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7陈北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1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陈北荣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同时也要加大教学设计,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产生正是顺应新教学改革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旨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课程文化知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为具体化、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通过在课程中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希望对课程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法制理念的课程,所以在课程中,教师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不能够与日常生活与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就不能够凸现本课程教学价值与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重视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课程效果的实施。

一、生活化教学方法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只会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授课,导致课程气氛沉闷,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切实地改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与课程内容进行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在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之后,能够更好地想起所学知识,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更好地拉动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对于良好课程的效果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加强素材整合,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意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加大生活化的素材整合,在授课式多利用生活场景、生活物品等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进而更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热爱。例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本课程主要讲解探究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珍惜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人们沉迷于网络、吸食毒品的视频,引导学生联想自已身边的事例,探索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生命的真谛,形成珍惜生活、远离毒品的意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自认为实现理想的途径写下来,引导学生多做有意义的事,活出生命的精彩。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可贵,重新审视生命的真谛,进而绽放生命之花。本单元中,教师将晦涩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果的实施。

第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道德与法治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与思维。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应该加大生活原型的利用,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元素。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引发学生更好理解课程所呈现的内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法制理念的形成。例如,在讲解《勇担社会责任》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为“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状态,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特殊学校开展演出帮扶活动,使学生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教师还可以网络收集资料、素材,播放社会各职业人员的工作状态与任务,使学生明确武警展示的职责时保卫国家,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每个职业都有其社会分工,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对自己责任的思考,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在学习《师长情谊》这课时,教师可以开展“感恩师长”主题活动,通过播放感恩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教师、家长对自己的付出,使学生懂得感恩,并且采取互换角色,让学生担任一天家长和教师,让学生体会家长和教师工作的环境,使学生真正走进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师长之间的交往,使学生明确师长的不易,进而促进学生懂得感恩,理解师长的意识形成,促進学生尊重师长良好行为的产生。

第三,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尝试着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想真正促进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就必须让道德与法治知识回归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以此提高学生观察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理论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班级中哪些同学关系好,关系好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有没有发生过矛盾?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学生在平时观察、感受后得出结论。有的学生说A和B同学关系好,他们总是在一起进行活动,有时候也会闹矛盾,但是很快就会好的,又会再一次学习、玩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问题,不仅使学生明确友谊的真谛,同时也是学生明确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存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实用性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利用,加大生活案例的导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程内容,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印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11):12-13.

[2]刘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道德与法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7(1):8-9.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