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大面积瘀斑的治疗与护理

2021-01-06伊焕英韩平郭洪花郑锐张彩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瘀斑肝素钠头孢哌酮

伊焕英,韩平,郭洪花,郑锐,张彩虹*

(1.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海南 海口 570102;3.海南省琼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海南 海口 570102)

0 引言

瘀斑是指血液流出血管外淤积于皮肤和黏膜下,形成直径大于5 mm的红色或暗红色血斑,压之不褪色[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短期内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气喘、咳嗽、咳痰症状加重,是COPD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分期[2]。有研究报道[3-4],注射低分子肝素、动脉穿刺后护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瘀斑,大小一般为2 cm×3 cm,但出现面积在20 cm×10 cm以上的瘀斑并不多见。大面积瘀斑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慌,而且由于皮下大量出血,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大量减少,极易造成贫血。我院分别在2017年6月与2017年9月各出现1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大面积瘀斑,面积均在15 cm×10cm以上。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2例瘀斑均完全消退。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1,男,68岁,入院前7 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与活动无关。休息状态下可发作,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不能平卧。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入院时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查:血小板计数141×109/L、凝血酶原时间13.5 s,两项指标均正常。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8.5μg/mL,明显减少。D-二聚体定量2.458μg/L,明显增高,患者存在高凝风险。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溴己新祛痰、氨茶碱解痉平喘、甲泼尼龙抗炎,因为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加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针3000IU,H,qd;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片75mg,qd。患者入院后第11天在右腿股动脉抽取动脉血检查血气,抽血完毕后,在股动脉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10min,再用沙袋压迫止血,直至无出血为止[5]。第12天患者以动脉穿刺处为中心出现面积10 cm×5 cm的瘀斑,第13天逐渐增加为15 cm×10 cm,且颜色逐渐变为深红色,而后面积不再扩大。

例2,男,79岁,入院前2 d患者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出现喘息、气促,伴咳嗽、咳痰。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右下肢静脉血栓、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入院时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查:红细胞计数4.23×1012/L、血小板 190×109/L、血红蛋白 131 g/L、中性粒细胞比例88.6 %、淋巴细胞比率 6.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11.5μg/mL,D-二聚体定量3.58μg/L,其余指标均正常。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溴己新祛痰、氨茶碱解痉平喘、甲泼尼龙抗炎,因为患者存在高凝风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加用低分子肝素钠针3000 IU,IH,qd;红花黄色素针100mg,IV,qd;以及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1.25mg,qd。入院后第8天,在患者右侧桡动脉抽血检查血气。完毕后,在桡动脉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按压10min,直至不出血[5]。入院第9天右上肢出现散在性瘀斑,后逐渐加重。第10天,患者右上肢、右侧腋窝及背部出现大片瘀斑,面积约为50 cm×15 cm,瘀斑变为血肿。入院第13天,面积扩大为55 cm×20 cm,颜色变为深红色,而后瘀斑面积不再扩大。

1.2 治疗方法及转归

2例患者均排除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性疾病。入院后两例患者均给予氧疗、间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菌药物抗感染,甲泼尼龙抗炎,氨茶碱解痉平喘,氨溴索化痰,奥美拉唑护胃等治疗。

瘀斑出现后,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例1抗凝血酶活性74.7%、D-二聚体0.55 mg/L。例2红细胞计数2.36×1012/L、血小板68×109/L、血红蛋白69g/L、中性粒细胞比例96.6%、凝血酶原时间15.0 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13.0μg/mL、D-二聚体定量3.74 mg/L。例1立即停止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钠针。例2停用红花黄色素,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换为莫西沙星抗感染,并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2例患者均每日在瘀斑处均匀涂抹赛肤润,并使用Ⅲ安尔碘消毒液湿敷。入院第13天,瘀斑颜色变为深红色。第14天,瘀斑面积不再扩大,出血停止,换用活血化瘀、消肿药物红花、桃仁、马齿苋加入水,浓煎后取适量涂擦瘀斑处,2次/天[6]。例1 在入院第16天时瘀斑完全消退。例2 入院第15天,患者血肿明显消退。而后瘀斑面积逐渐消退,入院第20天时,患者瘀斑明显消退,面积约为15 cm×4 cm,瘀斑颜色变浅。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小板计数101×109/L、血红蛋白126g/L、凝血酶原时间11.05 s,均恢复正常,当日出院。患者出院时,嘱患者继续按以上方法使用红花、桃仁、马齿苋涂抹瘀斑。出院后第5天家访,发现患者瘀斑全部消退。

2 护理

2.1 瘀斑初期护理

瘀斑颜色鲜红期间,即瘀斑初期,使用赛肤润涂抹以保护皮肤,加用Ⅲ安尔碘消毒液止血。具体方法:Ⅲ安尔碘消毒液浸湿纱布(湿度以不滴水为宜),将纱布外敷于皮下瘀斑处,敷药面积超过皮下瘀斑边缘2 cm以达到全部覆盖瘀斑。外层再用无菌干纱布覆盖,然后妥善固定。纱布干燥后,取下纱布,在患者瘀斑处涂抹赛肤润保护皮肤。赛肤润富含脂肪酸脂,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保护膜,又可以提高受压部位血氧分压,从而有效改善微循环[7]。Kumar等[9]早在2006年报道了口腔拔牙后用碘伏灌注具有良好的止血疗效。碘伏因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这种物质具有解毒、止血等作用[10]。此期护理重点为保护皮肤和有效止血,控制瘀斑加重。例1患者经上述护理后第2天皮肤颜色逐渐变为深红色,面积不再扩大。例2患者经上述护理后第4天颜色变为深红色,面积由50 cm×15 cm扩大为55 cm×20 cm,而后面积不再扩大。

2.2 瘀斑后期护理

瘀斑色转暗红,面积不再扩大,即瘀斑后期,改为活血化瘀治疗。瘀斑后期,2例患者均改为活血化瘀治疗。具体方法为:将红花20 g、桃仁20 g、马齿苋20 g加入200 mL水,煮开后小火浓煎20 min,取薄纱布吸取浸透,覆盖在瘀斑处,纱布超过瘀斑边缘2 cm 以达到全部覆盖瘀斑。并给予保鲜膜外覆盖,加用神灯照射20~30 min,以利于瘀斑吸收,照射结束后取下纱布,1次/天。红花与桃仁均为活血祛瘀的作用。两者为相须配伍,同时应用于患者,可以加强治疗的效果[6]。马齿苋具有散血消肿功效,与桃仁、红花合用,可有效治疗瘀斑或血肿。例1患者使用上述处理后第3天瘀斑消退。例2患者使用上述处理后第2天血肿明显消退,第7天患者瘀斑明显消退,面积约为15 cm×4 cm,瘀斑颜色变浅,12天后瘀斑完全消退。

2.3 药物管理

2例患者均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甲泼尼龙抗炎,氨茶碱解痉平喘,氨溴索化痰,低分子肝素钠针。例2因为存在右下肢静脉血栓同时也使用了红花黄色素针和口服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钠针为抗凝药物、华法林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红花黄色素为活血祛瘀药,增加瘀斑的出现并影响了其消退。另外,有研究指出[11],头孢哌酮、氨溴索、溴己新药物均可导致患者血小板的降低。2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几乎相似,例1使用溴己新化痰,例2使用氨溴索化痰。2例患者治疗期间均用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例2患者在使用药物后5 天出现了血小板降低97×109/L。

Kapustnik等[12]学者也发现,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单独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紊乱,造成血管的透通性增加,血液自血管内外渗而致皮下出血形成瘀斑,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紊乱程度重于单独急性加重期COPD。例1患者均为单独急性加重期COPD,例2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伴有高血压,均加大了瘀斑出现的风险。

2例患者出现瘀斑后,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给出药物使用建议。例1医嘱立即停止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针。例2医嘱立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钠针、红花黄色素,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换为莫西沙星抗感染。并给与输注悬浮红细胞治疗。例1患者瘀斑逐渐改善,5天后全部消退。例2患者在药物停用后第11天时,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瘀斑缩小到面积约为15 cm×4 cm,瘀斑颜色变浅。

2.4 密切监测出凝血检查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凝血指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D-二聚体含量等指标检查。对于COPD患者使用头孢哌酮、氨溴索、溴己新药物前需测定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四项。2例患者在药物使用前血小板计数均正常。例1患者入院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D-二聚体含量增高,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因此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针。血小板计数在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变化不大。例2患者因存在右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了低分子肝素钠针、红花黄色素和华法林。在治疗第9天,即瘀斑出现后复查发现细胞计数降为2.36×1012/L、血小板降计数为68×109/L、血红蛋白降为69g/L,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停用药物低分子肝素钠针、红花黄色素和华法林。并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观察瘀斑改变情况,每日复测血常规和凝血四项。瘀斑出现第3天复查,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逐渐提升,出血得到控制。之后每间隔3天复查1次,瘀斑出现后第11天,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通过本组2例总结,在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头孢哌酮、氨溴索、溴己新药物期间,尤其是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活血化瘀药物时,至少每3天检测1次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检测。

2.5 心理护理

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加之伴有因喘息、气促引起的呼吸困难,因此大面积的瘀斑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恐慌,也会因精神紧张而加重呼吸困难,影响患者康复。例1患者在瘀斑出现当日即表示焦虑,例2患者在瘀斑面积扩大为55 cm×20 cm,且颜色变为深红色时,出现了焦虑情绪。护士向患者解释出现瘀斑原因,告知患者由于血管损伤引起的瘀斑,通过治疗可消退。每天每班责任护士查看患者瘀斑情况,期间观察患者心理状况,为患者抽取动脉血气或静脉抽血时,嘱患者在穿刺后,屏住呼吸,拔针后再正常呼吸,需要摒弃的时间仅几秒,目的为防止呼吸运动引起身体浮动,而造成针尖滑动损伤血管[13]。经心理护理,2例患者在瘀斑颜色变浅时,焦虑症状均消失。

猜你喜欢

瘀斑肝素钠头孢哌酮
多糖类肝素湿品沉淀可保存时长的研究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低剂量黄体酮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陈渭良伤科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瘀斑的疗效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