在慢性HIV感染(CHI)中,TP和HIV共感染会引起γδT细胞的激活。

结语:随着免疫学的发展,MiRNA、炎症小体、细胞焦亡及T细胞亚群等研究热点在梅毒免疫的研究中都有新的进展。对不同分期梅毒MiRNA表达差异的研究,对炎性小体、细胞焦亡等免疫炎性机制的研究,对不同期梅毒T细胞亚群差异的研究,都有利于发现新的梅毒诊断标志物、新的治疗靶点。但是这些研究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从而为梅毒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实验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焦亡小体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胞焦亡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焦亡的影响
异常早幼粒细胞Auer小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病毒感染与NLRP3炎性小体
miRNA调控细胞焦亡及参与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