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助力语文教学

2021-01-07郑倩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1期
关键词:可视化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郑倩喜

【摘要】“会思考、能思考”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而思维看不见、摸不着,当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其他人看不到他的大脑在想什么,只有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大家才能了解,借助思维导图,以点、线、面构成知识网呈现学生思考过程,从碎片化的思维向抽象化思维靠拢,促使教师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可视化;语文教学

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不仅形成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关注学生这一主体,以实现较高的教学质量。纵观我们的教学课堂,照本宣科、机械式重复练习、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教师今天教,学生明天忘。不同程度弄得学生疲惫、教师疲惫,而又没有多少效果。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英国东尼·博赞先生是思维导图的发明者,他认为思维导图具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图形、颜色、代码便于联想记忆,增大创造性可能性的特点。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可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教学可助其学生高效率学习。

一、化繁为简,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思维可视化教学可让知识更易被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境:您正试图向他人阐释一个很抽象或很复杂的问题,重复多遍,对方还是听不太懂,怎么办?如果找出纸笔,把要表达的想法画出来,那么也许很快便会听到对方说,“噢,原来是这样!”

回到我们的课堂,一位善于用“图”来梳理或阐释知识的教师,与一位总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反复读、反复写)的教师,或者一位反复“灌输”、喋喋不休的“演讲家”相比,谁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与记住知识呢?当然是那位用“图”的教师。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图”,也更擅长理解与记住“图”。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走进鲁迅先生》的单元学习,本单元学习内容都是围绕鲁迅先生。本人引导学生绘制以“鲁迅”这一中心主题的思维导图,简单的图表省略大量文字,便于了解鲁迅生平,了解少年、中年鲁迅的性格特点,效果甚佳。如下图。

二、头脑风暴,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生活中我们接收的信息是线状的,甚至可以说单一方向,而思维导图围绕一个中心词,进行发散思考,把所想到的内容全部呈现。例如,六年级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获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教师随手在黑板上写下“暖”。师提问:看到这个“暖”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很自然想到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头上几根银丝、粗糙的手、喷香的饭菜,热乎乎的茶;学生也可能想到妈妈刀子嘴豆腐心,每天放学说得最多是“作业做完没?”还有妈妈忙碌的身影、妈妈带上我跳广场舞等,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妈妈喷香的饭菜如何藏着温暖,能用哪些关键词表达。学生进一步思考说“我喜欢的”“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多吃点”,又如“妈妈忙碌的身影”具体表现在“下班后忙前忙后”“刚吃完饭,马上检查我的作业。由此可见,开始杂乱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整理促进了学习。

三、小组合作,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可使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在复习教学中,学生经常混淆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于是,本人出示一组句子,让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记叙文的比喻修辞手法相当于说明文的打比方说明方法。接着,让他们在找找类似的现象,并用八大思维图之桥形图展示学习成果,通过类比,学生对知识点一清二楚。

四、目标定位,思维导图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

思维看不见摸不着,当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其他人看不到他的大脑在想什么,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教者就可以清晰看到他们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如六年上册语文《竹节人》这课,课前本人设计导学单,其中一题是:

玩竹节人是十分有趣,玩之前我们先了解它的制作步骤:(截笔杆作为竹节人的脑和身躯)——(  )——(  )——(  )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上面的填空题。

本人从学生的预习作业那了解他们对制作竹节人步骤的掌握程度,为课后布置制作竹节人扫除障碍,同时训练学生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學生完成上面的填空题后,本人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进一步加深怎样写玩具制作指南,课后布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竹节人。由于课前的导学单布置,课中的指导,课后学生化语文文字为实践活动——制作竹节人,与同伴一起玩,兴趣盎然。

引入思维可视化方法后,教学的焦点从“知识层”深入到“思维层”,推动或者说是倒逼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进行思维共振、思想争鸣,课程的思维含量大大增加,师生的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中持续地、系统地得到锻炼与发展。

五、错误案例,思维导图审视教师的教学过程

以下是统编版六上语文第三单元习《——让生活更美好》教师指导习作后,某生用思维导图列的写作提纲。如下图1、图2。

我们发现图1学生选取的事例3和事例4不符合题目要求,没有突出“美好”,甚至称得上伤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人陷入深深的反思,可能在读题目时,只要求学生读一次,没有与学生一起分析题目,没有教会他们抓住题目的中心词,在出示范例也没强调事例要选择事物对生活的正面影响。评价写作提纲时,本人马上做出调整,从图2看,学生从“电脑使我生活更美好”这一中心出发,然后分一级、二级、三级分支,充分展示他的选材、写作过程。同时,该学生也纠正图1的错误改为用电脑编程得到点赞的事例,他在习作写到:每一次爸爸、妈妈外出,我的电脑之旅就开启我打开麦加编程软件,在里面添加行走、跳跃,一幅幅动画视频、脚本在我的敲击键盘声中诞生。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及时反思教学环节漏洞、亡羊补牢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对知识进行的是“精加工”。它通过“提要素—问本质—理关系—建结构”四个步骤,将隐性、模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显性、清晰、系统的“知识网”。在“结网”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及获得明确成果,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学生爱思考、会思考、享受思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和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可视化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