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助力农村学校线上教学

2021-01-07王赫

辽宁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情疫情家长

王赫

(大连市甘井子区行知小学)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全新的线上教学模式是这个特殊时期学校教学的创新之举,为学生的居家学习创造了必要条件。我校地处城中村,75%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一般,大部分家长因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疏于对子女学习方面的关注,线上教学的学习模式给农村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随着复学复课后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线上教学”期间所遗留的“隐患”也随之暴露。正视问题,找准原因,精准施策,成为复学复课后我校致力于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开展线上学习情况调研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学习效果到底如何?为此,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学情,查找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一)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学校3~6年级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意识和认知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调查对象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共下发调查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455份,占调查总数的87%,调查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本校学生线上学习的整体状况。

(二)进行学情检测

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才是最恰当的教学。在问卷调查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开展线上学习情况检测,是最直接的了解学情的方式。围绕学生线上学习内容,学校组织了3~6年级摸底检测,旨在精准分析学情,找准教学起点,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弥补学生线上学习的不足。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和检测质量进行分析,线上教学新的教学形式在农村学校实施的过程中,因受到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18.63%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效果很好,23.73%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较好,认为学习效果一般的人数最多占49%,而认为效果不好的也占8.65%。由此可见,学生本身对自己线上学习的整体评价不高。从语、数、英三科的学情检测情况看,语文的看拼音写词语,数学的口算、计算,英语的单词听写等,均呈现出学习质量不高的情况。

以上情况表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更缺乏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而线上学习缺少线下课堂教学状态下老师不断的查缺补漏、巩固练习、强化训练的过程。另外,线上教学产生于疫情突发时期,学生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的、足够的认识。在没有更多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也不能很好地利用线上教学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系统学习,这也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

(二)学生缺少体验探究,没有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

杜威认为,学习需要经过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恰似一个“U型”。这个过程不是直线形的知识训练过程,而是一个在体验、探究和感悟中的自主构建。但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对于需要进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学习内容,只有53.26%的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准备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探究,将近一半的学生只是通过视频中观看老师和同学的示范获得结论;而缺乏体验的学习过程,势必影响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

(三)学习所需硬件设备不足,学生软件操作不熟

我校线上学习主要是通过大连天途有线数字教育频道、泛在学习空间、咪咕视频、天途云app这四个平台。学习途径和模式的同时改变,导致学生和家长都有些措手不及,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新学习方式。据调查统计显示,能通过线上学习完全学会知识的学生占26.52%,学会一部分的学生占53.26%,20%左右的学生表示不习惯、听不懂。由于本校7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或者贫困家庭的学生,受条件制约,22%的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电子设备准备不齐全,19%的学生家里没有网络或者流量。受技术水平制约,10.56%的家长不会操作,另47.87%的人表明,视频播放不畅,而具备天途有线电视的人数只有20人(见图2)。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

(四)课堂互动缺失,家长监督辅导缺位

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吸收的情况,课堂状态的掌控对于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教师原本面对的是鲜活的个体,线上教学后只能通过作业把握学生学习状态,难以关注实时状态。此时,家长的辅助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学校的生源基本来自乡下或者是外省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放假又回到了老家。疫情居家期间,部分父母还有监督的意识,但由于父母本身知识水平有限,辅导的方法和能力都不具备。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年轻的父母又都奔走在外地务工,学生绝大部分由家中老人监护,还有不少孩子一个人在家,根本得不到有效监督。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还不强,课堂互动的缺失、家长辅导的缺位,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

(五)学生沉迷网络,出现心理问题

线上学习期间,学校开展了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据调查反馈,部分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了紧张、焦虑、不敢出门、不爱与家长沟通、封闭自己等情形,有的甚至一天都不出自己的房间。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部分学生厌学而钟情于网络游戏。除了学习之外,学生用电子设备休闲的时间来看,52%的学生能玩1小时,18.88%的学生2小时,14.16%的学生2小时以上,随时浏览的占14.16%。由此可见,学生休息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比例高、时间长。据家长反馈和班主任详细调查反映,这类学生在家期间,以网上学习为由,欺瞒家长进行游戏,被家长发现后出现了消极抵制学习、抑郁或暴躁的情绪,个别还有威胁家长的情况。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产生烦恼和痛苦。长期“宅家”的生活,导致学生生活节奏单一而混乱,失去了在校学习中与同学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些“心里话”说不出来,“心事”无法及时得到理解,只能以玩电子设备填补心灵空虚。孩子通过网络找到宣泄的出口,势必造成“网络成瘾”问题。而疫情期间,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上升到最高点,很多家长忽视了心理健康,认为只要身体好一切都好,过度溺爱和放任孩子。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产生忧郁、狂躁等心理问题。

三、应对农村线上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基于学情,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

1.发挥教研指导作用,助力线下教学

“众人拾柴火焰高。”线上教学期间,教师一直持续线上教研活动,围绕线上教学内容开展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共同应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各种情况。复学后,这样的教研活动目的是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优势,保障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实现资源共享。线上教学阶段,教师没有自己上课,可能会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对重难点把握不准确。同时,接下来的时间里要教师们短时间高效完成复习和剩下的教学任务,难度也很大。而最好的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就是集体备课,教师通过集备能够准确了解教材的重难点,通过摸底检测的集备能充分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集备制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教研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有效助力了线下教学工作的开展。

2.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做好线上线下内容对接

教学计划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指南针。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计划不仅可以使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平稳运行,还可以通过执行计划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线上教学进行了十一周,近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小学不同的年级情况是不一样的。对此,学校提出调整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授课内容,结合各自年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年段应该制定不同的计划,让教师引导学生既复习好线上的内容,也要稳步进行剩下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找准线上线下教学的契合点,做好对接。

3.精心设计学情检测,精准分析问题

为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真实状况,各年级组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开展单元性的、基础性的诊断检测。制定测试卷的总体依据是:以本校、本年级的学情为基础,以线上教学内容为测试范围,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体检测内容,以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学情检测内容既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测试题选择均基于线上教学期间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逐一摸底和诊断,真正做到精准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个别化辅导。

4.了解学情备课上课,尊重学生起点

(1)规范教学方法,创设有意义的课堂

三个半月的线上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处于一种不够规范的状态。调查显示,因为上课设备条件不足和家长不在家的原因,学生上课时间随机,能按课表上课的学生仅占52.8%,说明一半的学生上课时间相对灵活。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为了迁就整体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辅导方法。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差距加大。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切走向正轨以后,规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优化了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了“三环六步”教学法。“三环”是指“测、讲、练”:“测”是指上课前的学情摸底;“讲”是指教师课堂上的点拨指导;“练”则是指课堂上的针对性的练习。“六步”分为:回顾导入—前测反馈—点拨讲解—跟进检测—课堂小结—下课前测。在这样一种规范的教学行为支架下,师生更易回归到井然有序的教学常态中,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2)重视分层辅导,缩短学生间的差距

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教学,学生之间的差距都客观存在。学习习惯好的,家庭重视学习的学生可能学习的效果就会好一些;学习习惯差的,家庭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学校的效果就差一些。我校在摸底的基础上了解每位学生的学情,在“三环六步”教学法的基础上,更关注分层施教。如在原有作业分层的要求下,结合学生个人和学校防疫的情况、班级复习的进度等进行作业分层。这样会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能为一些潜能生提供学习的“捷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事情可做、有内容可想、有想法敢说”,削弱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基于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体验,深化认识

布鲁纳在其著名的《发现学习论》中强调:“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优化思维,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为了解决线上学习期间知识经历“去过程化”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1)梳理内容

遵循“学生缺什么我们补什么”的原则,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将自己任教学科的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学情检测和质量分析情况,查找问题点,确定关键内容,形成计划。

(2)明确方法

有句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有一桶水。”这表明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对学生的作用。本校年轻教师比较多,几个月的线上教学也难免影响她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对一些需要过程性探究的内容。为此,我们开展了专题研讨,结合上文中大家总结梳理的内容,由教师现场讲解、现场操作、明确方法。

(3)回顾指导

在内容清楚、方法明确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两周的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过渡课,进行分类指导。从学科素养要求的角度丰富学生各学科学习的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弥补线上学习中的不足。

2.补充丰富的生活素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根基,学生带着已有生活走进课堂,又在课堂中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当前疫情,就是极好的学习素材。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把几个月的“宅家”生活厘清,建立知识与当前生活的联系。我们设置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要求各学科教师将疫情期间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如教学“‘数’说疫情”一课时,教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思考下列问题:统计图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什么?等差数列、方程模型等数学模型对传播途径的预判是否有帮助?你在线上学习或研学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学科知识与疫情现实的结合,学生能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立足生活,着眼未来,从点滴处落实我校“生活化”教育思想。

(三)基于合作,建立和谐的家校共同体

1.开展家长培训,达成教育共识

家校合作在特殊时期更显重要。复学后,很多家长吐露心声,期盼“神兽”归位。“归位”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走向正轨的一种期待,更是家长对学校教学的最大信任。但也有的家长因为疫情问题,害怕孩子学习跟不上,充满担心和焦虑。为了更好地沟通,顺利过渡,及时帮助家长和学生调整到正轨,学校围绕疫情防控安全、在校一日常规召开复学线上家长会。同时,为避免开会过程中有漏掉信息,我们又专门设计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将会议内容做更详实的解读,旨在与家长加强沟通。

2.榜样家长引领,提升家教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成功的家长和优秀学生到学校交流教育成功经验,能积极引导众多家长走向良性的家教之路。在“线上学习”这段时间,我校也产生一批优秀的榜样家长。他们育子的方法多、理念新,孩子在线上学习期间表现优秀,复学后的各方面表现也尤为突出。为此,我们抓住有利资源,深入挖掘。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学校在每个班认真评选出5位优秀学生家长,召开专门会议,并让他们做经验介绍。这对其他学生家长改进家教方法、提高家教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还开展“我所受的家庭教育——父母怎么教,我要怎么做”活动,邀请这些优秀的孩子在学校谈谈感受,以带动和感染更多的学生。在此基础上,班级之间建立家长线上互帮互助联动机制,将班级优秀家长选为组长,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建立“线上协作组”,有需求的家长可以自动进群,自主交流,互相学习。榜样家长引领使更多家长提升了家教能力,让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四)基于情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1.复学见面礼

几个月的“宅家”生活,让学生原来与教师的“面对面”,变成了“键对键”。长久的不沟通,疏远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增加了学生复学的焦虑感。心理学中的“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提倡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内在需求,实行温情教育。为此,学校在复学当日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份“见面礼”,在学校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放了两个卡通人物,以“历经千帆尽,归来仍少年”这两句包含希望的诗句作为欢迎词。学生一进校门,满眼看到的是欢迎回家的口号,教师亲自为他们消毒、测温,为孩子们提供“防疫六样”,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瞬间提升。

2.主题心理健康课

鉴于学生假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学校组建了应急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主要由学校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和班主任负责,教师调查本班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建立台账,做好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疏导。同时,学校还开展“珍惜当下,做最好自己”“敬畏生命”“我很幸福”等一系列主题心理健康课并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与家长、学生的宣传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提供给学生和家长更专业的心理教师联系方式和视频心理辅导资源,方便家长及时矫正孩子的问题,共同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策略,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大手拉小手

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大多数是家庭生活困难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上文中所提出的成绩差距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家庭状况不够理想的孩子,他们线上学习条件得不到满足,生活起居习惯得不到关注,这都是这部分孩子不够好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关爱和呵护、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党支部特组建一只党员带团员队伍,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三原色·同心圆·助力圆梦”活动。“三原色”红、黄、蓝是指色彩中最纯的三种基本颜色,红色是指共产党员,黄色是指共青团员,蓝色是指少先队员;党员、团员、队员组成一个“同心圆”,圆心是共产党员,团员和队员围绕着圆心,形成三圆同心。同心圆活动实施“1+1+1”举措。前两个“1”是指1个党员教师与1名团员教师结成互助对子,第3个“1”是指党员教师和团员教师与1名少先队员结成对子,这名少先队员可以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或者是潜能生。党员与团员要做好学期帮扶规划,做好学情调查。通过家访活动,教师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课堂主渠道、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活动、课余时间等进行帮扶。一位四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长大以后我想做老师这样‘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的人。”

线上教学固然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了困难,但也带来生机和挑战;疫情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本教材,引发教育者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学情疫情家长
战疫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抗疫情 显担当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疫情中的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我心中的好家长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