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和灸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1-01-07单俊堂赵利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艾灸神经元心血管

单俊堂,赵利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心血管功能是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心输出量、血压、心率及血液动力,可受到环境、运动等影响,保证和提高心血管功能的正常运行是当前航天、运动医学中的研究热门[1-2]。国外研究显示[3-4],由肥胖引起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造成心血管功能损害的开端,因此,确定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儿童以便尽早进行早期干预,对他们的健康和防止他们在成年后患上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1 艾灸温热刺激的神经学效应

现代研究证实[5]:艾灸通过特定温热刺激作用皮肤多重温度感受器而发挥治疗效应。其主要机制与热刺激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1 vanilloid 1,TRPV1)的表达有关[6]。TRPV1受体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大多数神经元中都有表达,可被多种刺激激活,例如中度加热(≥43℃)、低pH、乙醇等,提示其对热和化学伤害感受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7-8]。艾灸治疗时,温度达43℃或以上可激活TRPV1[9],然而当局部肤温高于47℃时,会灼伤人体皮肤,造成医疗事故,故艾灸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灸感选择适当的温度,但同时要满足可激活TRPV1以发挥最佳疗效[10-11]。

蔡辉等[12]用大鼠研究脊髓背角TRPV1敏感性神经元对不同灸温的响应,分别选择了41℃、45℃、49℃艾灸对足三里穴进行温度干预,发现了脊髓背角TRPV1敏感性神经元对这3组温度都有响应,而且艾灸温度影响其响应的特征、性质和强弱,证明了脊髓背角TRPV1敏感性神经元是感知外周温热刺激和调控中枢热反应的主要环节之一,它是对不同温度的艾灸干预做出反应的初级响应中枢。周攀[13]等研究不同灸温对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TRPV1的作用机制,证实较高温艾灸(45℃)明显比较低温艾灸(38℃)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1β水平的效果好,认为艾灸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艾灸抗炎疗效,TRPV1在感知灼痛温度(>43℃)后,参与了艾灸抗炎效应。可见,TRPV1作为温度感受器,当温度高于43℃时就会被激活,大于43℃的热刺激处于临床上艾灸施灸局部皮肤温度的范围中,与TRPV1激活的温度阈值相当,缺少TRPV1的介导,温灸将失去其治疗作用[14]。基于艾灸温热刺激的神经生物学效应,艾灸温度数值可以作为艾灸客观量化治疗参数,应用于艾灸临床研究中。

2 不同艾灸温度对心血管功能的研究

TRPV1因其可在多器官、多组织表达,已成为近年来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路的研究热点,心血管系统中主要表现在: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缺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等方面[15]。陆露等[16]观察艾灸不同腧穴时对人体自主神经的影响,将艾灸温度控制在43-46℃,发现艾灸足三里、关元、内关穴都可以减缓健康人的心率,增强迷走神经活性,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尤其以足三里穴效果最为明显。机体在对不同温度作出应答时,血管舒缩功能是重要的调节方式,TRP通道参与其中[17]。高健芸等[18]观察不同温度艾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发现当艾灸温度达到45℃时,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而38℃艾灸无明显确切的调整血脂代谢的作用,说明45℃灸温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艾灸的调脂通脉效果。

3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影响温和灸疗效的因素包括艾灸温度、时间、穴位及频次等,但目前绝大多数关于温和灸提高心血管功能及治疗其疾病的临床研究只注重结局指标,没有考虑相关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心血管功能受损越趋于年轻化的问题,从青年人开始早期采取简便有效保障心血管功能正常及预防相关疾病措施,对保障身体素质健康和降低由于心血管功能下降带来的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因素有积极意义。未来可从影响温和灸疗效的多因素出发,探寻简便有效保障心血管功能正常及预防相关疾病的措施,为中医传统疗法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艾灸神经元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婆婆迷上了艾灸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