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半夏茯苓汤加减治疗癌症化疗呕吐的临床观察

2021-01-06何国浓毛飞寅朱红梅王邦才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半夏复发率证候

丁 静 张 斌 何国浓 毛飞寅 朱红梅 王邦才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化疗是恶性肺瘤常用的治疗方式,虽然化疗可提高生存率,但其毒性和副作用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1]。呕吐(CINV)为化疗引起的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部分甚至因为难以忍受而中止化疗[2-4]。临床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副作用亦不可忽视,常见副作用有头晕、轻度头痛、便秘和轻度腹泻等[5]。中医学在治疗呕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本病重要的辅助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结合西医治疗CINV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6]中关于CINV的表现拟定;中医证候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纳入标准: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无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或精神疾病;愿意配合中药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化疗,并签署化疗同意书;对本试验知情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或有精神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对中药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来本院消化科配合治疗的CINV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3~70岁,平均(58.12±2.33)岁;肺癌14例,胃癌18例,肠癌15例,乳腺癌10例,恶性淋巴瘤3例。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1~79岁,平均(60.52±2.61)岁;肺癌12例,胃癌22例,肠癌14例,乳腺癌8例,恶性淋巴瘤4例。两组年龄、性别、患癌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6]制定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对照组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16)0.25 mg/d,化疗前30 min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小半夏茯苓汤加减直肠滴注。组成:陈皮15 g,法半夏15 g,茯苓15 g,炙甘草10 g,黄芩10 g,生姜15 g,大枣6枚。直肠滴注具体方法:取煎好中药汤汁50 mL,加热至温度35~40℃,用一次性灌肠袋插入肛门内约12 cm以60~80滴/min的滴速滴注。每日分早饭及晚饭后20 min两次治疗,21 d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包括临床有效率、呕吐次数、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两组随访复发率情况。2)安全性评价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8]对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进行分度。生活质量评定以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9]为准。3)中医证候评分参照文献[10]制定。4)免疫功能及血常规在进行治疗的第1日开始,每隔1 d检测1次。5)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肝功能及IgG、IgA、IgM进行检测。

1.5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6]。完全缓解:主要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显效:轻中度恶心,每日呕吐1~2次。轻度缓解:重度恶心,每日呕吐3~5次。无效:重度恶心,每日呕吐5次以上。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参照文献[7]拟定。临床痊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80%。显著改善:治疗后50%≤证候积分减少<80%。部分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50%。无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无减少甚至超过治疗前积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后呕吐次数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呕吐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24、48、72、96 h,呕吐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两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呕吐次数比较(次,±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呕吐次数比较(次,±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60 60治疗前6.40±4.10 6.35±4.05治疗24 h 5.50±3.01△6.31±3.81治疗48 h 3.11±1.23△5.12±1.02治疗72 h 2.11±1.01△4.12±1.36治疗96 h 1.02±1.02△2.85±1.08

2.4 两组治疗后呕吐复发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随访1周,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1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3.61±5.82)分、(71.36±6.21)分,分别高于治疗前的(63.51±5.05)分、(64.3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P<0.05)。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6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后,治疗组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2.7 安全性评价 见表5。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便秘、腹胀、头晕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心肝肾功能两组皆无异常。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g/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g/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G 7.80±2.41 8.55±2.30*△7.71±2.14 8.19±2.42*IgA 2.55±0.64 2.81±0.95*△2.49±0.66 2.65±0.55*IgM 0.84±0.41 1.33±0.56*△0.85±0.33 1.11±0.23*

3 讨 论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CINV属于中医学“呕吐”“反胃”等范畴[11-12]。中医认为呕吐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若呕吐日久,浆水不入,伤及气阴,可继发气阴两虚的呕吐重症。而在其分型中以痰饮内阻型与CINV的描述最为相近,其病机主要是以癌病日久而致素体亏虚,加之化疗药物副作用进一步损伤身体,最终造成脾胃虚弱为本,痰饮水湿内停,气机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为标。所以其治法应遵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以脾胃虚弱、痰水湿内停,胃气上逆的关键病机。治疗应以化痰利水止呕,益气健脾和胃为大法。笔者采用小半夏茯苓汤来治疗本病。方中陈皮化痰止呕,又可健脾行气;半夏、茯苓降气止呕,健脾利湿;甘草补脾益气;生姜、大枣健脾和胃止呕,养血益气。此外,癌以火毒为标,加黄芩一味,可以清肝和胃,清热解毒。全方共奏化痰利水,和胃止呕,益气健脾之功,符合本病病机。现代研究证明,生姜中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和芳香醇,姜辣素可以抗炎、抗氧化以及抗利尿激素释放,原理主要通过拮抗5-HT3、乙酰胆碱受体等,促进胃肠蠕动和胃排空,从而发挥止呕作用[13]。法半夏中的半夏烯醇、多糖、胆碱等可以刺激迷走神经,也可以起到止呕作用[14]。甘草中的三萜类及黄酮类可以抗氧化、抗癌,且炙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以有效缓解胃肠道痉挛,从而产生止呕作用[15]。

此外,本试验采用直肠滴注给药法,属于中医药外治法。因为呕吐患者口服给药较为困难,甚至服药即吐[16]。因此采取其他的给药途径十分必要。直肠滴注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是口服和注射之外重要的补充给药方法。药物主要通过直肠吸收,同时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这样既减少了药物对肝脏损失的可能性,又减少了胃和小肠吸收药物带来的刺激。同时,当患者不能进行口服或注射时,又很好地补充了临床给药方法,且操作简单。可见,直肠滴入给药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

从结果来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治疗24、48、72、96 h,呕吐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同时给药,在治疗呕吐方面起效更加迅速。两组治疗后随访1周,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中医的辅助治疗,CINV有更好的治愈率,临床效果更好,且起效快,复发率低,更能起到治本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半夏复发率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