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监测的精细化护理管理

2021-01-07田秀平高孝萍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监护仪置管无菌

田秀平,车 欣,高孝萍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太谷 030800)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脑出血可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预示着患者的病情加重。颅内压 (ICP )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持续有创ICP监测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将患者护理分为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均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2019年4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5例进持续有创ICP监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0.13±5.47)岁,出血位于基底节区18例、丘脑7例。

1.2 方法

1.2.1 置管前 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头痛的程度,有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情况;检查监护仪性能是否良好,各管道和装置连接是否正确、紧密;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检查物品是否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包装完整;评估体位是否舒适合理,一般采取去枕平卧;准确评估穿刺点及置管深度,并在皮肤上做好标记;常规备皮,规范消毒,可在术侧外耳道填塞1个大小适中的无菌棉球,避免消毒液误入外耳道。

1.2.2 置管中 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铺无菌单后注意关注患者的面色、表情;清醒患者要加强沟通交流,关注患者主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2.3 置管后 根据ICP变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严防出血、感染、堵塞、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a)关注意识、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度变化及有无癫痫发生、是否有再出血的现象。b)各管道连接要紧密,保持密闭不得随意变更引流袋高度;遵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不得随意变更床头抬高的度数;搬动病人时须夹闭引流管;引流管要固定妥当,和监护仪导联线、输液管路、注射泵管分开管理,避免发生管路移位或非计划性拔管;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质,引流管不通畅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以20 mL无菌生理盐水冲管或注入尿激酶治疗,必要时重新换管。c)观察并记录ICP值,及时校零,准确分析颅内压变化。舒适病房环境,及时处理体温高、便秘、咳嗽、躁动、呼吸道梗阻、体位不合理、尿潴留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各项护理及操作应该轻柔,避免外界对颅内压的干扰;常规设置监护仪颅内压预警值5~20 mmHg,当患者颅内压异常时,颅内压监护仪会发出警报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快速的观察处理。d)根据ICP的变化,适当调整脱水药物种类、剂量及脱水时间。病人在 ICP 低于20 5 mmHg时,予抬高床头30°,不常规使用脱水药物;ICP在20~30 mmHg时,临时使用甘露醇(或交替使用呋塞米)脱水,间断或持续引流脑脊液;如果ICP>30 mmHg并持续30 min以上,及时复查头颅CT,根据血肿大小及变化、中线移位程度、环池显影情况和ICP变化趋势,决定加大脱水药物剂量或再次手术。这样既能保证脱水药降低ICP的效果,也能避免过度脱水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3]。病人在 ICP 低于<5 mmHg 时,要降低床头的高度,暂时夹闭引流管或加快输液速度。e)预防感染,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病房保持清洁,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 min,物表清洁消毒2次,如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增加床单位及周围物品消毒频次;检查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患者高热合并感染,及时做细菌培养并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时评估拔管指征,缩短置管时间。

1.3 持续有创ICP监测方法

根据患者出血部位放置引流管。使用三通开关一端连接引流袋,一端连接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有创监护仪压力模块,将监测仪调零后显示压力参数与压力波形。监测时间为4~10 d,平均6.2 d。

1.4 ICP判定依据[2]

正常成人在身体松弛的状态下,侧卧的时候腰穿或者平卧侧脑室中压力在6.0~13.5 mmHg的水平,儿童则为3.00~6.75 mmHg。平卧的时候如果成人的颅内压水平持续超出正常限度15 mmHg则可判定为颅内高压。颅内高压可分为一些几种类型:15~20 mmHg为轻度颅内高压;21~40 mmHg为中度颅内高压;40 mmHg以上为重度颅内高压。

2 结果

科室汇总经验制定了护理常规,便于护士学习参考,达到了护理质量的同质化,在这25例患者护理当中,未出现任何护理并发症。

规范的监测使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及时给予病情处置,提高了护士综合管理能力和医护协作程度。以往凭经验治疗,护士主要依靠每30分钟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来判断病情变化,而持续有创ICP监测更加及时、客观、科学,在这25例患者监护当中,通过监测护士及时发现ICP>30 mmHg3人次,而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及时告知医生行CT检查,确定为再出血,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这在以往凭经验治疗中是不易观察到的。

根据ICP的变化,适当调整脱水药物种类、剂量及脱水时间,使脱水药物的应用有据可依。其中5例病人ICP低于20 mmHg,未常规使用脱水药物,患者恢复良好。

3 体会

监测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因此监测的值一定要精确。ICP监测的影响因素较多,一定要规范操作,吸痰、翻身、搬动患者后及时校零;任何刺激都是造成颅高压的诱因,保持病区安静、操作轻柔;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避免出现呼吸道梗阻甚至二氧化碳储留,导致脑血管扩张;对于躁动的患者,需根据情况予以镇痛,镇静处理;高热患者给予降温处理,物理降温时方法得当,避免发生寒颤等不良现象;如患者突然烦躁不安,要关注尿管是否通畅,引流管是否堵塞,是否有再出血。

感染是主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科室的每个成员都要引起重视,从病区的管理到手卫生到日常的技术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几率会逐渐增加,要及时评估拔管的指征。

体位要求很重要,不应该一味追求降低颅内压而不考虑脑组织灌注压,以抬高床头30度为宜,在观察颅内压数值时应取平卧位。

脱水剂是脑出血术后治疗的关键,可促进水肿吸收,预防脑水肿形成,其中,最常见的脱水剂即甘露醇,可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颅内压[2]。但目前,在脱水剂使用时间、剂量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一般均根据经验及常规用药,可能由于使用时间长、应用剂量大等引起多种并发症,或因时间短、剂量小而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3]。尤其是大量甘露醇的应用,可造成患者肾功能损害。持续ICP监测可及时、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变化,为临床利尿剂的使用提供依据。

综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经验体会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监护仪置管无菌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