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黏蛋白痣一例

2021-01-08郭俊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角化丘疹真皮

郭俊恺 王 娟 张 恋 张 敏 游 弋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400038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10年前右侧腰部出现散在米粒大暗褐色丘疹,逐渐增多变大,部分融合成片,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否认家族中有类似遗传病史,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腰腹部可见散在粟粒至蚕豆大褐色丘疹、结节、斑块;部分融合成片(图1a、1b)。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疣状增生,表皮突延长,真皮浅层散在或小片状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图2a、2b)。阿新兰染色示:真皮浅层有大量黏液样物质沉积(图3)。诊断:黏蛋白痣。建议手术+冷冻治疗,患者拒绝,予以随访观察而未行特殊治疗。

图1 1a、1b:右侧腰腹部散在粟粒至蚕豆大褐色丘疹、斑块,部分融合成片

图2 2a、2b: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呈疣状增生,表皮突延长,有散在或小片状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HE,2a:×40;2b:×100) 图3 真皮乳头部及网状层上部黏蛋白沉积(阿新兰染色,×100)

讨论黏蛋白痣(mucinous nevus,MN)是一种先天性或获得性真皮内黏蛋白异常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病。Redondo Bellón等在1993年首次描述[1]。关于该病的分类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病是一种皮肤黏蛋白病,即黏蛋白异常沉积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另一种观点认为本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痣,为胶原蛋白、弹力纤维和/或蛋白多糖类异常所致的错构瘤[2]。该病是一种罕见病,通常在青春期以前发病,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病史。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的多发性痣样丘疹或斑块,皮损融合生长,形成局限或者带状疱疹样分布的疣样或痣样外观,好发于腰背部,胸腹、臀部、下肢亦可受累[3,4]。组织病理学上分为两种类型,蛋白聚糖型结缔组织痣(connective tissue nevus of the proteoglycan,CTNP)和伴有表皮增生蛋白聚糖型结缔组织痣。前者表皮正常,后者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伴表皮突延长[2]。结合该例患者病理可诊断为:伴有表皮增生蛋白聚糖型结缔组织痣。黏蛋白痣典型病理学表现为黏蛋白在真皮浅层弥漫性带状沉积,阿新兰染色阳性。

临床上黏蛋白痣需要与疣状表皮痣、浅表脂肪瘤样痣相鉴别。疣状表皮痣组织病理特点为表皮疣状或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轻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而非黏蛋白聚积[5]。经典的浅表脂肪瘤样痣为多发性、质软、脑回状丘疹结节,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真皮浅层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沉积[6]。可通过组织病理进行鉴别。

黏蛋白痣为良性疾病,可予以手术切除、冷冻。对于伴表皮增生蛋白聚糖型结缔组织痣可考虑给予皮肤消磨、CO2激光治疗,但有一定风险,可能导致继发性瘢痕形成[7,8]。

猜你喜欢

角化丘疹真皮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汽车内饰用浅色耐污真皮的开发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