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实践与反思”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
——以“滴水实验”一课为例

2021-01-07栾晓婕

辽宁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滴水实验活动

栾晓婕

(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以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领域的内容以其开放的内容形式与组织形式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本文以课例为抓手,选取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一课为例,从“问题、实践与反思”三方面对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与实施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策略,探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价值。

一、注重环节,设计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更是综合与实践实施的载体。设计问题,就是设计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内容。从生活现象入手,关注问题的选择及问题的展开过程来设计,是综合与实践实施的首要环节。本节课,我分两个环节来设计问题。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有人做过统计,如果一个人不吃饭,仅喝水,大约可活一个月;但如果不喝水,连一周的时间也很难度过。看来,水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

(播放“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滴水”视频)

师:在生活中看到这种现象了吗?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在洗手间会经常看到滴水现象,这样会浪费很多水……

(二)引发思考,展开问题

师:这一滴一滴的水,一定滴在你的心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有许多问题,那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记录下来吗?

(我搜集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选取了五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如果每分钟滴50滴,一小时能滴多少水?

(2)如果每分钟滴10滴,一天能滴多少水?

(3)一天能滴多少水?

(4)一年能滴多少水?

(5)两个滴水的水龙头能滴多少水?

师:你能将上面的五个问题分分类吗?

生:前两个问题是一类,是能直接计算的问题。后三个问题是不能直接计算的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需创设一定的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在学生提问题的环节,他们善于提出已知和未知明显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分类、问题完善、问题聚焦”的过程。事实证明,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分析和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恰恰为学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二、展开实践,把握过程

实践是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的实践活动,能积累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设计实践方案过程”和“实施实践方案过程”。“滴水实验”一课,我就重点把握了这两个过程。

(一)实践方案设计过程

师: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确了活动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生:准备实验工具。

生:一个人不好完成这个实验,要小组合作,做好分工。

生:还需知道怎么做这个实验。

师:对,为了做好实验,我们还需从多方面做好准备,如实验目的、人员分工、实验工具、实验方法或步骤等,考虑这些问题就是在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方案是保证我们实验有条不紊进行的条件。(出示实验方案表格,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学生实验方案一

学生实验方案二

师:这是两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认为方案一不应先计时,应先调好水龙头为滴水的样子,再开始计时,要不然滴水量会有误差。

师:有道理。(板书:实验顺序)

生:接水的瓶子应该是倒空的。

生:方案二中的纸杯的小洞是多大合适,应多实验几次,为滴水的状态才可以。

生:我想象应该多做几次实验才可以,每次的结果不一样,可以算出平均数。

师:(板书:实验多次)对,刚才这几位同学考虑得很全面。做好实验的前提是对实验要有充分的思考,现在小组再次修改方案,让它更合理、严谨。

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设计方案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我从做实验的准备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设计方案的重要性、方案应包含的内容;学生亲自设计之后,我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让他们去思考和判断,发现方案设计中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因素。这样,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设计方案的过程,积累了设计方案的经验,提升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二)实践方案实施过程

我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小组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如我发现有的小组测得每分钟滴水量为75ml,还有的小组是5ml。由于我事先做过实验,因此一眼就看出这两个数据有问题。于是,我让这两个小组重新做实验,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学生发现,必须让水龙头处于滴水状态,而不是细水长流;同样,拧得太紧,不滴水,也不能得出合理的数据。

过程严谨,结果也会理想。我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他们虽然会遇到困难,但我及时关注小组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环节,体会到了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交流分享,反思提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基于此,本环节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分享实验结果

为了充分展现学生的实验过程,我设计了一份交流提示:

(1)交流内容。你们小组怎样分工,怎样具体实验,实验时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又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请用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描述数据。

(2)做好全班汇报准备,要求小组每位成员都参与交流汇报。

由于在学生实验时对每个小组的情况都做了细致地课堂观察,因此,我仅仅选择了较为典型小组做介绍,重点展示了该小组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其余小组只需补充并汇报实验数据。

组1:我们组用纸杯做实验,在纸杯底部扎小洞,往杯里倒水,刚开始水还滴下来,一会儿水就不滴了;我们就把小洞扎大一些,水滴了一会儿,又不滴了。因此我们就放弃纸杯,到洗手间做实验。我们做了三次实验,算出平均一分钟分滴水量为15ml,15ml相当于我们一大口的水量;又推算出一年的滴水量大约为7884000ml,这些水我们想差不多是一个游泳池的水量。

组2:我们组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只是我们把纸杯换成了塑料杯做实验,问题就解决了……

组3:我们组用水龙头做实验,水流的速度总是控制不好。我们耐着性子慢慢调整,才做好实验……

师:听了你们的交流,老师想起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实验时,遇到困难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是明智的。那么,如何描述一年的滴水量现在是我们的新困难。我们不妨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滴水量,再推算出一年的水量,可以借助矿泉水瓶或饮水机装水桶来描述这个数据。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们算出每个小组平均的滴水量是20ml,推算出全年滴水量为10512000ml,以农夫山泉的大瓶500ml为标准,能装21024个瓶子,如果每24瓶为一箱,能装876箱,这样算来一年浪费的水还真多。

生:我们以饮水机的水桶来描述一年的滴水量为553桶,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交流需要组织数学语言,需要有条理地思考,是一种思维提升的过程。当全班学生对滴水量描述存在困难时,我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描述,让学生对数据有直观的印象。学生充分地交流,呈现了实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明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二)反思评价提升

综合与实践课的学习,不在于得到结果与答案,而在于是否积积累了活动经验。弗赖登塔尔曾说:“只要儿童没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阶的思维。”因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设计方案、参与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分享等环节,并设计反思评价。

生:我知道做实验前要设计方案,它很重要,可以用表格来设计。

生:大问题不好解决,可以转化为小问题来解决。

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东西来描述大数据。

生:以前我们对不要浪费水没有深刻体会。通过实验,知道了一个水龙头浪费的水太多了,十个、一百个水龙头会浪费更多的水。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参与了综合与实践的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认知,没有活动,就没有经验可谈。活动经验饱含着学生的数学思考,学会数学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会更清晰、更准确、更有条理、更具概括性。

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其让学生亲近了数学,感到了数学的好玩,感受了数学的价值。作为教师,要从问题入手,把握好实践过程与交流反思,体现综合与实践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滴水实验活动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有趣的滴水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小水滴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